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yáng
tái
·
·
luò
méi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gōng
fěn
diāo
hén
xiān
yún
duò
yǐng
rén
shuǐ
huāng
wān
shí
mái
xiāng
jīn
shā
suǒ
lián
huán
nán
lóu
hèn
chuī
héng
hèn
xiǎo
fēng
qiān
guān
shān
bàn
piāo
líng
tíng
shàng
huáng
hūn
yuè
lěng
lán
gān
shòu
寿
yáng
kōng
chóu
luán
wèn
shuí
tiáo
suǐ
àn
xiāng
bān
guī
hóng
鸿
shān
xiàn
chūn
hán
hún
nán
qìng
zhāo
qīng
suò
mèng
gǎo
jiě
pèi
biān
zuì
chóu
rén
niǎo
qīng
míng
qīng
yuán

译文

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古石下无藏你芳香的遗骨,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吹遍万水掠过千山。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试问有谁调匀玉髓,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最令人忧愁的是,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清又圆。

逐句剖析

"宫粉雕痕":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

# 宫粉:宫中粉黛,借喻梅花。周美成《六丑》词:「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经宫人喻花,与此同。

"仙云堕影":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

# 仙云:状梅花飘落姿影。

"无人野水荒湾":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古石下无藏你芳香的遗骨,

# 古石埋香:原指美人死去。此处喻指落梅。

"金沙锁骨连环":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

# 金沙锁骨连环:延州有妇人既绞,有西域胡僧谓此即锁骨菩萨。众人开墓,见遍身之骨,皆钩结为锁状。见《续玄怪录》。这里指梅花虽落但精魂尚在。

"南楼不恨吹横笛":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

# 南楼不恨吹横笛:李太白《与李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

"恨晓风、":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

"千里关山":吹遍万水掠过千山。

"半飘零":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

"庭上黄昏":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

# 庭上黄昏:“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句: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因梅已半落,故云“月冷阑干”。

"月冷阑干":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

"寿阳空里愁鸾":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

# 寿阳空里愁鸾:寿阳公主空对镜发愁。寿阳公主,即着梅花妆者。寿阳: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鸾,镜子。

"问谁调玉髓":试问有谁调匀玉髓,

# 问谁调玉髓:“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三国时吴人孙和月下舞水晶如意,误伤邓夫人颊。太医以獭髓杂玉与琥珀合药敷之,愈后无瘢痕。见《拾遗记》。此处合前句意谓梅花落尽,无人调之为寿阳公主补瘢增色。

"暗补香瘢":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

# 瘢:疤痕。

"细雨归鸿":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

"孤山无限春寒":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

# 孤山无限春寒:孤山在杭州西湖滨,北宋初林逋隐居于此,遍种梅花并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后孤山仍以梅花著称。

"离魂难倩招清些":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

# 离魂难倩招清些:《楚辞》句法,意即离魂难招得回。些:《康熙字典》:“语辞也。《楚辞·招魂》:‘何为四方些。’注:‘沈存中《笔谈》,夔峡湖湘人,凡禁咒语末云“娑婆诃”,三合而为“些”也。’”

"梦缟衣、":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

# 缟衣:白绢衣裳。

"解佩溪边":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

# 解佩: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

"最愁人":最令人忧愁的是,

"啼鸟清明":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

"叶底青圆":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清又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阳台・落梅》乃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词,借咏叹落梅,寄寓深沉的感旧追思之情。上片以“宫粉雕痕,仙云堕影”开篇,描绘梅花凋零之态,随后“野水荒湾”“古石埋香”等意象,层层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晓风、横笛、千里关山等元素,更添愁绪。下片笔锋一转,“寿阳宫里愁鸾”等句,融入典故,写梅之情魂,“细雨归鸿”“孤山春寒”等写景空灵缥缈,不着痕迹。词人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对逝去爱人的怀念与身世飘零之感,巧妙地寄托于落梅形象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吴文英在一妻一妾相继离世后,怀着难以释怀的悲痛与眷恋,写下《高阳台·落梅》。词中字字句句凝结着他对亡人的真挚深情,借落梅飘零之态,诉尽内心绵长思念,尽显其深情至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落梅为核心,词人将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思念、身世飘零的孤寂之感,巧妙寄托于落梅。寄寓深沉的感旧追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运用典故,“金沙锁骨连环”用锁骨菩萨死葬传说,赋予梅花高洁且神秘的色彩;“寿阳宫里愁鸾”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典故,“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融合孙和邓夫人故事,借古喻今,增添词的文化底蕴与含蓄韵味;“孤山”关联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凸显梅花的孤高与词人的眷恋。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细雨归鸿”“孤山春寒”等一系列清冷孤寂的景色,营造出凄清悠远的氛围,使景中含情,强化了词中忧愁、怅惘的情感表达。化用:“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化用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叶底清圆”化用杜牧《叹花》“绿叶成阴子满枝”,巧妙融入前人诗意,又赋予新的内涵,深化主题。渲染:“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通过意象与环境的铺陈,既勾勒出落梅凋零的具体形态,又营造出荒寂悲凉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便以“宫粉雕痕,仙云堕影”八个字,工笔勾勒出梅花凋落时的绝美姿态。“宫粉”精准描摹出梅花温润柔和的色泽,仿佛胭脂初褪;“仙云”则赋予梅花超凡脱俗的姿质,恍若云端仙子遗落人间。“雕痕”“堕影”二词,如神来之笔,将梅花飘零画面固定,既有凋零的凄美,又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宿命感。紧接着“无人野水荒湾”,寥寥数字,便将梅花飘落的背景铺陈开来——荒僻的水湾,阒寂无人,空旷悠远的境界中,弥漫着清冷幽寒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梅花孤独无依的处境。“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两句,承续上文的“雕”“堕”之意,将梅花飘零后的命运推向更深层的渲染。“金沙锁骨连环”化用锁骨菩萨的传说,黄庭坚诗云“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词人借此喻指梅花虽以绝世姿容入世,惊艳众人,凋谢后却归于清净本真,引得世人尊敬礼赞,在这份尊崇背后,实则暗藏着词人对梅花凋零的深切哀悼。“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三句,词意陡然转折,以“不恨”与“恨”形成强烈对比。表面上写对《梅花落》笛曲并无恨意,实则将情感焦点转向那裹挟着梅花、跨越千里关山的晓风,由山野间落梅的孤凄,转而抒发关山阻隔带来的哀伤。这里的梅花,是词人情感的寄托,暗含着对某个人的思念与牵挂。而这看似突兀的转折,却又巧妙地通过笛曲《梅花落》与主题相勾连,正如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赞叹的“是觉翁神力独运处”。随后,词人转换视角,将场景从山野拉回庭院,“半飘零”三句化用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描绘出梅花凋零过半,在黄昏庭院中,无人倚栏欣赏,唯有冷月映照阑干的清冷画面,与下片“孤山无限春寒”相呼应,共同营造出孤寂幽冷的意境。下片开篇,词人接连化用“寿阳”“孤山”等与梅花相关的典故。“寿阳”典出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花落于其额,形成独特的梅花妆;“鸾”指鸾镜,与妇女梳妆相关;“调玉髓”“补香瘢”则源自三国吴孙和邓夫人的故事。词人将这些典故融合,以“问谁”发问,喟叹如今再无落梅为美人助妆添色,流露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惋惜。“孤山”地处杭州西湖,因林逋在此隐居,植梅养鹤,而成为梅花的象征之地。词人借孤山之典,分两个层次抒发情感:一是对已然消逝、不再复返的落梅的眷恋不舍;二是借落梅喻人,表达所念之人如蓬山远隔般的幽思愁绪。“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三句,依然紧扣落梅主题,“缟衣”与上片的“宫粉”遥相呼应,“溪边”亦与开篇的“野水荒湾”形成连接。“缟衣解佩”暗喻往昔的情感经历,字里行间满是往事如烟、离魂难招的怀人之痛。词作的最后一韵“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清圆”,从落梅本身延伸开去,描写花落之后梅树的景象。“叶底青圆”化用杜牧“绿叶成阴子满枝”的诗意,表面是写梅树结果、绿叶成荫的自然变化,实则蕴含着世事沧桑巨变、岁月无情流逝的深沉感慨,将词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吴文英在苏州生活时曾纳一妾,后因故分离;定居杭州后又得一妾,可惜佳人早逝。结合他的其他词作可知,这些情感经历在其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高阳台·落梅》虽在后世评价中褒贬皆有,但细究之下,词中看似零散的意象与词句,实则暗涌着连绵不绝的情感脉络。词人以隐晦笔触,将内心隐秘情事与深层词旨娓娓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大杰评:“前后意思不连贯,前后的环境情感也不融合,好像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失去了文学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不详赵敏俐、吴思敬、王小舒《中国诗歌通史》

# 梦窗精于造句,超逸处,则仙骨珊珊,洗脱凡艳,幽索处,则孤怀耿耿,别缔古欢。如《高阳台》落梅一篇,既幽怨,又清虚,几欲突过中仙咏物诸篇,是集中最高之作(中仙是王沂孙的号)。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

下一篇:宋·苏轼《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