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临九江水":我的家临近九江边,
# 九江: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临:靠近。
"来去九江侧":来来往往都在九江附近。
"同是长干人":你和我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从小不相识真是很遗憾。
# 生小:自小,从小时候起。
盛唐诗人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试太子司议郎摄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又称崔司勋。崔颢的诗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期多写边塞诗,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意境高远,相传为李白所倾服。另有代表作品《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作品集有《崔颢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民歌体诗。描绘了两位生长在长干里的青年男女萍水相逢时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眷念家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白描:“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直述居所位置与日常行止,不加修饰却自然呈现水乡生活场景;“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以平实对话道出意外相逢的微妙情愫,语言浅近而余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讲述了一位女子与男子在江上偶然相遇并展开对话的场景。其中蕴含着千百年来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尤其是那份深切的思乡之情,赋予了这段文字经久不衰的魅力。在封建时期,男女交往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然而,这位乘船而行的女子,仅仅因为听到熟悉的乡音,怀疑对方可能是同乡,就顾不上这些束缚,果断停船询问,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她迫不及待地介绍自己,生动展现出渴望遇见同乡的欣喜。乡音勾起的亲切感,让她迫切想要见到家乡的人,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故乡炽热的眷恋。后两句是男子的回应“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番话语虽然从男子口中说出,却道出了两人相同的漂泊境遇,满是常年在外的无奈与感慨。这声声叹息,同样源自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思念。
4. 作品点评
诗人敏锐抓住一个生活片段,以白描的方式,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娓娓道来。这种表达不直白显露,却鲜活灵动,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趣味。
# 只写相问语,其情自见。
明高棅《唐诗品汇》
# 颢素善情诗,此篇亦足乐府体。
明顾璘《批点唐音》
# 宛是情语。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谭云:“生小”字妙(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敬曰:此与前篇含情宛委,齿颊如画。杨慎曰:不惊不喜正自佳。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首作答同。二首问答,如《郑风》之士女秉简,而无赠芍相谑之事。沈归愚云“不必作桑,濮看”,最得。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上一篇:唐·权德舆《夏至日作》
下一篇:唐·李忱《吊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