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赋》云":《吴都赋》说:“
# 《吴都赋》云:吴都赋三句:清顾广圻《思适斋集》十五《姜白石集跋》:此三句系“《唐文粹》李庾《西都赋》文,作《吴都赋》,误。李赋云:‘其近也方塘含春,曲沼澄秋。户闭烟浦,家藏画舟。’白石作‘具’、‘藏’,两字均误。又误‘舟’为‘船’,致失原韵。且移唐之西都于吴都,地理尤错。”
"户藏烟浦":户藏烟浦,
"家具画船":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只有吴兴才有这种繁华的景致。
# 吴兴:今浙江湖州。
"春游之盛":吴兴春游的壮观场面,
"西湖未能过也":西湖也不能相比。
"己酉岁":已酉这一年,
# 己酉岁: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
"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我和萧时父在城南处一边载酒一边划船,
# 萧时父:萧德藻之侄,姜夔妻族(内弟)。
"感遇成歌":归来于是写下此词。
"双桨来时":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
"有人似、":恍惚间似看见、
"旧曲桃根桃叶":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
# 桃根桃叶:桃叶系晋王献之爱妾,见辛弃疾《祝英台近》注。桃根为桃叶之妹。此处借指歌女。,旧曲:旧日坊曲。坊曲,常代指歌妓集聚之地。
"歌扇轻约飞花":她正在用团扇轻轻地去迎接那些飞来飞去的杨花,
# 约:缠绕,邀结,此处意谓沾惹。
"蛾眉正奇绝":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动人。
"春渐远、":春光渐渐去远、
"汀洲自绿":沙洲自然变绿,
# 汀洲:沙洲。
"更添了几声啼鴂":又添几声悦耳的鸟鸣。
# 啼鴂:悲鸣的杜鹃。鴂,伯劳鸟:“楚、越间声音特异,啼鴂舌踔噪,今听之恬然不怪。”屈原《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劳。”
"十里扬州":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
"三生杜牧":我如杜牧年少时放荡寻欢,
# 三生杜牧:黄庭坚《广陵早春》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此处作者自指。三生,佛家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人生。白居易《自罢河南已换七尹......偶题西壁》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
"前事休说":往事早已成烟,思念也无用处。
"又还是、":又一次到了寒食时节、
"宫烛分烟":宫廷中恐怕又在分烟,
# 宫烛分烟: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奈愁里、":无奈在我此时满情惆怅、
"匆匆换时节":但见季节已经更换。
"都把一襟芳思":只能把满腔幽怨付给榆荚,
"与空阶榆荚":任它飞到空荡荡的石阶前。
# 空阶榆荚: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化用其意。
"千万缕、":千丝万缕的细柳、
# 千万缕:周邦彦《渡江云》词:“千万缕,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此用其意。
"藏鸦细柳":里面乌鸦在此掩身,
"为玉尊、":为来去的客人、
"起舞回雪":轻软的柳絮好像在飞舞回旋。
"想见西出阳关":忆起当年出关,
# 西出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初别":与伊人分别的情景,令人难忘。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描写了春日吴兴泛舟时偶遇佳人却难觅旧情的怅惘,通过今昔对比与虚实交织的意象,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哀婉与对往昔情愫的深切追忆。
2. 写作手法
化用:“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含有两层意蕴。王维诗中“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柳色意象,与南宋合肥的春日风光形成巧妙呼应,此为一妙。合肥地处南宋边陲,地理位置与“阳关”(古时边地送别要地)相似,皆承载着离别的苍凉与边地的萧索,以“阳关”喻合肥,贴切而精当。《白石道人歌曲·凄凉犯》中“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的词句,正可作为这一类比的印证,道尽边城的荒寒与离绪。象征:“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春渐远”三字,以季节的悄然推移为喻,暗写美好往事如春日韶光般渐次消散。而“啼鴂催芳”更添一重哀婉,啼鴂的鸣声本就自带凄切,似在催促着春日最后的芳华加速流逝。让人在春逝的叹息中,更添对青春易老的深切感怀。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开篇“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笔势陡健如奇峰突起——水面双桨轻摇,画船渐近,船头女子的身影与记忆中“旧曲”(旧游之地)的歌女桃根、桃叶重叠。这“似”字极妙:初见时惊为旧识,细观方知非是,刹那间的惊喜、错愕与释然,尽在“似”之一字中翻涌。“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承接“似”字,以细节补写女子的容色:她轻举歌扇,掠过空中飞花,眉眼间尽是旧时情人的绝艳。“奇绝”二字,既赞眼前人之美,更暗喻旧日情事的深刻——唯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才会让“似”的错觉如此真切。然而美好易逝,词笔忽转“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春渐远”以季节推移隐喻往事渐遥,“汀洲自绿”的空阔与“啼鴂”(杜鹃)的凄切形成对照:杜鹃啼鸣,本就暗含“百花将凋”的预兆(屈原《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更兼张先“数声鹈鴂,对报芳菲歇”、辛弃疾“啼到春归无寻处”的传统意象,此处“啼鴂”既是自然之音,更是人事变迁的哀歌——春去花落,正如青春难驻、旧梦难续。由“春渐远”的怅惘,词境急转直下:“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十里扬州”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绮丽,“三生杜牧”(三世轮回)暗合黄庭坚“仿佛三生杜牧之”的诗意,既喻旧游之美如隔世梦境,更暗示情根深种、难以释怀。然“前事休说”四字,如重锤击心——千言万语,终成沉默;万千追忆,只余伤痛。这种“欲说还休”的克制,反将相思之苦、迟暮之悲推向高潮,与九年后《鹧鸪天》中“谁识三生杜牧之”的追问遥相呼应,可见此情之深、此恨之长。下片:笔锋宕开,以“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承接上文:寒食时节,皇宫分赐新火的习俗依旧(化用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可春景虽同,人已非昨。“匆匆换时节”五字,道尽时光的无情——不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年华的流逝、心境的改变。“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进一步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满襟的相思,终如榆荚般委顿空阶(化用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岁,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哀婉,在此化为“榆荚委阶”的空寂,将相思之苦、追忆之痛写得具体可感。“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笔锋再转,由榆荚的“委地”转向细柳的“藏鸦”:眼前千万缕杨柳渐密,似可藏鸦,恍惚间想起当年别筵——细柳飞絮,漫天飘舞,恰似为离人“起舞回雪”。这一“幻”一“实”的转换(现境之柳与别时之柳),如“水中之舟,镜中之花”,将离别的依恋、时光的恍惚写得空灵缥缈。最终以“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收束: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境,既暗合合肥“边城”的地理特征(南宋时合肥已近宋金边界,如“阳关”般苍凉),又以“柳色新”的经典意象(《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将离别的不舍、旧游的追忆推向高潮。结句戛然而止,余韵如空谷回响——故人已远,旧梦难追,唯有“西出阳关”的苍茫,留在读者心头。
4. 作品点评
陈锐《碧斋词话》所谓“结体于虚”,恰可概括其结构特质。不同于周邦彦擅用时空交错的实写手法(如《兰陵王》中“登临望故国”的今昔叠映),白石将回忆片段化处理:合肥旧游仅以“桃根桃叶”的意象点化,未作铺陈渲染,而将情感重心转向“春渐远”的时序感怀与“千万缕藏鸦细柳”的视觉意象。这种“虚处着笔”的技法,使全词如雾中观花,留白处暗藏情丝千缕。
# 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链,得言外意。
宋张炎《词源》
# 此首感怀旧游,情景交胜,而文笔清刚顿宕,尤人所难能。起写画船远来,中载有人,因远处隐约不清,仿佛旧游之人,故曰“似”。次写画船渐近,确似当年蛾眉,故曰“正”。扇约飞花,写景写人并妙。“春渐远”两句,一气迳转,秀逸绝伦;不写人虽似实非之恨,但写出眼前见闻,以见旧游不堪回首之情。“十里扬州”三句,言前事之可哀,因说来伤感,故不如不说之为愈,语亦沈痛。换头,因景物似昔,颇感时光迁流之速。“都把”两句,因前事怕说,愁恨难消,故只有将无聊情恩,付与榆荚。“千万缕”两句,言细柳起舞,更增人悲感。末句,回想当年初别时之情景,正与今同,亦有无限感伤。
不详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全篇以跌宕之笔写邈之情,往复回环,情文兼至。结拍想到“初别”,即行收住,尤觉余味曲包,非徒以清刚胜也。
近现代陈匪石《宋词举》
# 此在客吴兴时感遇而用。首四句叙往事,“春渐远”三句叙别后光阴,写愁中闻见,以疏秀之笔出之。下阕感节序而伤离,榆钱柳絮,皆借怀人,便无滞相,其佳处在空灵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双桨”四句,画船自远而近,其中有人,乍睹之,似曲中旧识,谛视之,虽非,而其妖冶固相同也。“春渐远”以下,先点时序景物,以谓春光之渐远,正如旧梦之渐遥。旧游远矣,当前则惟有啼鴂引人离恨,前事刻堪再说耶?换头两句,谓风景节后序依然,而年华暗换。“都把”以下,谓前事既不忍说,则满怀情思,何异满地榆钱,亦惟有付之而已。而回忆当时,细柳犹为离尊起舞,飞絮漫天,情何堪乎?“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故因柳而复忆别时情味。“蛾眉”虽自“奇绝”,而属意终在“故人”,所谓“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也。
沈祖棻《宋词赏析》
上一篇:宋·王珪《游赏心亭》
下一篇:宋·杨万里《桂源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