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粉雕痕":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
# 宫粉:宫中粉黛,借喻梅花。周美成《六丑》词:「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经宫人喻花,与此同。
"仙云堕影":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
# 仙云:状梅花飘落姿影。
"无人野水荒湾":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古石下无藏你芳香的遗骨,
# 古石埋香:原指美人死去。此处喻指落梅。
"金沙锁骨连环":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
# 金沙锁骨连环:延州有妇人既绞,有西域胡僧谓此即锁骨菩萨。众人开墓,见遍身之骨,皆钩结为锁状。见《续玄怪录》。这里指梅花虽落但精魂尚在。
"南楼不恨吹横笛":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
# 南楼不恨吹横笛:李太白《与李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
"恨晓风、":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
"千里关山":吹遍万水掠过千山。
"半飘零":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
"庭上黄昏":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
# 庭上黄昏:“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句: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因梅已半落,故云“月冷阑干”。
"月冷阑干":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
"寿阳空里愁鸾":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
# 寿阳空里愁鸾:寿阳公主空对镜发愁。寿阳公主,即着梅花妆者。寿阳: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鸾,镜子。
"问谁调玉髓":试问有谁调匀玉髓,
# 问谁调玉髓:“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三国时吴人孙和月下舞水晶如意,误伤邓夫人颊。太医以獭髓杂玉与琥珀合药敷之,愈后无瘢痕。见《拾遗记》。此处合前句意谓梅花落尽,无人调之为寿阳公主补瘢增色。
"暗补香瘢":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
# 瘢:疤痕。
"细雨归鸿":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
"孤山无限春寒":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
# 孤山无限春寒:孤山在杭州西湖滨,北宋初林逋隐居于此,遍种梅花并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后孤山仍以梅花著称。
"离魂难倩招清些":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
# 离魂难倩招清些:《楚辞》句法,意即离魂难招得回。些:《康熙字典》:“语辞也。《楚辞·招魂》:‘何为四方些。’注:‘沈存中《笔谈》,夔峡湖湘人,凡禁咒语末云“娑婆诃”,三合而为“些”也。’”
"梦缟衣、":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
# 缟衣:白绢衣裳。
"解佩溪边":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
# 解佩: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
"最愁人":最令人忧愁的是,
"啼鸟清明":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
"叶底青圆":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清又圆。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落梅为核心,词人将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思念、身世飘零的孤寂之感,巧妙寄托于落梅。寄寓深沉的感旧追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运用典故,“金沙锁骨连环”用锁骨菩萨死葬传说,赋予梅花高洁且神秘的色彩;“寿阳宫里愁鸾”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典故,“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融合孙和邓夫人故事,借古喻今,增添词的文化底蕴与含蓄韵味;“孤山”关联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凸显梅花的孤高与词人的眷恋。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细雨归鸿”“孤山春寒”等一系列清冷孤寂的景色,营造出凄清悠远的氛围,使景中含情,强化了词中忧愁、怅惘的情感表达。化用:“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化用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叶底清圆”化用杜牧《叹花》“绿叶成阴子满枝”,巧妙融入前人诗意,又赋予新的内涵,深化主题。渲染:“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通过意象与环境的铺陈,既勾勒出落梅凋零的具体形态,又营造出荒寂悲凉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便以“宫粉雕痕,仙云堕影”八个字,工笔勾勒出梅花凋落时的绝美姿态。“宫粉”精准描摹出梅花温润柔和的色泽,仿佛胭脂初褪;“仙云”则赋予梅花超凡脱俗的姿质,恍若云端仙子遗落人间。“雕痕”“堕影”二词,如神来之笔,将梅花飘零画面固定,既有凋零的凄美,又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宿命感。紧接着“无人野水荒湾”,寥寥数字,便将梅花飘落的背景铺陈开来——荒僻的水湾,阒寂无人,空旷悠远的境界中,弥漫着清冷幽寒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梅花孤独无依的处境。“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两句,承续上文的“雕”“堕”之意,将梅花飘零后的命运推向更深层的渲染。“金沙锁骨连环”化用锁骨菩萨的传说,黄庭坚诗云“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词人借此喻指梅花虽以绝世姿容入世,惊艳众人,凋谢后却归于清净本真,引得世人尊敬礼赞,在这份尊崇背后,实则暗藏着词人对梅花凋零的深切哀悼。“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三句,词意陡然转折,以“不恨”与“恨”形成强烈对比。表面上写对《梅花落》笛曲并无恨意,实则将情感焦点转向那裹挟着梅花、跨越千里关山的晓风,由山野间落梅的孤凄,转而抒发关山阻隔带来的哀伤。这里的梅花,是词人情感的寄托,暗含着对某个人的思念与牵挂。而这看似突兀的转折,却又巧妙地通过笛曲《梅花落》与主题相勾连,正如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赞叹的“是觉翁神力独运处”。随后,词人转换视角,将场景从山野拉回庭院,“半飘零”三句化用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描绘出梅花凋零过半,在黄昏庭院中,无人倚栏欣赏,唯有冷月映照阑干的清冷画面,与下片“孤山无限春寒”相呼应,共同营造出孤寂幽冷的意境。下片开篇,词人接连化用“寿阳”“孤山”等与梅花相关的典故。“寿阳”典出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花落于其额,形成独特的梅花妆;“鸾”指鸾镜,与妇女梳妆相关;“调玉髓”“补香瘢”则源自三国吴孙和邓夫人的故事。词人将这些典故融合,以“问谁”发问,喟叹如今再无落梅为美人助妆添色,流露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惋惜。“孤山”地处杭州西湖,因林逋在此隐居,植梅养鹤,而成为梅花的象征之地。词人借孤山之典,分两个层次抒发情感:一是对已然消逝、不再复返的落梅的眷恋不舍;二是借落梅喻人,表达所念之人如蓬山远隔般的幽思愁绪。“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三句,依然紧扣落梅主题,“缟衣”与上片的“宫粉”遥相呼应,“溪边”亦与开篇的“野水荒湾”形成连接。“缟衣解佩”暗喻往昔的情感经历,字里行间满是往事如烟、离魂难招的怀人之痛。词作的最后一韵“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清圆”,从落梅本身延伸开去,描写花落之后梅树的景象。“叶底青圆”化用杜牧“绿叶成阴子满枝”的诗意,表面是写梅树结果、绿叶成荫的自然变化,实则蕴含着世事沧桑巨变、岁月无情流逝的深沉感慨,将词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吴文英在苏州生活时曾纳一妾,后因故分离;定居杭州后又得一妾,可惜佳人早逝。结合他的其他词作可知,这些情感经历在其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高阳台·落梅》虽在后世评价中褒贬皆有,但细究之下,词中看似零散的意象与词句,实则暗涌着连绵不绝的情感脉络。词人以隐晦笔触,将内心隐秘情事与深层词旨娓娓道来。
# 刘大杰评:“前后意思不连贯,前后的环境情感也不融合,好像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失去了文学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不详赵敏俐、吴思敬、王小舒《中国诗歌通史》
# 梦窗精于造句,超逸处,则仙骨珊珊,洗脱凡艳,幽索处,则孤怀耿耿,别缔古欢。如《高阳台》落梅一篇,既幽怨,又清虚,几欲突过中仙咏物诸篇,是集中最高之作(中仙是王沂孙的号)。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