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鸿过尽秋容谢":远行的大雁成群飞过,秋天的景色已然消逝。
"卷离恨、":我满含离恨、
"还东下":乘船向东而去。
"剪剪霜风落平野":凛冽的秋风轻轻吹过平原旷野。
# 剪剪:形容风势轻寒。
"溪山掩映":溪水与山峦相互映衬,
"水烟摇曳":水汽如烟般摇曳飘荡,
"几簇渔樵舍":几处渔夫和樵夫居住的房舍点缀其间。
"芙蓉城里人如画":芙蓉城里的美人美丽如画。
# 芙蓉城:四川成都的别称,以五代时后蜀孟昶在城上种芙蓉花而得名。
"春伴春游夜转夜":回忆往昔春日相伴春游,夜晚漫漫时光流转。
"别后知他如何也":分别之后,不知他如今怎样了。
"心随云乱":我的心随着天上的云朵纷乱,
"眼随天断":目光望向天边直至视线断绝,
"泪逐长江泻":泪水如同长江水般倾泻而下。
南宋词人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籍贯南昌(今属江西)。乾道二年进士。因仕途不顺,不慕富贵,隐居丘壑以终。石孝友能诗,以词知名。其词长调多投献之作,风格端庄;小令以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为主题,善用俚语、俗语。清人李调元誉之为“词中白描高手”(《雨村词话》)。代表作品有《眼儿媚》《阮郎归》《浪淘沙》《惜奴娇》等。著有《金谷遗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情词。描绘了秋日征鸿飞过、霜风平野、溪山掩映的萧索之景,回忆往昔春日与佳人相伴游乐的温馨场景,抒发别后对佳人的思念、心绪纷乱与泪水长流的痛苦,展现出离情别绪的深沉厚重。
2. 分段赏析
上片“征鸿过尽秋容谢。捲离恨、还东下”开篇勾勒秋日暮景。“征鸿过尽”,写大雁成群飞过,暗示秋日将尽,营造出寂寥、萧索的氛围,“秋容谢”直接点明秋景衰退,为全词奠定哀伤基调。“捲离恨、还东下”,一个“捲”字,化无形离恨为有形,仿佛离恨如浪涛般裹挟着词人东下,生动呈现出离恨的沉重与词人在秋日旅途的孤寂,将情感与秋景相融,开启离情抒发的序幕。“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继续铺陈秋景。“剪剪霜风”,以“剪剪”形容秋风轻寒尖利,如剪刀割面,精准传递出秋日风寒的体感;“落平野”,让霜风的动态更具体,仿佛寒风席卷空旷原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描绘溪水与山峦相互遮掩、水汽如烟飘动的画面,朦胧中添几分凄清;“几簇渔樵舍”,点缀几处渔家、樵夫的房舍,在广袤秋景里更显孤寂,以景衬情,强化词人旅途的落寞与离恨的深沉。下片“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视角陡转,忆往昔春日欢娱。“芙蓉城里人如画”,写芙蓉城中佳人美丽,如画卷般动人,勾勒出往昔相遇的美好场景;“春伴春游夜转夜”,描绘春日相伴出游,夜晚也在欢乐中度过,“夜转夜”强调时光在欢娱里流转,突出往昔相处的甜蜜、惬意,与上阕秋景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文别后痛苦做铺垫。“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收束全词,直抒别后情思。“别后知他如何也”,以质朴的疑问,道尽别后的牵挂与不安;“心随云乱”,将心绪纷乱比作云朵飘散,形象展现内心的迷茫与痛苦;“眼随天断”,写目光望向天边直至极限,却望不见思念之人,凸显思念的绵长与无奈;“泪逐长江泻”,把泪水比作长江水倾泻,夸张又生动地呈现出泪水之多、思念之痛,让离情别绪在极致抒发中戛然而止,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
上一篇:宋·胡仲弓《题山居十绝·云卧》
下一篇:宋·彭龟年《燕居十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