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破残烟入夜风":夜色温柔,一阵莫名的清风吹散了薄雾。
# 吹破残烟入夜风:此句为倒装,即“入夜风吹破残烟”,意谓入夜后微风吹散了傍晚时的薄雾。残烟,指烟霭,夜幕降临时的雾气。
"一轩明月上帘栊":我看着窗棂和丝帘之外的一轮圆月,一直在思念着你。
# 帘栊:闺阁。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一轩:一轮。轩:长廊上的窗户。
"因惊路远人还远":离愁别绪,我感到异常忧伤,现在我与你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我担忧你仍对我情意未定,
"纵得心同寝未同":我更知道即使我们能结同心,恐怕也不能终成眷属。
# 纵得:即便。
"情脉脉":思情切切,意绵绵,
# 脉脉:情意绵绵,凝视不语得样子。《古诗十九首·摇摇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意忡忡":我想化为云儿,伴着万缕情丝,去追随你的步伐。
#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只是万水千山,连云儿也找不到你归去的路途。
# 碧云归去认无踪: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休上人怨别》:“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后以“碧云归去”为别离之语,此指与妻子分别。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远方或天边,多用来形容离愁别绪。
"只应曾向前生里":奈何只是因为在前生的时候,
# 只应曾向前生里:“只应”二句:是说男女情事须有缘分,前世有缘今世才能相厮相守。前生,佛教认为人有三生,即前生、今生、来世。生,亦作“世”。前生即前一辈子,对今生而言。唐寒山《诗》之四十一:“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曾:一作会。
"爱把鸳鸯两处笼":爱把一对鸳鸯养在两个笼子里。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爱情词。词人借残烟、夜风、轩窗等景象抒情,尤其是下片后两句表达了对前生有缘之人可再续前缘的自慰、祝祷与期待,展现出深沉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前两句“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借夜风、明月等清冷之景,融入词人孤寂之情,奠定思念基调;后两句“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将漂泊惊觉、同寝不得的无奈心绪与前路、现状之景相融。下片“清脉脉,意忡忡”直抒胸臆后,“碧云归去认无踪”又以碧云消散之景,映衬远人难寻的凄凉,使景语皆情语,情与景相互交融。化用:“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化用了前世今生、鸳鸯意象等元素。柳永在此处打破常规,不写现世团圆,反倒说前世“爱把鸳鸯两处笼”,以此暗示今生与爱人分离、饱受相思之苦是前世“孽缘”报应。这种独特化用,既给全词增添宿命感,又在无奈自嘲中深化痴情,把传统意象与新颖构思结合,让词句别具韵味。首尾呼应:开篇“吹破残烟入夜风”描绘残烟被夜风驱散的画面,营造出清冷孤寂氛围,为全词奠定基调;结尾“碧云归去认无踪”中,碧云悠悠归去、了无踪迹,恰似残烟消散般无影无形,不仅在画面上遥相呼应,更以景衬情,强化了心爱之人离去、无处寻觅的惆怅之感,使整首词结构更为紧密,情感表达一气呵成。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描绘景致,“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清风徐来,吹散了残余的雾气,夜色渐深,明月缓缓升起,洒下清辉,照映在帘栊之上。一个“上”字堪称精妙,既勾勒出月亮攀升的动态,又带出月光照临的静态画面,景中满是清冷孤寂之感,为全词奠定下基调。随后“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惊”字宛如一道锐利的光,划破了柳永漂泊日久而渐生麻木的心,让他陡然惊觉,相隔的路途遥远,而心上人更是遥不可及;“纵”字则进一步强化无奈,即便彼此心心相印,却无奈无法同榻共眠,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读来真切动人。从语句形式而言,这两句对仗工整,类似“流水对”,词句间情意缱绻不绝,且“路远”至“人还远”层层递进,“心同”与“寝不同”逆反对照,把婉转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起首“清脉脉,意忡忡”,直白地道出词人内心情意的状态,为后续抒情拉开序幕。“碧云归去认无踪”,看似写景,实则融情于景,与开篇“吹破残烟”遥相呼应,既可视作词人“清脉脉,意忡忡”时的心境投射,又确是眼前碧云消散、了无踪迹的实景,寄寓着心上人远在天边、无处寻觅的凄凉,意蕴悠长。结尾“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这是词人在“清脉脉,意忡忡”情绪下的自我调侃,将今生饱受的离别之苦,诙谐地归咎于前世“两处笼”鸳鸯的孽缘,看似认命,实则饱含泪水,背后是无可奈何,却也暗示出他甘愿为这份爱情承受相思熬煎、矢志不渝的痴心,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柳永这首《鹧鸪天》篇幅不长,情意却深厚。它舍去长调慢词的缠绵事件、百转情路,写得简洁明了。单看此词,因其风格与柳永常作迥异,很难相信出自他手,而这正凸显柳词风格、形式的多样,尽显其才情。
# 词写行人对妻子的思念,明白晓畅,清新可喜。
现代薛瑞生《柳永词选》
上一篇:宋·赵汝愚《柳梢青·西湖》
下一篇:宋·释文珦《欹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