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杨柳水边桥":青青的杨柳围绕着水边的桥。
"水迢迢":流水悠悠无尽。
"柳摇摇":柳枝随风飘摇。
"缓引离觞":缓缓举起离别酒,
"频驻木兰桡":频频停住木兰舟。
# 木兰桡:指木兰舟。桡,船桨,代指船。
"我是行人君是客":我是漂泊的行人,你也是异乡的客,
"俱有恨":心中都有离恨,
"总无聊":总是意兴寥寥。
"冰澌波暖数琼瑶":春水消融,波光如琼玉闪耀。
# 琼瑶:亦喻冰块。,冰澌:冰块。
"舞晴飚":柳絮在晴风中飞舞。
# 飚:风。
"拂春潮":拂过春日的浪潮。
"一片别魂":一片离别之魂已消散,
"销尽遣谁招":谁能将它招回。
"不似严阳山上雪":不像严阳山上的雪啊,
"魂易尽":离魂易逝,
"雪难销":而雪却难以融销。
南宋词人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籍贯南昌(今属江西)。乾道二年进士。因仕途不顺,不慕富贵,隐居丘壑以终。石孝友能诗,以词知名。其词长调多投献之作,风格端庄;小令以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为主题,善用俚语、俗语。清人李调元誉之为“词中白描高手”(《雨村词话》)。代表作品有《眼儿媚》《阮郎归》《浪淘沙》《惜奴娇》等。著有《金谷遗音》。
1. 分段赏析
“青青杨柳水边桥”一句是全词的起笔,点明离别场景的典型意象。青青杨柳环绕水边桥畔,既呼应传统诗词中“柳”谐音“留”的离别寓意,又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春日图景,为离愁别绪铺设了黯然的底色,看似写景却已暗含离情。“水迢迢。柳摇摇”两句以叠词强化画面感与情感流动。“水迢迢”写流水悠长无尽,暗喻别后相思之绵长;“柳摇摇”状柳枝随风摇曳,既契合春日微风的轻柔,又似离人内心的飘摇不定,两个叠词从视觉上延伸空间距离,从心理上传递动荡不安,景语中尽是情语。“缓引离觞,频驻木兰桡”两句聚焦离别动作细节。“缓引离觞”写举杯饮酒的迟缓姿态,见出不忍言别的沉重;“频驻木兰桡”谓多次停住即将远行的舟船,“频”字极言依恋之深,二者以动作描写替代直白抒情,将离别的不舍与无奈诉诸具象,细腻而含蓄。“我是行人君是客,俱有恨,总无聊”三句直抒胸臆。以“行人”与“客”互称,道尽双方同为漂泊者的惺惺相惜;“俱有恨”直言离别的共通愁绪,“总无聊”则状写别后意兴阑珊的心境,语言质朴却沉痛,将个体的离愁升华为天涯沦落人的普遍感慨,情感浓度骤然加深。“冰澌波暖数琼瑶”一句转写下阕春日水色。“冰澌波暖”写春水消融、水温转暖,“数琼瑶”以比喻手法将水面波光比作晶莹美玉,细腻展现阳光照耀下的粼粼水态,画面清新明丽,却与上阕的离愁形成冷暖对照,暗喻离人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生机的隔阂。“舞晴飙。拂春潮”两句继续铺陈景物动态。“舞晴飙”状柳絮在晴日风中飞舞的轻盈,“拂春潮”写柳丝轻拂春潮的柔美,两个动词赋予柳絮、柳丝以灵动的姿态,看似纯然写景,却暗含“飘絮无根”的漂泊隐喻,与前文“行人”“客子”的身份形成呼应,景中自有身世之感。“一片别魂,销尽遣谁招”两句直写离魂之痛。“别魂销尽”化用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极言离别对心神的摧折;“遣谁招”以问句收束,慨叹离魂消散后无人能招回,将抽象的离愁转化为可感知的魂魄离散,情感表达由含蓄转向激烈,读之令人肠断。“不似严阳山上雪,魂易尽,雪难销”三句以对比作结。将“别魂”与“严阳山上雪”对照,谓离魂易消,而如冰雪般的愁恨却难以消融,以自然物象的永恒(雪难销)反衬人生情感的易逝(魂易尽),构思新奇而警策,既收束全词的离愁主题,又以冰雪的冷寂强化愁绪的绵长坚韧,余韵悠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