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yuè
xià
zuì
shū
yán
shí
là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jiǔ
wǎn
fāng
fēi
lán
pèi
hǎo
kōng
rén
yuàn
é
méi
qiǎo
bǎo
llíng
líng
qiān
diào
zhū
xián
duàn
zhī
yīn
shǎo
rǎn
rǎn
nián
huá
lǎo
shuǐ
mǎn
tīng
zhōu
chù
xún
fāng
cǎo
huàn
xiāng
lěi
wèi
liǎo
shí
lóng
sōng
fēng
xiǎo

译文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舞。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逐句剖析

"九畹芳菲兰佩好":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

# 兰佩:以兰为配饰。,九畹:泛指田亩广大。

"空谷无人":可空谷无人,

"自怨蛾眉巧":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

"宝瑟泠泠千古调":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

# 千古调:高山流水之调。,泠泠:指瑟音清越如流水。千古调:高山流水之调。

"朱丝弦断知音少":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

# 冉冉:渐渐。

"水满汀洲":汀洲涨满了江水,

# 汀洲:水边平地。

"何处寻芳草":该到何处寻觅芳草?

# 芳草:借喻理想。

"唤起湘累歌未了":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

# 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石龙舞罢松风晓":在石龙前边歌边舞。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是南宋辛弃疾所作的词。作品以比兴手法贯穿,上阕通过“兰佩”“空谷”“宝瑟”等意象,描绘自身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处境;下阕“年华老”“寻芳草”等词句,深化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慨。全词以香草美人自喻,不直接倾诉心事,却曲折表达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托意高远,意象深婉。其艺术上融抒情与比兴于一体,将悲愤之情寄于山水意境,既展现辛弃疾词沉郁的风格特质,又以凝练笔触成就韵味悠长的抒情短章,是南宋词作中借景抒怀、托物言志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由南宋辛弃疾创作。约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遭诬陷弹劾落职,陷入生活孤独与政治失意的极度苦闷中。为排遣愁怀,他常寄情山水,却在独游山水的幽寂氛围里,愈发感受到孤独与失意。这种内心的郁愤与孤寂,促使他以词抒情,借助比兴手法,曲折表达遭贬后的牢骚情怀与壮志难酬的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以抒情为核心,借助比兴手法,通过“香草美人”自喻的方式展开内容。上阕借“兰佩芳菲”“宝瑟弦断”等意象,描绘词人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处境,暗喻遭主和派排挤、政治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下阕以“冉冉年华吾自老”“何处寻芳草”等词句,深化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慨,结尾“唤起湘累歌未了”等句,更呼应开篇,诉说人世难寻知音的孤寂。全词围绕“不得志与少知音”的主题,曲折表达满腹悲愤,托意高远,意象深婉。

2. 写作手法

用典:化用多则典故,如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写年华老去的沉痛;化用岳飞《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以“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喻示政治理想无人理解的孤寂。借景抒情:“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以汀洲水涨、芳草难觅之景,暗喻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失意,情景交融地深化悲慨。以景结情:结尾“石龙舞罢松风晓”,以松风破晓之景收束,营造幽婉沉郁的氛围,呼应开篇“空谷无人”的孤寂,强化人世难觅知音的悲怆。

3. 分段赏析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以比兴手法贯穿全词,上阕“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三句,化用《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以香草美人自喻,借“兰佩芳菲”象征高洁操守,“空谷无人”暗喻遭主和派排挤的孤寂,“自怨蛾眉巧”则直陈因才德出众反招嫉恨的悲愤。“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化用岳飞《小重山》句意,以琴瑟弦断喻示政治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将上阕情感推向高潮。下阕“冉冉年华吾自老”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抒发年华虚度的沉痛;“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以汀洲水涨、芳草难觅之景,隐喻政治理想破灭的绝望;结尾“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以与屈原魂魄共歌的奇幻场景,呼应开篇“空谷无人”的孤寂,最终以破晓松风的实景收束,强化了梦醒后直面现实的悲怆,全词托意高远,意象深婉,沉郁顿挫中尽显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知音难觅的千古喟叹。

4. 作品点评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是辛弃疾沉郁词风的代表作之一,以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将政治失意与人生悲慨熔铸于山水意象中。全词借屈原《离骚》的幽愤精神,通过“兰佩芳菲”“宝瑟弦断”等象征,曲折表达遭主和派排挤的孤寂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下阕“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以汀洲水涨隐喻理想破灭,结尾“唤起湘累歌未了”的奇幻场景,更将知音难觅的孤独推向极致。此词虽非稼轩最负盛名之作,却以托意高远、意象深婉的艺术特质,展现了南宋爱国词人借古喻今的创作智慧,堪称屈赋精神在宋词中的重要回响,其沉郁顿挫的抒情风格与比兴手法的纯熟运用,使其在宋代咏怀词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虽不是稼轩词中的名作,却也因深得屈赋精髓而流传甚广。

现代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田锡《赠朱玄进士》

下一篇:宋·徐钧《谢玄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