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àn
·
·
huā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hóng
fěn
liàng
shū
zhuāng
cuì
gài
fēng
zhàn
duàn
rén
jiān
liù
yuè
liáng
yuè
yuān
yāng
gēn
ǒu
cháng
huā
lián
xīn
zhǐ
wèi
fēng
liú
yǒu
chóu
gèng
chèn
jiā
rén

译文

红粉般的荷花精心梳妆,翠绿荷叶在风雨中低伏。独占六月清凉,月下鸳鸯在池塘栖息。莲藕的丝悠长不断,莲花的心苦涩难言。只因为风姿绰约,惹来许多忧愁,更衬托出佳人莲步轻移。

逐句剖析

"红粉靓梳妆":红粉般的荷花精心梳妆,

# 靓:美丽。

"翠盖低风雨":翠绿荷叶在风雨中低伏。

"占断人间六月凉":独占六月清凉,

"期月鸳鸯浦":月下鸳鸯在池塘栖息。

"根底藕丝长":莲藕的丝悠长不断,

"花里莲心苦":莲花的心苦涩难言。

"只为风流有许愁":只因为风姿绰约,惹来许多忧愁,

"更衬佳人步":更衬托出佳人莲步轻移。

# 更衬佳人步:《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佳人步:即莲花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卜算子·荷花》是宋代辛弃疾的词作。开篇,词人巧用拟人手法,细腻勾勒出红莲花宛如精心梳妆的佳人,绿荷叶恰似能遮风挡雨的翠盖,生动鲜活,尽显荷花的婀娜多姿与荷叶的坚韧之态。笔触一转,画面中出现月下鸳鸯,于静谧夜色里成双成对。初读,此景似与“赋荷花”的主题相去甚远,实则不然,作者在此处精心埋下伏笔,为后文情感的铺陈蓄势。下片笔锋聚焦于藕丝与莲芯。“丝”谐音“思”,寓意深长;莲芯味苦,别具深意。词人运用一语双关之妙法,表面上是在刻画与荷紧密相关的藕和莲芯,实则暗指男女之间相思的悠长无尽,以及恋情中饱含的甜蜜与苦涩,委婉含蓄地传递出复杂情感。词末,辛弃疾援引潘妃走莲花步的典故,点明正是由于荷花风情万种、风流俏丽,才惹出诸多愁苦。全词托意深远,字里行间蕴藏的幽微情感,令人不禁反复咀嚼、细细思量。通过拟人、双关等手法,将自然风物与人生哲理、家国情怀交织,语言婉约而意蕴深沉,既是南宋咏物词的典范,也是辛弃疾词风多元化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代辛弃疾的咏物词,借荷花意象抒写红颜薄命的哀愁与人生际遇的苦涩,暗含对自身政治失意与南宋偏安时局的隐喻。

2. 写作手法

拟人:荷花被赋予“红粉梳妆”的女性形象,象征美人命运;莲心之苦暗喻人生悲苦。双关:“藕丝长”谐音“偶思长”,表达眷恋之情;“莲心苦”既写莲实之苦,又喻相思之苦。用典:《南史·齐东昏侯纪》说,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此处化用其事,言莲花因为自己风流俊俏,却引出许多愁苦,要衬托佳人步行,要莲步随歌转,由物及人,说明荷花既受人热爱,也遭人屈辱,其托意之深,值得细思。

3. 分段赏析

上片:荷影绰约,情韵暗生开篇之际,辛弃疾以浓墨重彩之笔,勾勒出荷花的动人形象。那绽放的红莲,恰似精心梳妆的美人,面上晕染着红润的色泽,娇艳欲滴,美得惊心动魄;而田田荷叶,犹如翠色华盖,在风雨的侵袭下,无奈地低垂着身姿,为娇花遮风挡雨。这两句巧用比拟之法,与王昌龄《越女》诗中采莲女与芙蓉比美的意蕴相近,赋予了荷花、荷叶以人的情状与姿态。“占断”二句,视角从荷花、荷叶转移至荷下鸳鸯。六月,暑气正盛,酷热难耐,而荷下一方天地却清凉宜人,尤其在月色如水的夜晚,成为了鸳鸯惬意栖息的绝佳之所。从字面观之,此乃一幅荷花与鸳鸯和谐共处的美妙画面;实则,词人匠心独运,暗中寄寓着在明月映照的荷塘边,亦是青年男女相约纳凉、幽会倾诉衷肠的理想之地,为全词增添了一抹旖旎的浪漫色彩。下片:物情交织,意蕴深沉下片起笔,词人巧妙地由景入情,借藕与莲的特性,展开精妙双关。荷之根部,是为莲藕,其丝细长,牵缠不断;莲子之心,味苦回甘。贺铸在《踏莎行》中曾言“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辛弃疾此处与之异曲同工,表面上是在描绘藕丝与莲心的自然物性,实则语意双关,细腻地暗示出青年男女在相思过程中的绵绵情意,以及相恋途中所经历的甜蜜与苦涩,将情感的复杂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词的末尾,辛弃疾化用《南史·齐东昏侯纪》中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铺地,令潘妃行走其上,美其名曰“步步生莲花”的典故。在此处,词人点明莲花虽风情万种、风流俊俏,却也因此引出诸多愁苦,既要衬托佳人莲步轻移,又要随歌起舞,命运多舛。由物及人,深刻揭示出荷花在备受世人喜爱的同时,亦可能遭受屈辱的复杂境遇,托意深邃,引人深思,令读者在反复品味中,方能领悟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与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

下一篇:宋·苏辙《望夫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