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nóng
绿
wàn
zhī
diǎn
hóng
dòng
rén
chūn
duō

译文

在繁茂的万千枝桠都被浓浓的绿色笼罩时,有那么一点艳丽的红色,其实,动人的春天景色并不需要繁多的色彩或景物。

逐句剖析

"浓绿万枝一点红":在繁茂的万千枝桠都被浓浓的绿色笼罩时,有那么一点艳丽的红色,

# 浓绿万枝一点红:自注:石榴花。

"动人春色不须多":其实,动人的春天景色并不需要繁多的色彩或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句》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诗中以“浓绿万枝一点红”的鲜明意象,展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致,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春色的独到感悟。全诗虽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趣,体现了王安石诗歌善于捕捉瞬间之美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借这独特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画面,抒发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比:“浓绿万枝”描绘出大片繁茂的绿色景象,而“一点红”则展现出鲜艳的红花。大面积的绿色与鲜艳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色彩反差强烈。这种对比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花在众多绿色中的独特存在,突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异,使红花显得格外醒目。

2. 分段赏析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画面。“浓绿万枝”展现出春天树木繁茂、绿意盎然的景象,而“一点红”则在大片绿色中显得格外醒目,成为画面的焦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点明主旨,说明春天的动人之处不在于景物的繁多,而在于那富有表现力的点睛之笔,引发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六十七)》

下一篇: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