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gōng
·
·
xià
xié
yáng
zhào
shuǐ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xià
xié
yáng
zhào
shuǐ
juǎn
qīng
làng
shěn
shěn
qiān
qiáo
shàng
suān
fēng
shè
móu
duō
shí
kàn
huáng
hūn
dēng
huǒ
shì
hán
chuāng
tīng
piàn
jǐng
tóng
fēi
zhuì
liàn
dān
qīn
zài
sān
yǒu
shuí
zhī
wèi
xiāo
niáng
shū
zhǐ

译文

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我伫立已久,眼看着黄昏将尽,街市上亮起了灯火点点。陈旧的小屋里,我卧在寒窗之下,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几次三番起身下床。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辗转难寐,全是因为她(萧娘),(萧娘)写的一封书信。

逐句剖析

"叶下斜阳照水":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

# 叶下:叶落。

"卷轻浪、":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

# 轻浪:微波。

"沈沈千里":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

# 沈沈:一作”沉沉“,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

"桥上酸风射眸子":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

# 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酸风,指刺人的寒风。

"立多时":我伫立已久,

"看黄昏":眼看着黄昏将尽,

"灯火市":街市上亮起了灯火点点。

"古屋寒窗底":陈旧的小屋里,我卧在寒窗之下,

"听几片、井桐飞坠":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

"不恋单衾再三起":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几次三番起身下床。

# 单衾:薄被。

"有谁知":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辗转难寐,

"为萧娘":全是因为她(萧娘),

# 萧娘:唐代对女子的泛称。此指词人的情侣。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书一纸":(萧娘)写的一封书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怀人词。上阕勾勒主人公独立桥畔的黄昏剪影,暮色中凝望水天相接的怅惘情态。下阕转写深宵独处的幽室境况,辗转反侧间更显孤寂难眠。全篇以时间为经纬,从午后渐次移至深宵,空间也随之由户外转向室内。光影流转间,词人将相思情愫层层晕染,情感张力持续累积,最终在结尾处骤然迸发,形成情感的高潮与宣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为触景生情之作,通过展读萧娘寄来的书信,抒发了深切的哀婉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开篇即以平实语言描绘秋日黄昏之景:树叶间隙漏下的斜阳映照水面。仅用七字便完成光影、空间(叶下)、时间的交代,无华丽辞藻,却通过“斜阳”“水”的意象组合,构建出清冷的画面基调。

2. 分段赏析

此词以离愁别绪为内核,运用悬念手法层层铺垫,最终于结尾处点破情思,形成跌宕回环的抒情脉络。上片开篇“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以光影流转勾勒时空坐标——暮色中的江畔,斑驳树影与绵延逝水构成辽阔苍茫的意境。继以“桥上酸风射眸子”打破静观视角,将镜头聚焦于伫立桥栏的抒情主体,秋风刺目暗喻相思灼心,凝望灯火市井的剪影定格成永恒怅惘。全片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粗犷江景与细腻感官交织,暗涌着难以名状的怅恨。下片转入室内场景,时空转换中更显孤寂。“古屋寒窗底”的阴冷意象与“井桐飞坠”的细微声响,构成视听通感的凄清图景。辗转难眠的词人“不恋单衾再三起”,寒夜起身挥毫的细节极具画面张力,三番五次起身的执著,终在结句“为萧娘,书一纸”中迸发情感沸点。这种由外至内、由物及人的叙事策略,使抽象情思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时空轨迹。全词以暮色渐深为时间线索,从斜阳西沉到华灯初上,最终定格于寒夜孤灯,空间转换暗合情感层递。白描手法下,江天暮色、寒窗梧桐等意象群构成冷色调画卷,而“酸风射眸”“再三起”等动态描写注入生命热度,冷热交织间完成从景语到情语的升华,堪称宋代婉约词时空叙事的典范之作。

3. 作品点评

该词上下阕以斜阳余晖向暮霭灯火的视觉转换、桥栏风紧至旧庐窗寒的场景迁移,形成时空递进式结构。全篇以简笔勾勒景物变迁,情感脉络随之显影,清丽疏朗的笔调中,白描叙事将相思情愫表达得沉郁深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亦是层层加倍写法,本只不恋单衾一句耳,加上前阕,方觉精力弥满。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桥上则“立多时”,屋内则“再三起”,果何为乎。“萧娘书一纸”,惟己独知耳,眼前风物何有哉。

清陈洵《海绡说词》

# 这首《夜游宫》,把秋暮晚景,写得明净如画。即中西最高的诗篇,其写景美妙处,亦不能过此。

近代薛砺若《宋词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莺梭》

下一篇:宋·文天祥《端午感兴(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