文章解析

shì
cháng
ān
jū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shào
nián
bié
fēi
qīng
lǎo
xiāng
féng
chuàng
qíng
cǎo
cǎo
bēi
pán
gòng
xiào
hūn
hūn
dēng
huǒ
huà
píng
shēng
lián
hǎi
sān
nián
yòu
zuò
chén
shā
wàn
xíng
wèn
hòu
shì
shū
chén
jiàn
yàn
nán
zhēng

译文

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昏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逐句剖析

"少年离别意非轻":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

# 意非轻:情意不是轻的。

"老去相逢亦怆情":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

# 怆情:悲伤。

"草草杯盘共笑语":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

# 杯盘:指的是酒和菜。,草草:随便准备的。

"昏昏灯火话平生":灯火昏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

# 昏昏:昏暗,光线暗淡。

"自怜湖海三年隔":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

"又作尘沙万里行":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

# 后期:后会的日期。

"寄书尘见雁南征":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示长安君》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兄妹之情展开抒写,文字看似浅显,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极为深厚,​​首联​​点明与妹妹长久分别后此次难得相聚的情形。​​颔联​​感慨岁月流逝,相聚短暂,离别又匆匆。​​颈联​​描绘分别之际,两人互诉衷肠、千言万语的情景。​​尾联​​以劝慰之语作结,表明兄妹情谊不会因距离和时间而改变。字里行间将兄妹相逢时的欢乐以及离别时的悲伤,表达得既真挚又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创作,创作时间于嘉祐五年(1060年),彼时王安石即将肩负使命出使辽国。王安石与大妹王文淑手足情深,此次重逢距上次相见已时隔三年,然而相聚匆匆,转瞬又要面临分离。想到年岁渐长,人生聚散无常,相聚的时光如此稀少,而离别的日子却如此漫长,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伤感情怀,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通过兄妹短暂相聚又将远别的场景,以“草草杯盘”“昏昏灯火”等日常意象为依托,既展现了少年离别与老年重逢的时空对比,又暗含对宦途漂泊、聚少离多的无奈。全诗以质朴语言传递真挚亲情,突破传统送别诗的浮泛套路,借“雁南征”的意象寄托归期,表达了北宋士大夫因仕途奔波而疏离亲情的怆然心境,兼具个人情感与时代特征。

2. 写作手法

叠字:“草草”“昏昏”两个叠字的使用,成功地营造出相应的氛围。“草草”体现了兄妹感情至深,无需世俗客套;“昏昏”则写出两人谈话之久,不顾灯油将尽、灯火昏暗,突出了兄妹间的情谊。设置悬念:尾联中兄长以“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回答妹妹的提问,其实诗人自己也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留下了一个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 分段赏析

此诗以议论之笔起兴,借递进之法,将深沉情感徐徐铺展。他直言自己生性重情,回溯往昔,年轻时便对离别极为看重,彼时离别之愁,如阴霾笼罩心间。而岁月流转,步入暮年,心境愈发敏感,即便迎来相聚,往昔离别的伤痛记忆,仍会在心底泛起涟漪,令其心生悲戚。首联对句蕴含双重深意:其一,暮年之际,人生聚散无常,每一次相聚都愈发珍贵,相聚之时,亦难免为日后的分离而忧虑,对未来充满感伤;其二,深知世间聚散皆有定数,有聚必有别,长久以来对离别的恐惧,使得每次相聚都夹杂着一丝沉重,难以全然沉浸于喜悦之中。当然,相较离别时的肝肠寸断,相聚的时光总归是令人倍感温暖与愉悦的。第二联将笔触聚焦于兄妹相聚时的亲情瞬间,宛如一幅细腻动人的工笔画。兄妹二人随意准备了简单的酒菜,相聚的目的并非在于享用美食,而是渴望在席间毫无保留地倾诉衷肠。交谈甚欢,话语如潺潺流水,绵绵不绝。不知不觉,夜色已深,那昏黄黯淡的灯光摇曳闪烁,仿佛也在为他们的长谈默默陪伴。这两句诗,犹如一把精准的刻刀,将兄妹间深厚的情谊雕琢得入木三分。诗人独具慧眼,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平凡场景捕捉进诗中,使得诗句读来如临其境,亲切自然,远非那些刻意雕琢、华而不实的文字所能比拟。也正因如此,“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这一联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名句。宋代吴可在《藏海诗话》中盛赞道:“七言律诗中,每一篇必有精妙绝伦之语,每一句必有画龙点睛之字,就像这两句,无一字多余,无一处不妥。”这无疑是对诗句用词精准、意境浑然天成的极高评价。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作诗一向擅长运用叠字,此联中的“草草”与“昏昏”更是精妙绝伦。“草草”二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兄妹之间的真情实意,无需那些繁琐的世俗客套,能够相聚便是他们最大的满足,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温馨和睦的家庭画卷。“昏昏”二字,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两人相谈甚欢、忘却时间的情景,灯油耗尽,光线愈发昏暗,可他们依旧沉浸在交谈之中,沉醉而不舍停歇。诗的后半部分,笔锋陡然一转,着重描绘离别场景,与开篇的首联相互呼应,使得全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诗人刚刚感慨与妹妹阔别三年,心中的知心话还远远没有说完,可转眼间,自己又不得不踏上远赴万里之外辽国的征程。此时,诗意自然而然地陷入了惆怅的深渊,话题也顺势过渡到离别之后的种种。于是,妹妹满怀牵挂,忧心忡忡地问道:“下次我们何时才能再相聚?”兄长无奈之下,只能含糊地回答:“等到大雁南飞的时候,我便会从北国捎来消息。”然而,实际上诗人自己对重逢的日期也是毫无把握,心中一片茫然。全诗就在这种充满无奈与惆怅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既给读者留下了一丝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许,又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让人忍不住反复品味,遐想联翩。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全篇未用一个典故,而是选取了人们常见的家庭生活细节。诗人以极为传神的语言将这些细节生动展现,文风质朴自然,毫无雕琢痕迹。也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潜《沁园春·多景楼》

下一篇:宋·许及之《白沟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