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hǎo
zhǔ
rén
jiā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hǎo
zhǔ
rén
jiā
wèn
yīn
yóu
biàn
便
chā
bìng
rén
zhuāng
huǎng
liǎo
shàng
qún
ér
wěn
bié
lèi
méi
xiē
xiē
hǎi
shì
shān
méng
zǒng
shì
shē
jīn
xīn
huān
hái
ér
gèng
guò
shí
nián

译文

你当初只贪图他家里条件好。不问他这人好坏,你就轻易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妓女。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并且容貌丑陋。而你却系上裙儿,强颜欢笑,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你离开旧主人,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当初所谓的“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你今日另寻新欢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否则过上十年八年,孩子,新欢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

逐句剖析

"好个主人家":你当初只贪图他家里条件好。

"不问因由便去嗏":不问他这人好坏,你就轻易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妓女。

# 嗏:语气助词。

"病得那人妆晃了":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

# 妆晃:谓样子难看。引申为出丑之意。

"巴巴":并且容貌丑陋。

# 巴巴:可怜巴巴。

"系上裙儿稳也哪":而你却系上裙儿,强颜欢笑,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

"别泪没些些":你离开旧主人,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 些些:数量,这里指流泪多。

"海誓山盟总是赊":当初所谓的“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

# 赊:此有渺茫难凭之意。

"今日新欢须记取":你今日另寻新欢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否则过上十年八年,

"孩儿":孩子,

# 孩儿:是上对下的通称。

"更过十年也似他":新欢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词中描绘了一位妓女背弃旧日恩主、转而投靠新欢的行径,并针对此举予以批评与劝诫。全篇内容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后三句写者对妓女的赠言。并通过对“真心难再得”的感慨,规劝其珍惜眼前人,莫待回首空余悔。这首词通俗似曲,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宋元时代的方言俗语,语多嘲讽,诙谐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由南宋词人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被贬至宜州后,重阳节期间登城楼与幕僚们宴集时所作的一首词。辛弃疾在闲时拜访一名歌妓时所作,这段时期的作者担任过许多闲散官职,作者可能欣赏过这一歌妓弹唱的曲子,与她很是相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讽刺词,描绘了对一位妓女抛弃旧主、另寻新欢的批评与规劝。并通过对“真心难再得”的感慨,表达了规劝其珍惜眼前人,莫待回首空余悔的感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歌妓的轻率选择开篇,迅速将读者引入情境。随后通过“不问因由便去嗏”的行动,展现了她的冲动与无知。接着,以“病得”三句描绘了她面对困境时的机智与冷静,情节紧凑且层次分明。轻率难免上当受骗,所幸的是此女有处变不惊的本领。故“病得”三句接写其机智。言其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且容貌丑陋,而她却处变不惊,系上裙儿,强颜欢笑,虚与周旋,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下片“别泪”二句写其对旧主人毫无感情,即使离去,也不会流下一滴眼泪。所谓“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天方夜谭而已。从而揭示此妓的无情无义。“今日”三句作者对歌妓的赠言。谓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对人不可轻信,这是今日另寻新欢时所必须“记取”的,否则还要上当受骗,过上十年八年,新欢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这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宋元时代的方言俗语,如“嗏”“妆幌”“巴巴”“稳”“赊”“孩儿”之类,加上其他一些词语也多取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因而形成本词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

3. 作品点评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运用了大量的宋元时代的方言俗语,如“嗏”“妆幌”“巴巴”“稳”“赊”“孩儿”之类,以其紧凑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丰富的方言俗语运用以及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宋元时代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当时社会的某些普遍现象与道德观念。突破了文人词追求典雅的传统,开后世散曲之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南乡子》中的“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使用民间口语,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上述特点,构成了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此相联系,也存在以文口语为词而缺少词味的弊病,这是必须指出的。

不详总编辑阴通三《太原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下一篇:宋·李壁《六月十四日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