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
·
shuāng
jiǎng
lái
shí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3
yún
:“
:“
cáng
yān
jiā
huà
chuán
。”
。”
wéi
xīng
wéi
rán
chūn
yóu
zhī
shèng
西
wèi
néng
guò
yǒu
suì
xiāo
shí
zài
jiǔ
nán
guō
gǎn
chéng
shuāng
jiǎng
lái
shí
yǒu
rén
jiù
táo
gēn
táo
shàn
qīng
yuē
fēi
huā
é
méi
zhèng
jué
chūn
jiàn
yuǎn
tīng
zhōu
绿
gèng
tiān
liǎo
shēng
jué
shí
yáng
zhōu
sān
shēng
qián
shì
xiū
shuō
yòu
hái
shì
gōng
zhú
fēn
yān
nài
chóu
cōng
cōng
huàn
shí
jié
dōu
jīn
fāng
kōng
jiē
jiá
qiān
wàn
cáng
liǔ
wèi
zūn
huí
xuě
xiǎng
jiàn
西
chū
yáng
guān
rén
chū
bié

译文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只有吴兴才有这种繁华的景致。吴兴春游的壮观场面,西湖也不能相比。已酉这一年,我和萧时父在城南处一边载酒一边划船,归来于是写下此词。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恍惚间似看见、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她正在用团扇轻轻地去迎接那些飞来飞去的杨花,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动人。春光渐渐去远、沙洲自然变绿,又添几声悦耳的鸟鸣。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我如杜牧年少时放荡寻欢,往事早已成烟,思念也无用处。又一次到了寒食时节、宫廷中恐怕又在分烟,无奈在我此时满情惆怅、但见季节已经更换。只能把满腔幽怨付给榆荚,任它飞到空荡荡的石阶前。千丝万缕的细柳、里面乌鸦在此掩身,为来去的客人、轻软的柳絮好像在飞舞回旋。忆起当年出关,与伊人分别的情景,令人难忘。

逐句剖析

"《吴都赋》云":《吴都赋》说:“

# 《吴都赋》云:吴都赋三句:清顾广圻《思适斋集》十五《姜白石集跋》:此三句系“《唐文粹》李庾《西都赋》文,作《吴都赋》,误。李赋云:‘其近也方塘含春,曲沼澄秋。户闭烟浦,家藏画舟。’白石作‘具’、‘藏’,两字均误。又误‘舟’为‘船’,致失原韵。且移唐之西都于吴都,地理尤错。”

"户藏烟浦":户藏烟浦,

"家具画船":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只有吴兴才有这种繁华的景致。

# 吴兴:今浙江湖州。

"春游之盛":吴兴春游的壮观场面,

"西湖未能过也":西湖也不能相比。

"己酉岁":已酉这一年,

# 己酉岁: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

"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我和萧时父在城南处一边载酒一边划船,

# 萧时父:萧德藻之侄,姜夔妻族(内弟)。

"感遇成歌":归来于是写下此词。

"双桨来时":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

"有人似、":恍惚间似看见、

"旧曲桃根桃叶":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

# 桃根桃叶:桃叶系晋王献之爱妾,见辛弃疾《祝英台近》注。桃根为桃叶之妹。此处借指歌女。,旧曲:旧日坊曲。坊曲,常代指歌妓集聚之地。

"歌扇轻约飞花":她正在用团扇轻轻地去迎接那些飞来飞去的杨花,

# 约:缠绕,邀结,此处意谓沾惹。

"蛾眉正奇绝":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动人。

"春渐远、":春光渐渐去远、

"汀洲自绿":沙洲自然变绿,

# 汀洲:沙洲。

"更添了几声啼鴂":又添几声悦耳的鸟鸣。

# 啼鴂:悲鸣的杜鹃。鴂,伯劳鸟:“楚、越间声音特异,啼鴂舌踔噪,今听之恬然不怪。”屈原《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劳。”

"十里扬州":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

"三生杜牧":我如杜牧年少时放荡寻欢,

# 三生杜牧:黄庭坚《广陵早春》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此处作者自指。三生,佛家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人生。白居易《自罢河南已换七尹......偶题西壁》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

"前事休说":往事早已成烟,思念也无用处。

"又还是、":又一次到了寒食时节、

"宫烛分烟":宫廷中恐怕又在分烟,

# 宫烛分烟: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奈愁里、":无奈在我此时满情惆怅、

"匆匆换时节":但见季节已经更换。

"都把一襟芳思":只能把满腔幽怨付给榆荚,

"与空阶榆荚":任它飞到空荡荡的石阶前。

# 空阶榆荚: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化用其意。

"千万缕、":千丝万缕的细柳、

# 千万缕:周邦彦《渡江云》词:“千万缕,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此用其意。

"藏鸦细柳":里面乌鸦在此掩身,

"为玉尊、":为来去的客人、

"起舞回雪":轻软的柳絮好像在飞舞回旋。

"想见西出阳关":忆起当年出关,

# 西出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初别":与伊人分别的情景,令人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琵琶仙·双桨来时》是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一首词,是一首春游感怀之作。此词深蕴着作者对身世飘零与时代剧变的复杂感慨。上片写奇遇时的感受和怅惘,下片写芳景虚逝的怨恨。此词既有生活体验在内,也可看出作者捕捉瞬间美景及表现瞬间感受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淳熙十六年(1189)春,姜夔携友人萧时父泛舟吴兴南郭,烟水迷离的湖光与画舫笙歌中,忽见舟头女子风姿酷肖合肥旧日知音。此女与姊妹皆善琵琶,歌扇轻摇间,飞花与蛾眉相映成趣,恍若晋代桃叶、桃根二妾再世。词人以"桃叶桃根"双姝意象,既暗合合肥旧恋中琵琶女子的艺术特质,又巧妙化用王献之典故,将现实偶遇升华为历史时空的叠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描写了春日吴兴泛舟时偶遇佳人却难觅旧情的怅惘,通过今昔对比与虚实交织的意象,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哀婉与对往昔情愫的深切追忆。

2. 写作手法

化用:“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含有两层意蕴。王维诗中“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柳色意象,与南宋合肥的春日风光形成巧妙呼应,此为一妙。合肥地处南宋边陲,地理位置与“阳关”(古时边地送别要地)相似,皆承载着离别的苍凉与边地的萧索,以“阳关”喻合肥,贴切而精当。《白石道人歌曲·凄凉犯》中“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的词句,正可作为这一类比的印证,道尽边城的荒寒与离绪。象征:“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春渐远”三字,以季节的悄然推移为喻,暗写美好往事如春日韶光般渐次消散。而“啼鴂催芳”更添一重哀婉,啼鴂的鸣声本就自带凄切,似在催促着春日最后的芳华加速流逝。让人在春逝的叹息中,更添对青春易老的深切感怀。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开篇“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笔势陡健如奇峰突起——水面双桨轻摇,画船渐近,船头女子的身影与记忆中“旧曲”(旧游之地)的歌女桃根、桃叶重叠。这“似”字极妙:初见时惊为旧识,细观方知非是,刹那间的惊喜、错愕与释然,尽在“似”之一字中翻涌。“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承接“似”字,以细节补写女子的容色:她轻举歌扇,掠过空中飞花,眉眼间尽是旧时情人的绝艳。“奇绝”二字,既赞眼前人之美,更暗喻旧日情事的深刻——唯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才会让“似”的错觉如此真切。然而美好易逝,词笔忽转“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春渐远”以季节推移隐喻往事渐遥,“汀洲自绿”的空阔与“啼鴂”(杜鹃)的凄切形成对照:杜鹃啼鸣,本就暗含“百花将凋”的预兆(屈原《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更兼张先“数声鹈鴂,对报芳菲歇”、辛弃疾“啼到春归无寻处”的传统意象,此处“啼鴂”既是自然之音,更是人事变迁的哀歌——春去花落,正如青春难驻、旧梦难续。由“春渐远”的怅惘,词境急转直下:“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十里扬州”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绮丽,“三生杜牧”(三世轮回)暗合黄庭坚“仿佛三生杜牧之”的诗意,既喻旧游之美如隔世梦境,更暗示情根深种、难以释怀。然“前事休说”四字,如重锤击心——千言万语,终成沉默;万千追忆,只余伤痛。这种“欲说还休”的克制,反将相思之苦、迟暮之悲推向高潮,与九年后《鹧鸪天》中“谁识三生杜牧之”的追问遥相呼应,可见此情之深、此恨之长。下片:笔锋宕开,以“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承接上文:寒食时节,皇宫分赐新火的习俗依旧(化用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可春景虽同,人已非昨。“匆匆换时节”五字,道尽时光的无情——不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年华的流逝、心境的改变。“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进一步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满襟的相思,终如榆荚般委顿空阶(化用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岁,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哀婉,在此化为“榆荚委阶”的空寂,将相思之苦、追忆之痛写得具体可感。“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笔锋再转,由榆荚的“委地”转向细柳的“藏鸦”:眼前千万缕杨柳渐密,似可藏鸦,恍惚间想起当年别筵——细柳飞絮,漫天飘舞,恰似为离人“起舞回雪”。这一“幻”一“实”的转换(现境之柳与别时之柳),如“水中之舟,镜中之花”,将离别的依恋、时光的恍惚写得空灵缥缈。最终以“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收束: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境,既暗合合肥“边城”的地理特征(南宋时合肥已近宋金边界,如“阳关”般苍凉),又以“柳色新”的经典意象(《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将离别的不舍、旧游的追忆推向高潮。结句戛然而止,余韵如空谷回响——故人已远,旧梦难追,唯有“西出阳关”的苍茫,留在读者心头。

4. 作品点评

陈锐《碧斋词话》所谓“结体于虚”,恰可概括其结构特质。不同于周邦彦擅用时空交错的实写手法(如《兰陵王》中“登临望故国”的今昔叠映),白石将回忆片段化处理:合肥旧游仅以“桃根桃叶”的意象点化,未作铺陈渲染,而将情感重心转向“春渐远”的时序感怀与“千万缕藏鸦细柳”的视觉意象。这种“虚处着笔”的技法,使全词如雾中观花,留白处暗藏情丝千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链,得言外意。

宋张炎《词源》

# 此首感怀旧游,情景交胜,而文笔清刚顿宕,尤人所难能。起写画船远来,中载有人,因远处隐约不清,仿佛旧游之人,故曰“似”。次写画船渐近,确似当年蛾眉,故曰“正”。扇约飞花,写景写人并妙。“春渐远”两句,一气迳转,秀逸绝伦;不写人虽似实非之恨,但写出眼前见闻,以见旧游不堪回首之情。“十里扬州”三句,言前事之可哀,因说来伤感,故不如不说之为愈,语亦沈痛。换头,因景物似昔,颇感时光迁流之速。“都把”两句,因前事怕说,愁恨难消,故只有将无聊情恩,付与榆荚。“千万缕”两句,言细柳起舞,更增人悲感。末句,回想当年初别时之情景,正与今同,亦有无限感伤。

不详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全篇以跌宕之笔写邈之情,往复回环,情文兼至。结拍想到“初别”,即行收住,尤觉余味曲包,非徒以清刚胜也。

近现代陈匪石《宋词举》

# 此在客吴兴时感遇而用。首四句叙往事,“春渐远”三句叙别后光阴,写愁中闻见,以疏秀之笔出之。下阕感节序而伤离,榆钱柳絮,皆借怀人,便无滞相,其佳处在空灵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双桨”四句,画船自远而近,其中有人,乍睹之,似曲中旧识,谛视之,虽非,而其妖冶固相同也。“春渐远”以下,先点时序景物,以谓春光之渐远,正如旧梦之渐遥。旧游远矣,当前则惟有啼鴂引人离恨,前事刻堪再说耶?换头两句,谓风景节后序依然,而年华暗换。“都把”以下,谓前事既不忍说,则满怀情思,何异满地榆钱,亦惟有付之而已。而回忆当时,细柳犹为离尊起舞,飞絮漫天,情何堪乎?“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故因柳而复忆别时情味。“蛾眉”虽自“奇绝”,而属意终在“故人”,所谓“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也。

沈祖棻《宋词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珪《游赏心亭》

下一篇:宋·杨万里《桂源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