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漠漠散轻丝":早晨阴云密布细雨如丝。
# 轻丝:细雨。,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
"楼阁淡春姿":楼阁亭台显出淡淡的春姿。
"柳泣花啼":柳在哀泣花在悲啼,
# 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九街泥重":大街上满是污泥,
# 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
"门外燕飞迟":门外缓缓飞着濡湿羽翅的燕子。
# 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而今丽日明金屋":如今明丽的阳光照亮了藏娇的金屋,
# 金屋:华丽的屋子。
"春色在桃枝":融融春意挂满了桃枝。
"不似当时":不像当年那短暂的相逢,
"小桥冲雨":就在小桥上冒雨分别,
# 冲雨:冒雨。,小桥:一作“小楼”。
"幽恨两人知":其中的幽怨凄楚只有两人知。
# 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婉约词。词的上片描写了情牵旧事抒发重聚的欢娱,下片用“而今”二字领起,将上下片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词中情以物迁,物我交融,表达了作者于艳情中寄托身世遭遇,浓烈真挚的感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描绘出清晨阴云密布、细雨如丝,阁楼笼罩在淡淡春色中的景象,景中含情,营造出朦胧凄清的氛围。“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是作者寄情于此,含恨而别的写照。拟人:“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将花柳赋予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愁怨。对比:“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与“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两个故事形成对比,“不似当时”则是对比的结果,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倒叙:词的上片“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先描绘了眼前春雨蒙蒙的景色。而从下片“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可知,前面所写的春雨之景是回忆过去的情景。作者先写现在“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的美好景象,然后通过“不似当时”转折,引出过去在春雨中与情人分别的回忆。插叙:下片在描写当前景况“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后,插入对过去“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的回忆,可看作是一种插叙。将过去与现在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在结构上使词作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运用倒叙的表达方式,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是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描绘了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春日里,朝云漠漠,细雨轻轻,春天的景色并不浓郁,营造出一种朦胧、凄迷的氛围。“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进一步渲染环境,这是门外所见景色: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燕子都因为羽毛打湿,飞行吃力。泣、啼二字将客观景物赋予主观感情,寄情于景;“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表达出内心紧张、凄苦又彼此思念的情感。词的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通过今昔对比,以描写两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风和日丽,他们住在华丽的屋子里,桃花明艳,在美好的春日中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既说明眼前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又与以前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则是比较的结果。眼前的无忧无虑反倒不如当时紧张凄苦、彼此相思的情景意味深长。小楼对应楼阁,雨对应泣啼,重、迟再次点明两人冒着春雨,踏着泥泞分别,而且是怀恨而别,所以花柳才会泣啼,燕子才会艰难的飞行。表达出词人对过去那段感情经历的怀念与眷恋,那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回忆中显得更加珍贵。
4. 作品点评
周邦彦此作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了叙事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补救了柳永词“无事”之不足。上片通过“泣”“啼”“重”“迟”描写了两人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怀恨而别的第一个故事;下片通过”金屋”写出了第二个故事,并将两个故事进行比较,进而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周邦彦的词作描写,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若未经艺术想象力的训练看不出所以然,可见其艺术创作的成功之处。
# 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上一篇:宋·李觏《秋晚悲怀》
下一篇:宋·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