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shēn
yuán
chūn
jiān
zuō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shuí
xiàng
jiāo
pán
zān
cǎi
shèng
zhěng
zhěng
sháo
huá
zhēng
shàng
chūn
fēng
bìn
wǎng
kān
chóng
xǐng
wèi
huā
cháng
xīn
chūn
hèn
chūn
wèi
lái
shí
xiān
jiè
wèn
wǎn
hèn
kāi
chí
zǎo
yòu
piāo
líng
jìn
jīn
suì
huā
xiāo
dìng
zhǐ
chóu
fēng
píng
zhǔn

译文

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逐句剖析

"谁向椒盘簪彩胜":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

# 彩胜:即旛胜。,椒盘:盛有椒的盘子。

"整整韶华":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

# 韶华:青春年华。,整整:人名,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

"争上春风鬓":十分好看。

"往日不堪重记省":我不是不喜欢春天,

"为花长把新春恨":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

# 借问:询问(花期)。

"晚恨开迟":但花期短暂,

"早又飘零近":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

"今岁花期消息定":今年是元日立春,

# 花期:花开的日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只愁风雨无凭准":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 无凭准:靠不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由南宋辛弃疾创作。此词以花为线索,上阕由元日立春习俗引发对往昔的感慨与新春之恨,下阕围绕对花事的担忧,表达对花期无常的愁绪。实则借花隐喻国事与自身前途,运用借物抒情、一语双关手法,含蓄传达复杂情感。上阕铺垫情绪,下阕深化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年),颇为特殊的是,当年正月初一正好与立春之日重合。辛家的少男少女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热热闹闹地共度春节。然而,自然界这种节候的悄然推移,却如同一把钥匙,不经意间开启了辛弃疾那满腔忧国忧民的情感闸门。彼时,辛弃疾已年届四十九岁。回首往昔,他自渡江归宋,已然过去了二十七个年头,而离开官场、赋闲在家也已有五年多的时光。在这南归的二十七载岁月里,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翘首以盼,期望着抗金复国的大业能够大功告成。他将自己的满腔热血与无限期许,都寄托在了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伟大业之上。然而,冷酷无情的现实却如同一次次沉重的打击,让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化为泡影。尽管此时的辛弃疾已被弹劾罢职,处于赋闲退隐的状态,但他那颗心系国事的赤诚之心,却从未有过片刻的懈怠。对于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他心急如焚,忧虑之情犹如熊熊烈火,在心中炽热燃烧。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在春节阖家欢聚的宴席之上,辛弃疾满怀忧思,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意味深长的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节日民俗与个人感慨相融合题材的词。描绘了戊申年元日立春时,家中晚辈簪彩胜迎春的欢乐场景,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但词人并未沉浸其中,而是笔锋一转,借往昔回忆与对花事的细致刻画——春未至便忧心花的开落,即便花期初定又愁风雨侵扰,体现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喟叹。实则借花开花败、花期受制于风雨的景象,写出了自身抱负难展、对南宋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表达了一位爱国志士虽闲居却心系国事的复杂深沉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全词紧紧围绕“花”展开,借对花事的种种描述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往昔的经历让词人不堪回首,而花成为他在新春时节恨意的寄托。“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对花开花落时间的遗憾与对风雨影响花期的担忧,并非单纯对自然花卉的情感,而是借花来抒发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以及国事的感慨。花在这里成为情感的承载物,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感染力。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展现出元日立春时,家中年轻人簪彩胜迎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欢乐场景。突出了词人内心深处因往昔经历而产生的痛苦与恨意,以及在欢乐氛围中难以排遣的忧愁,强化了情感表达的效果,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双关:“花”不仅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朵,还暗指国事和词人自身的前途命运。如对花开花期、遭遇风雨的担忧,实际上是对南宋朝廷命运以及自己仕途的担忧。这种一语双关手法,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词人难以直言的复杂情感,增加了词作的韵味。

3. 分段赏析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的上阕,起笔便勾勒出一幅元日立春时众人簪戴彩胜的欢快画面。“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那年轻美好的容颜,纷纷将彩胜簪于鬓间,仿佛要与春风争艳,处处洋溢着青春蓬勃的活力,扑面而来的是节日的喜庆与欢悦。然而,词人笔锋陡然一转,一句“往日不堪重记省”,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这欢快的氛围。在这新春之际,面对娇艳的花朵,心中涌起的却是对往昔不堪回首之事的深深恨意,由此引发了对往昔那些痛苦回忆的潮水般的涌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以眼前新春的欢乐场景,反衬出内心深处的哀伤,从而为全词奠定了忧思的基调,让读者在这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感受到词人内心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下阕则紧紧围绕花事展开细腻的情感铺陈。“春未来时先借问”,一个“先”字,尽显词人对花事的关切之情,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春天的消息,期待花朵的绽放。“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更是将词人对花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既怨恨花儿开放得太晚,不能早早带来春的气息,又担心花开得太早,很快便会飘零凋谢。这种对花期的纠结,实则蕴含着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无奈与感伤。而“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则将这种对花受风雨影响的担忧推至高潮。词人深知,即便知晓了花期,可那变幻无常的风雨却难以捉摸,随时可能破坏花朵的美好。这里,词人巧妙地借花隐喻国事与自身前途的变幻莫测,花如同国事与自身命运,虽有可期,却又随时可能遭受风雨的侵袭。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抒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自身身世坎坷的无奈悲叹,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词人那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4. 作品点评

辛弃疾的《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独具价值。写作特色上,借物抒情、一语双关等手法巧妙融合,以花喻国事与个人命运,含蓄蕴藉地传递复杂情感,展现出辛词别样的细腻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然则依旧不定也。(按此评结尾二句)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只是惜春,却写得姿态如许!笔致伸缩,真神品也!

清陈廷焯《云韶集》

# 妙在不纯用时事。

明潘游龙《古今诗馀醉》

# 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盖言荣辱不定,迁谪无常。言外有多少哀怨,多少疑惧。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下一篇:宋·无名氏《步步娇·柔弱好家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