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jiāng

朝代:宋作者:蒋捷浏览量:3
làng
yǒng
tíng
shì
dāng
nián
péng
lái
dǐng
shàng
hǎi
fēng
piāo
zhuì
qiǎn
jiāng
shén
cháng
shǒu
zhù
jiāo
lóng
chán
wěi
dòu
chū
hán
yān
hán
zuó
jīng
fān
kūn
zhóu
dòng
juǎn
diāo
huī
zhì
xiàng
kōng
dàn
liú
jiàng
hóng
zhù
yǒu
piān
zhōu
qún
xiān
chóng
yóu
dào
cuì
jīng
nán
zhù
shǒu
pāi
lán
gān
bái
wèi
yīn
qín
nài
jīng
fēi
shā
zhǔ
xīng
yuè
tiān
yún
wàn
lǎn
máng
máng
zhòu
zhī
chù
shuāng
hào

译文

垂虹亭浪潮涌起,想当年、蓬莱山顶上,海风直吹,摇摇欲坠。天帝派遣江神守护,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寒烟寒雨。昨晚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把飞檐抛到天空。只留下,一座横跨的垂虹。太湖中有客舟靠岸,群仙、若真的到此,宏大的队伍如何在此驻足。我焦急地手拍栏杆,想派善飞的白鹭前去送信,制止群仙前来。然而白鹭、也因昨夜的重大变故远遁沙渚。眼见星月满天,宇宙茫茫、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避难所?暂且摇动双橹,高吟浩歌,四海流浪吧。

逐句剖析

"浪涌孤亭起":垂虹亭浪潮涌起,

# 孤亭:即垂虹亭。

"是当年、":想当年、

"蓬莱顶上":蓬莱山顶上,

# 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

"海风飘坠":海风直吹,摇摇欲坠。

"帝遣江神长守护":天帝派遣江神守护,

# 帝:天帝。

"八柱蛟龙缠尾":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

"斗吐出、":并能喷、

# 斗:争着。

"寒烟寒雨":寒烟寒雨。

"昨夜鲸翻坤轴动":昨晚巨鲸翻动了地轴,

# 坤轴:地轴、地心。

"卷雕翚、":把飞檐、

# 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雉鸟名。

"掷向虚空里":把飞檐抛到天空。

"但留得":只留下,

"绛虹住":一座横跨的垂虹。

# 绛虹:赤色的彩虹,此处特指虹桥。

"五湖有客扁舟舣":太湖中有客舟靠岸,

# 舣:船靠岸。,客:作者自指。,五湖:指太湖。

"怕群仙、":群仙、

"重游到此":若真的到此,

"翠旌难驻":宏大的队伍如何在此驻足。

# 翠旌:皇帝的仪仗、此处指群仙。

"手拍阑干呼白鹭":我焦急地手拍栏杆,

"为我殷勤寄语":想派善飞的白鹭前去送信,制止群仙前来。

"奈鹭也、":然而白鹭、

# 奈:奈何,无奈。

"惊飞沙渚":也因昨夜的重大变故远遁沙渚。

# 沙渚:江中沙洲。

"星月一天云万壑":眼见星月满天,

"览茫茫、":宇宙茫茫、

"宇宙知何处":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避难所?

"鼓双楫":暂且摇动双橹,

"浩歌去":高吟浩歌,四海流浪吧。

# 浩歌:放声高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吴江》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词。词中主旨是借重虹亭抒发作者在宋亡之后无处容身的隐痛,上片以神话色彩开篇,将垂虹亭描绘为蓬莱仙山飘落的神迹,八柱蛟龙、寒烟冷雨的意象强化其庄严。而“鲸翻坤轴”的巨变象征元军入侵导致的国破亭毁,仅存“绛虹”(垂虹桥)暗指南宋繁华的终结。下片转入现实视角,“五湖客”暗指作者自身,试图借白鹭传信却惊飞未果,星月宇宙的苍茫反衬流离失所的悲怆,最终以荡舟高歌收尾。全词语言凝练奇崛,融合神话隐喻与现实感慨,意境奇幻,在凄怆中透出壮阔,被誉为“兼具太白之风与《离骚》之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

蒋捷(1245?~1305?),宋元间词人。字胜欲,号竹山,世称竹山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风多样,既有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也有承袭周邦彦、姜夔乃至李清照遗风者,整体风格以悲慨清峻、萧寥疏爽为主。其造语奇巧之作,在宋代词坛独标一格。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感、日常生活等内容。代表作品有《女冠子·元夕》《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听雨》《昭君怨·卖花人》《贺新郎·梦冷黄金屋》等。著有《竹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是蒋捷写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当时元军的铁蹄践踏到临安城下,因此蒋捷流寓到江苏吴江。于兵荒马乱之际,作者放舟吴淞江,心潮翻滚,写下了这首词,借这里的风景来抒发亡国后无处容身的隐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国词,上片描写垂虹亭背后的故事,垂虹亭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下片叙述了作者吴江之行,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而后集中表现出词人的亡国之痛。这首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词中借重虹亭景来抒发亡国之痛。

2. 写作手法

象征:“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但留得,绛虹住”通过写垂虹亭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

3. 分段赏析

“浪涌孤亭起”起势奇崛,以动态笔法强化建筑雄姿。动词“涌”既写江涛翻卷之态,又暗含孤亭在惊涛中屹立不倒的张力,与吴江地理环境(垂虹桥地处太湖泄洪要道)形成虚实呼应。孤亭意象具有双重象征:实指垂虹桥亭,虚指南宋飘摇的政权。浪涛与孤亭的对抗关系,暗喻自然伟力与人文坚守的永恒博弈。“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运用神话解构历史。将垂虹桥亭比作蓬莱仙宫坠落凡尘,既抬升建筑神圣性,又暗示其脆弱本质——仙界之物尚不能自保,何况人间王朝?“飘坠”二字尤具深意,既写建筑实体从高处坠落,更隐喻南宋政权如仙宫般虚幻的“天命”。“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借神话语境写建筑奇观。“帝遣”强化天命所归的政治寓意,与后文蒙元破宋形成讽刺对照;“蛟龙缠尾”既状桥柱雕饰之精,又以镇水神兽暗含护佑山河的期许。八柱之数暗合八卦方位,赋予建筑风水意义上的合法性,却为下文“鲸翻坤轴”的毁灭埋下伏笔。“斗吐出、寒烟寒雨”炼字精警,双“寒”字叠用形成冷色调意境。“斗”字拟人化处理,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具有主观意志的争斗主体,既写梅雨季节的阴冷潮湿(符合吴江气候特征),更隐喻金戈铁马的战争阴云。寒烟冷雨的视觉温度与“斗”字的动态感构成矛盾张力,在自然景观中注入时代痛感。“昨夜鲸翻坤轴动”用《淮南子》“天柱折,地维绝”典故重构历史现场。将蒙元铁骑南侵(德祐元年伯颜破常州)的史实,转化为巨鲸翻动地轴的灾难意象,“鲸”在宋词中常喻外敌(如辛弃疾“鲸饮未吞海”),“坤轴”则直指国家命脉。动词“翻”与“动”形成连锁灾难效应,使抽象国难具象化为可感的天地异变。“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以蒙太奇手法写文明崩塌。雕翚(彩绘飞檐)被狂暴力量抛向虚空,既实写垂虹桥毁坏场景(至正六年杨维桢《重建垂虹桥记》载“兵烬之余,百不存一”),更象征礼乐文明的瓦解。动词“卷”“掷”形成暴力美学意象,与上句“鲸翻”构成战争叙事的双重暴力书写。“但留得,绛虹住”收束于魔幻现实主义意境。绛虹(赤色长虹)既指雨后大气光学现象,又暗含《列子》“天柱折,地维绝”后“地不满东南”的神话余韵。在天地崩摧的背景下,残虹暂驻形成毁灭与希望并存的悖论,既暗示词人对故国残影的执念,也预示其“竹山词”中贯穿始终的遗民情结。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转入时空折叠叙事。太湖(五湖)舟楫意象与开篇江涛形成地理闭环,暗用范蠡泛舟典故,将个人行迹与历史兴亡勾连,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手拍阑干呼白鹭”打破人神界限,将现实动作(呼喊)与神话想象(寄语群仙)杂糅,白鹭惊飞沙渚的细节,既写实景(垂虹桥畔多湿地),更喻示遗民话语在现实中的失效。“星月一天云万壑”以宇宙视野收束全篇。星月云壑的浩瀚与“茫然四顾”的渺小形成强烈对比,既是地理空间(太湖流域水网密布)的实写,更是遗民精神困境的隐喻——在元蒙统治的阴云下,传统士大夫的价值坐标已彻底崩解。结句“鼓双楫,浩歌去”化用《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典故,却反其意而用之:祖逖以双楫励志北伐,蒋捷则以双楫决绝南归,在浩歌中完成对遗民身份的终极确认。

4. 作品点评

该作品语言淬炼如金石,意境瑰丽似幻境,展现出不落窠臼的创作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神思绵渺,寄慨深隐,既存太白之风,又具《离骚》之韵。

现代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词学博士王筱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端臣《石磴》

下一篇:宋·赵鼎《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