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zhōu
màn
·
·
yǒu
qiū
xīng
zhōu
zhōng
zuò

朝代:宋作者:张元干浏览量:3
yún
fēi
jīng
sàn
wēi
nòng
liáng
yuè
shuí
jiā
shū
liǔ
diǎn
liú
yíng
míng
miè
fān
fēng
shǐ
mǎn
yān
shuǐ
cāng
máng
líng
luàn
qiū
shēng
mèng
duàn
jiǔ
xǐng
shí
wēi
qiáng
qīng
jué
xīn
zhé
cháng
gēng
guāng
qún
dào
zòng
héng
rén
chāng
jué
wǎn
tiān
zhōng
yuán
gāo
xuè
liǎng
gōng
chù
sài
yuán
zhǐ
cháng
jiāng
tuò
kōng
bēi
quē
wàn
xiǎng
lóng
shā
chén
yuè

译文

一场秋风急雨,惊散了傍晚的乌鸦,月亮在云间透出微弱的光亮。不知是谁家稀疏的柳树在夜色中朦胧不清,几点流动的萤火虫时明时灭。夜晚船帆在风中疾驶,满湖的烟水一片苍茫,菰蒲杂乱,秋声呜咽。从梦中醒来,酒也醒了,倚靠着高高的桅杆,周围清冷孤寂到了极点。心中悲痛万分。金星光芒闪烁,似乎在发怒,国内盗贼到处横行,金兵猖獗无比。想要引来天河之水,洗净中原大地百姓遭受的苦难。被掳的徽钦二帝如今在哪里呢,边塞与我们只隔着一条长江,只能空击唾壶,悲歌不已,如同王敦一样,把唾壶都敲缺了。遥想远在万里之外龙沙之地的徽钦二帝,qì gū chén wú yuè

逐句剖析

"雨急云飞":一场秋风急雨,

"惊散暮鸦":惊散了傍晚的乌鸦,

# 惊散暮鸦:傍晚的乌鸦被惊散。

"微弄凉月":月亮在云间透出微弱的光亮。

# 微弄:一作暮天。

"谁家疏柳低迷":不知是谁家稀疏的柳树在夜色中朦胧不清,

# 低迷:模糊的样子。

"几点流萤明灭":几点流动的萤火虫时明时灭。

"夜帆风驶":夜晚船帆在风中疾驶,

"满湖烟水苍茫":满湖的烟水一片苍茫,

"菰蒲零乱秋声咽":菰蒲杂乱,秋声呜咽。

# 秋声咽:西风声音凄切。,菰蒲:菰草和蒲草。菰:(gū姑)浅水草本植物,夏秋间开花。蒲:草本植物,叶供编织,可以作席。

"梦断酒醒时":从梦中醒来,酒也醒了,

"倚危樯清绝":倚靠着高高的桅杆,周围清冷孤寂到了极点。

# 危樯:船上高耸的桅杆。

"心折":心中悲痛万分。

# 心折:内心摧伤。

"长庚光怒":金星光芒闪烁,似乎在发怒,

# 长庚:星名,即金星,又名太白。

"群盗纵横":国内盗贼到处横行,

# 群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济南知府刘豫叛宋降金。三年,苗傅、刘正彦作乱,逼迫高宗传位太子,兵败被杀。

"逆人猖獗":金兵猖獗无比。

# 猖獗:亦作“猖蹶”,任意横行。,逆人:一作逆胡。

"欲挽天河":想要引来天河之水,

"一洗中原膏血":洗净中原大地百姓遭受的苦难。

"两宫何处":被掳的徽钦二帝如今在哪里呢,

# 两宫:指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时被金人掳往北方。

"塞垣祗隔长江":边塞与我们只隔着一条长江,

# 塞垣:南宋与金国,夹岸陈兵,只隔长江一水。塞,边境。

"唾壶空击悲歌缺":只能空击唾壶,悲歌不已,如同王敦一样,把唾壶都敲缺了。

# 唾壶:借喻词人自己不能亲自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

"万里想龙沙":遥想远在万里之外龙沙之地的徽钦二帝,

# 龙沙:白龙堆沙漠。

"泣孤臣吴越":qì gū chén wú yuè

# 吴越:古代的吴国、赵国,今江浙一带,为南宋政府所在地。,孤臣:词人自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为宋代词人张元干所撰之词,辑入《芦川词》,乃南宋初期反映抗金斗争的爱国词典范之作。词中借“雨急云飞”“衰柳萤火”“菰蒲悲鸣”等萧索秋景,既勾勒出乱世苍凉之自然图景,亦暗喻金兵南侵、山河破碎之危亡时局;直抒“心折长庚”“欲挽天河”之壮志豪情,痛斥“群盗纵横”之投降派与外敌肆虐,抒发抗金报国之悲愤与无奈。全词将个人悲怆融入时代剧痛,既见“胡尘未息”之现实忧虑,更显“一洗中原”之爱国热忱,是宋代爱国词从婉约向豪放转捩的重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张元幹(1091~1160?),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曾官至将作少监,秦桧当权时致仕南归,后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触怒秦桧,削除官籍。张元幹与张孝祥合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尤以词著称,早期多为流连光景、离别相思之作,风格清丽妩媚;北宋灭亡后,词风一变,内容多感慨国家兴亡,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激越高昂,豪迈奔放。其诗“清新而有法度,蔚然出尘”,受苏轼、黄庭坚影响颇深。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年,1129)春,金兵大举南下直逼扬州,高宗自扬州渡江南下仓皇逃亡,长江以北尽陷敌手。词人为避战乱南行,是年秋日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夜渡,目睹时事动荡,悲从中来,遂作此悲壮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通过描写秋夜吴兴舟中景色及对国家局势的感慨,表达爱国情怀。上片描绘了雨急云飞、暮鸦惊散、凉月微照、疏柳低迷、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湖烟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呜咽的秋夜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下片由景入情,表达对群盗纵横、逆胡猖獗的愤怒,对中原沦陷的痛心,渴望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的无奈,以及对两宫的牵挂和身为孤臣的悲叹。

2. 写作手法

象征:“雨急云飞,暮天凉月,庭户萧寒。”以“雨急云飞”象征金兵南下的紧迫局势与政治环境的险恶,“暮天凉月”烘托南宋初立的衰微国运,自然景象成为时代危机的隐喻,景中含时势之痛。用典:化用杜甫诗意,“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化用杜甫《洗兵马》“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原典以天河洗兵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此处借“挽天河洗膏血”,直言希望以天河之水洗净中原大地的金兵血污,强化收复失地的决心,典故的化用使情感更具历史纵深感。情景交融​:“菰蒲零乱,边鸿声断,陇云衰草。”视觉(菰蒲零乱、陇云衰草)与听觉(边鸿声断)结合,既写吴兴秋景的荒寒,亦暗合中原沦陷后的衰败,景之悲凉与情之怆痛浑然一体,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3. 分段赏析

该词上片以景起笔,开篇“雨急云飞”四字勾勒出暴雨骤至、云气翻涌的自然图景,暗喻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险恶。“暮天凉月”则点明时令与具体时段——秋日暴雨初歇的傍晚至夜间。词人由景及人,转而描写泛舟湖上所见两岸秋景:秋柳枝条疏落萧索,流萤光影忽明忽灭,词人以简笔涂抹出一片阴暗凄凉的色调,深蕴凄切悲怆之情。继而由远及近,只见满湖水汽氤氲升腾,耳闻水中菰蒲丛被秋风拂动,发出瑟瑟悲鸣。此处视听交织,将清冷寂寥的意境层层递进,词人心中沉郁悲愁亦随景蔓延,唯有借酒浇愁,以解心中沉郁。下片直抒胸臆,“心折,长庚光怒”一句由情及景,将词人郁积的满腔悲愤喷薄而出。“心折”二字以比喻手法极言伤心之至,既收束上片景语之悲,又引出下文对国难的痛思:金人猖獗,数年前掳走徽钦二帝,如今更占据江北河山,长江竟成家国分界;自己与抗战志士遭压抑排挤,唯能悲歌泣血,无力挽狂澜于既倒。“群盗猖獗”一句存两解:或指黄潜善、刘豫等卖国求荣的汉奸投降派,或指被投降派诬为“盗”的抗金义兵,两种解读均指向对时局“群盗纵横,逆胡猖獗”的深刻概括。“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则振起全篇,直书抗战派与民众收复中原、洗雪国耻、拯救黎民的强烈愿望。词末将“爱国”与“忠君”并置,亦为特定时代语境下的情感投射。

4. 作品点评

该词在写法上主要应用的是情景交融,词人从此展开联想,进行议论和抒情,写出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豪情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忠爱根于血性,勃不可遏。

清词论家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一

# 善作长短旬,其忧国爱君之心,愤世嫉邪之气,问寓于歌咏。

宋词人蔡戡《芦川居士词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下一篇:宋·陆游《省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