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fàn
·
·
xiǎo
shí
méi
huā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fěn
qiáng
méi
huā
zhào
yǎn
rán
jiù
fēng
wèi
hén
qīng
zhuì
jìng
qiān
huá
xiàn
jiā
nián
shèng
shǎng
céng
bīng
pán
tóng
yàn
gèng
xuě
zhōng
gāo
shù
xiāng
gōu
xūn
bèi
jīn
nián
duì
huā
zuì
cōng
cōng
xiāng
féng
yǒu
hèn
chóu
cuì
yín
wàng
jiǔ
qīng
tái
shàng
xuán
kàn
fēi
zhuì
xiāng
jiāng
jiàn
cuì
wán
jiàn
jiǔ
rén
zhèng
zài
kōng
jiāng
yān
làng
dàn
mèng
xiǎng
zhī
xiāo
huáng
hūn
xié
zhào
shuǐ

译文

低低的粉墙上,梅花在枝头风采照人,同往年一样。花面上的露水痕迹还在。透明晶莹,如同一位洗净铅华的美人,天生丽质美丽天然。去年梅花开放时,我也是一个人独自观赏。我也曾经在酒宴之上,愉快地把玉盘中的青梅品尝。更令人叹息的是,雪中那高高的梅花树上,熏笼熏染着白色的被子。今年赏花太匆忙,如同心中有太多的忧伤,我看梅花开得憔悴,我也是这样,依依惜别,满腹愁肠。我对着梅花怅望叹息,在青苔上面、看着一片片花瓣,四处飘落。不久后将看到、青梅再来下酒的时候,那时我又出发了、在浩如烟海的江面上与风浪为伍。我只愿意、自己化作一枝梅花,每日当夕阳西下时,静静的安然立在水边。

逐句剖析

"粉墙低":低低的粉墙上,

"梅花照眼":梅花在枝头风采照人,

"依然旧风味":同往年一样。

"露痕轻缀":花面上的露水痕迹还在。

"疑净洗铅华":透明晶莹,如同一位洗净铅华的美人,

# 铅华:搽脸的粉。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不御。”李善注:“铅华,粉也。”这三句是说梅花上面留有露水痕迹,像是洗尽脂粉,显得丽质天生。

"无限佳丽":天生丽质美丽天然。

"去年胜赏曾孤倚":去年梅花开放时,我也是一个人独自观赏。

"冰盘同燕喜":我也曾经在酒宴之上,愉快地把玉盘中的青梅品尝。

# 喜:指喜得梅子以进酒。,燕:通“宴”。这句用韩愈“冰盘夏荐碧实脆。”,冰盘:果盘。

"更可惜":更令人叹息的是,

"雪中高树":雪中那高高的梅花树上,

"香篝熏素被":熏笼熏染着白色的被子。

# 篝:熏笼。这句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今年赏花太匆忙,

"相逢似有恨":如同心中有太多的忧伤,

"依依愁悴":我看梅花开得憔悴,我也是这样,依依惜别,满腹愁肠。

# 悴:忧也。这两句是指梅花似亦知恨而含愁。

"吟望久":我对着梅花怅望叹息,

"青苔上、":在青苔上面、

"旋看飞坠":看着一片片花瓣,四处飘落。

# 旋看飞坠:屡屡看梅花飘飞坠在青苔上面。

"相将见、":不久后将看到、

# 相将:行将。

"脆丸荐酒":青梅再来下酒的时候,

# 脆丸:梅子。丸,一作圆。

"人正在、":那时我又出发了、

"空江烟浪里":在浩如烟海的江面上与风浪为伍。

"但梦想、":我只愿意、

"一枝潇洒":自己化作一枝梅花,

# 潇洒:凄清之意。黄昏斜照水,用林浦“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

"黄昏斜照水":每日当夕阳西下时,静静的安然立在水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犯·小石梅花》是宋代词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词。全词以梅花为吟咏对象,通过今昔时空交错的笔法,展现词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慕与身世漂泊的感怀。上片写今昔叠映中的梅花风神,​下片写未来想象中的精神流放​。整首词循着词人自己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去写梅花之变化,写得纡徐反复,委婉曲折,很是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周邦彦《花犯·梅花》的创作时间可考据为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二月,其时词人结束溧水县令任期奉调入京,正处于十年州县宦游生涯的关键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梅词。此诗描写了梅花凌寒绽放的清丽风姿与凋零飘坠的萧瑟之态,既赞颂其“净洗铅华”的纯净品格,又借梅寄寓​​宦海浮沉的孤寂与身世飘零的怅惘​​,最终在“黄昏斜照水”的凄美意境中,完成对生命易逝与理想难追的哲思升华。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此句以​​实写梅花凋落之态与​​虚写词人愁绪之涌形成虚实交织。表面上,梅花凋零是自然现象,实则隐喻词人漂泊生涯中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面对离别时难以抑制的感伤。化用:冰盘同燕喜”此句化用唐代韩愈《李花》诗中的“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韩愈原句以“冰盘”(白瓷盘)盛放夏日李子,暗喻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宴饮之乐。周邦彦借韩愈典故,以“冰盘”盛放梅子,既保留原典清雅冷冽的意境,又贴合梅花凌寒绽放的物候特征,反衬当下“今年对花最匆匆”的孤寂。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昔年与友人共饮赏梅的雅趣与当下独自持酒赏花,梅花盛开,又恰逢“宴喜”,映衬出词人的孤寂。

3. 分段赏析

此词上片以眼前梅花为引,先摹写其风神韵致,再折入去年赏梅旧景,今昔对照间,梅之姿、情之思皆跃然纸上。起笔“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官舍粉墙低矮,墙头探出一株梅树,其绽放之态格外醒目,梅枝上凝着点点露痕,恍若美人刚浣净脂粉,天然一段清艳之姿,“依然”二字悄然勾连今昔,为下文追忆去年赏梅之景埋下线索。“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更妙:“铅华”本指女子敷面的脂粉,此处以美人喻梅,露痕似浣,更添雅趣,将梅花的清绝姿容写得灵动鲜活。由眼前梅,词人转入去年赏梅旧忆:“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彼时客居他乡,形单影只,唯有一人持酒(冰盘盛酒)对梅独酌。虽逢“宴喜”之景,却更衬得孤寂难捱,梅愈盛,人愈孤;景愈欢,情愈伤。继而笔锋宕开,写雪中梅之奇景:“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抬眼望去,高逸横斜的梅树覆雪,恍若熏笼上铺就的素白锦被,香气氤氲,清绝出尘。此句以“香篝熏素被”作比,既状雪压梅枝之态,又暗传梅香清冽,将视觉与嗅觉融于一境,梅之韵致愈见幽远。下片笔势一转,由回忆收束到今朝对花。“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今年与梅相逢却偏是匆匆,似是花亦含离恨,带愁带悴,与词人共此怅惘。此处“花之恨”“花之愁”,实则是词人离情的投射:因即将别离,故无心细赏,连梅花都似通人性,与他同生愁绪。继而写梅之凋零:“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词人凝神久立,欲吟惜别之句,忽见梅瓣纷坠青苔之上,此景似实写,又似虚笔:或是落花真的飘坠,恰如离人泪落;或是愁绪凝结成景,梅瓣坠地,正是心尖血泪的具象。由眼前落花,词人更推想未来:“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待梅子初熟、可荐新酒之时,自己却将漂泊于空江烟浪之间。此句以“人梅分离”暗写羁旅之苦,梅在故园,人在天涯,天各一方,唯余烟波浩渺的空寂。结句“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更见深情:此后天涯浪迹,唯有在梦中再见那枝横逸清瘦的梅花,在黄昏斜照的水畔,与记忆中的风神重逢。此梦中之梅影,与开篇“照眼”之梅遥相映照,今昔、虚实、人梅交织,余韵悠长,将相思之苦、漂泊之痛都熔铸在这一缕梅香、一痕梦影之中。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作并非客观、呆板地描摹梅花的形与神,而是顺着词人自身思想感情的变化轨迹,展现梅花的种种情态。词作的时间跨度较大,以今年为核心,串联起去年与明年,既刻画了梅花,也映照出词人自己。通篇写得纡回反复、委婉曲折,极富韵味,耐人咀嚼。​此外,前人也多认为这首词有所寄托。《云韶集》评曰:“此词非专咏梅花,以寄身世之感耳。”《蓼园诗选》亦云:“总是见官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之中,时梦想梅影而已。”这些评说,应当说都较为符合词作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则礼《水龙吟·秋兴》

下一篇:宋·翁逢龙《原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