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zài
yòng
yùn
shí
guó
huá
zhì
jiǔ
shèn
shè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wàng
zhōng
zhōu
tàn
shǔ
yuán
shèng
yào
jūn
shī
lǎo
kān
shuí
guī
qīng
shān
huó
fèi
xún
shuí
zhù
shī
qiáng
gāo
shí
zhàng
zhí
shàng
kàn
jūn
zhǎn
jiàng
gèng
qiān
zhèng
nóng
hái
yǒu
rán
shào
nián
shí

译文

不要望着中原之地感叹黍离之悲。元和年间的圣德需要你用诗歌来歌颂。年老体衰,谁又能像我这样呢?只能归隐山林。思考如何在青山中度过余生。有人筑起高十丈的诗墙。直上云霄。看你像战场上的勇士一样,斩将夺旗。歌舞正酣时,还有话要说。记住。你的胡须已不像少年时那般浓密。

逐句剖析

"莫望中州叹黍离":不要望着中原之地感叹黍离之悲。

# 黍离:《诗经》篇名。周平王为避犬戎之害而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宫殿宗庙成了废墟,上面长满了黍子,十分感伤,就写了《黍离》这首伤悼的诗。其中首句是“彼黍离离”。后世往往用“黍离”来代指故国的残破。,中州:指沦陷于金人之手的中原地区。

"元和圣德要君诗":元和年间的圣德需要你用诗歌来歌颂。

# 元和圣德要君诗:唐代韩愈因为唐宪宗元和年间朝廷平定了几处藩镇割据势力,使全国得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就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来歌颂此事。这里借用韩诗篇名,是勉励卢国华要为本朝收复中原失地而写出乐观的作品。

"老去不堪谁似我":年老体衰,谁又能像我这样呢?

"归卧":只能归隐山林。

"青山活计费寻思":思考如何在青山中度过余生。

# 活计:谋生的办法。,青山:指隐居之地。

"谁筑诗墙高十丈":有人筑起高十丈的诗墙。

"直上":直上云霄。

"看君斩将更搴旗":看你像战场上的勇士一样,斩将夺旗。

# 斩将更搴旗:打仗时杀死敌方大将,拔取其军旗。语本《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这里借喻占领文坛。

"歌舞正浓还有语":歌舞正酣时,还有话要说。

"记取":记住。

"须髯不似少年时":你的胡须已不像少年时那般浓密。

# 须髯:胡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绍熙四年(1193年),当时辛弃疾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卢国华接替他担任福建提点刑狱使。词中通过对友人的勉励和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友人的期许。这首词的主题是勉励友人卢国华积极进取,用文学为抗金事业贡献力量。上阕劝慰友人不要沉溺于对中原沦陷的悲叹,而应以诗歌歌颂抗金事业。下阕则以豪迈的笔触鼓励友人在文学上大显身手,同时也提醒他珍惜时光。词中多次引用典故,“黍离”“元和圣德”等,增强了词的内涵和表现力。词中多次引用典故,“黍离”“元和圣德”等,增强了词的内涵和表现力。以“诗墙”“斩将搴旗”等军事术语比喻文学创作,展现了词人对文学成就的高度重视。开篇“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劝慰友人不要沉溺于悲叹,而应积极创作。接着“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则以自身迟暮之感反衬友人的才华与使命。“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以豪迈的笔触鼓励友人在文学上建功立业。最后“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提醒友人珍惜时光,不要荒废事业。这首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辛弃疾以激昂的笔触勉励友人,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全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中之龙”的豪迈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化用:词中“莫望中州叹黍离。”化用《诗经·黍离》的典故,表达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同时劝诫友人不要只沉溺于悲叹,而应积极作为。“元和圣德要君诗。”则借唐代韩愈《元和圣德诗》的典故,勉励友人以文学为抗金事业呐喊。对比:通过“老去不堪谁似我。”与“看君斩将更搴旗。”的对比,表现出词人自身的迟暮与友人的年轻有为,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借景抒情:“青山活计费寻思。”通过描写归隐生活的艰辛,表达词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友人应积极进取。

2. 分段赏析

上阕:“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开篇两句劝慰友人不要因中原未复而忧愁,而应以诗歌记录当下的盛世。这里用“黍离之叹”(指对故国的哀思)反衬出对友人的鼓励,希望他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时代,用诗歌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诗人自嘲年老体衰,感叹无人能像自己这般无奈。以“归卧青山”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羡慕与无奈。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期许。下阕:“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诗人以“诗墙”为喻,鼓励友人要像筑起高墙一样,不断积累文学成就。这里的“斩将搴旗”(比喻取得重大胜利)象征着友人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表达了对友人的高度期许。“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最后三句以轻松的笔调提醒友人,即使在欢乐的场合,也要记住岁月的流逝。这里的“须髯不似少年时。”既是对友人的提醒,也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深情。

3. 作品点评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这首作品以质朴自然的笔触,展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坦诚与关怀。其语言直白而真挚,毫无矫饰,既体现了作者的率真性格,又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期望。整首作品洋溢着激昂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刻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不仅令人动容,更彰显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坚守的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下一篇:宋·宋自逊《五月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