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间茅屋闲临水":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
# 闲:悠闲,闲适。
"窄衫短帽垂杨里":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
# 窄衫短帽:指便装衣帽。
"花是去年红":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
# 花是去年红:一作今日是何朝。
"吹开一夜风":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 吹开一夜风:一作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
# 新月偃: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月偃:即偃月,半弦月。偃:息卧。,梢梢:树梢。
"午醉醒来晚":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
"何物最关情":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
# 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黄鹂三两声":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田园生活词。描绘了词人隐居时的生活场景,数间茅屋临水而建,词人身着窄衫短帽置身垂杨里,看到花如去年般红艳,又写新月初升,午醉醒来的闲适,通过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悠闲惬意的氛围,表达了词人远离仕宦喧嚣的闲情逸趣。
2. 写作手法
渲染:“数间茅屋闲临水”,一个“闲”字渲染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它不仅描绘出茅屋周围环境的清幽,无人打扰,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茅屋静静地矗立在水边,周围是一片宁静的景象;同时也渲染出诗人摆脱宦海后那种安然自适的心境,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的淡泊与宁静。设问:“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通过自问自答,突出作者的情感寄托,使作品含蓄而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清晰展现出王安石当下的生活环境与身份状态。往昔身处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府邸,如今已变为筑篱结草、临水而居的茅屋;曾经身着冠带蟒服,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现在则换上窄衫短帽,于垂杨之中悠然自得。从朝堂的繁华喧嚣步入乡野的宁静质朴,面对这般巨大的遭际转变,王安石表现得安然自适。一个“闲”字,既勾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氛围,又凸显出他远离宦海、超脱风尘的村野意趣。这两句闲雅舒缓,虽是从古人诗句中化用而来,却能巧妙地与自身情境相融,贴切自然,宛如原创。“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一夜春风拂过,繁花似锦,恰似去年的绚烂。然而,作为曾一心推动变法革新的政治家,王安石眼中这依旧艳丽的花景,引发的感慨远不止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喟叹,更多的是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下阕“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描绘出作者酒后昼寝,醒来已是暮色沉沉,眼前并非清风明月的美好景致,而是风吹云动、残月半隐的昏暗夜色。结合当时新法被废、新派官员纷纷遭贬,宋哲宗年幼,太皇太后高氏主政并起用旧党的政治局势,“新月偃”这一景象很可能是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对国家局势的深切忧虑。“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作者信手拈来这般词句,巧妙地将其融入词的韵律之中,变诗为词,足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卓越的创作才华。
4. 作品点评
本文以凝练笔触勾勒出优美情致,字里行间意蕴绵长,不仅营造出悠远深邃的意境,更蕴含人生哲思,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作品。这首词和王安石晚年的诗作风格相仿,以简洁而精妙的笔触,勾勒出美若画卷的湖光山色。词里构建出清隽秀丽、闲适宁静的意境,借之抒发洒脱豁达的情怀,进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解脱。在描摹春景时,词人并未使用典故,也没有刻意雕琢,语言清新自然,寥寥数笔,便绘就一幅鲜明明丽、清俊悠然的画面。画面之中,既有白昼之景,又有夜晚之象;既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绿的绚烂色彩,也有潺潺流水声、清脆黄鹂鸣的悦耳音符,而词人自身的形象,也悄然融入这如画景致里。整首词于安逸闲适的生活场景中,寄托着政治家的胸怀与志向;在娴雅流丽的风格里,彰显出作者的才情与风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王安石词作素朴平易却又含蓄深沉的独特风貌。
# 全词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痕迹,而这些词句实是从刘禹锡、殷益、韩愈等唐人的诗中摘取出来重新组合的,充分显示了词人的学富才高。
现代河南省文学院院长孙广举《经典唐宋词一百首》
上一篇:宋·杨蟠《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