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嬉游童子如":夜晚做梦,仿佛回到了童年嬉戏的时光,
"父师检责惊走书":父亲与老师突然检查课业,吓得我慌忙丢下书本。
# 走书:急忙趋向书本。,检责:即检查。,父师:指东坡的父亲苏洵。苏轼与弟幼时皆从父亲学习。
"计功当坒春秋余":按计划应该完成《春秋》的研读,
"今乃初及桓庄初":但直到现在才刚刚读到《桓公》和《庄公》的篇章。
"怛然悸悟心不舒":惊醒后,心中依然惊悸不安,
# 怛然:惊怖的样子。
"起坐有如挂钓鱼":坐立不安,如同被鱼钩挂住的鱼一般惶惶焦虑。
"我生纷纷婴百缘":我这一生被纷繁的世俗因缘缠绕束缚,
# 婴:纠缠,遭际之意。
"气固多习独此偏":心性虽历经修习却仍偏执于一方。
"弃书事君四十年":放弃读书去侍奉君王已经四十年了,
"仕不顾刘书绕缠":但仕途并没有让我停留,书本依然缠绕在我的生活中。
"自视汝与丘孰贤":我常常反思自己与孔子相比,谁更贤能?
"易韦三绝犹然仙":孔子曾多次读破《春秋》。
"如我当以犀革编":若像我这般愚钝,怕是要用犀牛皮编书才能坚持。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夜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苏轼在诗中回忆童年时因贪玩未完成学习任务,被父亲责备后急忙去读书。他本应读完《春秋》,却只读到桓公、庄公部分,因而感到焦虑不安。诗中不仅展现了童年的顽皮,还反映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起坐有如挂钩鱼”,将内心的焦虑比作被钩住的鱼,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用典:“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诗中还提到了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这属于用典手法,用来对比自己的学习态度。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描绘了苏轼童年时因贪玩被父亲责备,急忙去读书的场景,展现了童年的顽皮与焦虑。“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则转入现实,表达了他对学问进展的反思和对读书的执着。“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以幽默的语气自嘲,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敬畏。
4. 作品点评
《夜梦》不仅展现了苏轼对童年学习经历的回忆与反思,还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