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ā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2
chūn
shān
chūn
shuǐ
liú
zhé
fāng
huāng
chéng
zhī
xíng
dào
shuǐ
qióng
chù
rán
jiù
tóng
yào
zhú
西
guī
shí
shǐ
jué
yuǎn
cǎo
màn
duō

译文

春天的山峦葱翠,春天的河水潺潺流淌,河道弯弯曲曲,我们多次乘船渡河前行。乘坐着简陋的船只,却不觉得疲惫,就这样一直前行,直到水流的尽头。还是那几个依旧相伴的童子,邀请我一起到竹林西边去游玩。回来的时候才发觉路途遥远,野草枝蔓上已经挂满了很多露水。

逐句剖析

"春山春水流":春天的山峦葱翠,春天的河水潺潺流淌,

"曲折方屡渡":河道弯弯曲曲,我们多次乘船渡河前行。

"荒乘不知疲":乘坐着简陋的船只,却不觉得疲惫,

"行到水穷处":就这样一直前行,直到水流的尽头。

"依然旧童子":还是那几个依旧相伴的童子,

"要予竹西去":邀请我一起到竹林西边去游玩。

"归时始觉远":回来的时候才发觉路途遥远,

"草蔓已多露":野草枝蔓上已经挂满了很多露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山》为北宋王安石所作。主题是春日游玩。前四句写诗人春日乘舟,于曲折河道赏春,沉醉至水尽头,展现盎然生机与探索之趣;后四句讲遇童子相邀,游玩归来见草蔓露水。写作上融情于景。诗人借沿途见闻,将对春日喜爱融入山水、童子等意象中,营造出清幽氛围,文字灵动,给人以悠然闲适之感,尽显春日之美与游兴之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日山水画卷,春山葱茏,春水潺潺,河道蜿蜒曲折,诗人多次乘船渡河。此句点明时令与行程,“春”字重复强调春日蓬勃生机,山水的曲折为旅程增添未知与趣味。“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描绘诗人乘坐简陋船只,却不觉疲惫,直至水流尽头。“不知疲”凸显诗人沉醉于春日美景,对游玩兴致盎然,“水穷处”则增添探索感与空灵意境,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后四句:“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童子依旧相伴,热情邀请诗人前往竹林西边。“依然”体现诗人与童子间熟悉且融洽的关系,为画面增添生活气息与纯真之感。“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游玩归来,方觉路途遥远,野草蔓上布满露水。既暗示游玩时间长,也侧面反映诗人沉浸游玩,忽略路程远近。露水沾草的景象,营造出幽远静谧氛围,留给读者余韵悠长的感受,回味这次春日游玩的惬意与闲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下一篇:宋·洪咨夔《燕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