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hóng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cháng
hóng
dǒu
luò
shēng
tiào
qīng
zhōu
nán
xià
tóu
suō
shuǐ
shī
jué
jiào
yàn
luàn
shí
xiàn
线
zhēng
cuō
yǒu
zǒu
yīng
sǔn
luò
jùn
xià
zhù
qiān
zhàng
duàn
xián
zhù
jiàn
tuō
shǒu
fēi
diàn
guò
zhū
fān
shān
xuàn
zhuǎn
fēng
lüè
ěr
dàn
jiàn
liú
shēng
qiān
xiǎn
zhōng
suī
kuài
shuǐ
kuā
qiū
shēng
chéng
huà
shì
zuò
jué
niàn
xīn
luó
fēn
fēn
zhēng
duó
zuì
mèng
xìn
jīng
mái
tóng
tuó
jué
lái
yǎng
shī
qiān
jié
huí
shì
shuǐ
shū
wēi
jūn
kàn
yán
biān
cāng
shí
shàng
lái
gāo
yǎn
fēng
dàn
yīng
xīn
suǒ
zhù
zào
suī
shǐ
huí
chuán
shàng
guī
duō
yán
náo
náo
shī
suǒ
wáng
dìng
guó
fǎng
访
péng
chéng
zhào
xiǎo
zhōu
yán
cháng
dào
xié
pàn
yīng
qīng
sān
yóu
shuǐ
běi
shàng
shèng
shān
nán
xià
bǎi
hóng
chuī
yǐn
jiǔ
chéng
yuè
ér
guī
shí
shì
wǎng
zhuó
zhù
huáng
lóu
shàng
xiāng
shì
ér
xiào
wéi
tài
bái
shì
jiān
sān
bǎi
nián
dìng
guó
yuè
cān
liáo
shī
fàng
zhōu
hóng
xià
zhuī
huái
怀
nǎng
yóu
wéi
chén
wèi
rán
ér
tàn
zuò
èr
shī
wèi
cān
liáo
dìng
guó
qiě
shì
yán
cháng
dào
shū
yáo
wén
yāo
tóng
yún

译文

长洪陡然下落,湍急的水流翻腾着涛波,南去的轻舟顺水直下,宛如投岀的小小织梭。船夫尖声呼叫,野鸭四散惊飞,一线窄缝中,小舟擦着乱石争先驶过。迅急的水流像是狡免奔跑,像是鹞鹰从高空直落,又像骏马腾跃来自那千丈高坡。水中小舟像琴弦忽地崩离弦柱又像羽箭从手中飞快射出,像电光从缝隙中一闪而过,又像荷叶上一下翻的露颗。四面青山令人眼花,惊风从耳边嗖嗖地掠过,又见水中飞沫流转,形成千百个小小漩涡。得到这种冒险的乐趣固然很有快感,但也跟河伯自夸秋水差不太多。我此生命运任随自然流转,世间万事也如日夜逝去的水波,却感到意念可以在瞬间自由地越过遥远的国度新罗。人们纷纷你争我夺,全都在醉中梦里何尝过,哪儿肯相信荆棘丛中会埋没曾在言门站立的铜驼。觉悟后俯仰之间已失去太多岁月,回望百步洪却始终宛曲从地流着。请看岸边青苍的岩石,古来留下的篙眼多如蜂窝。只要此心不去把外物苦苦追索,时光流逝洪涛汹涌也对我无可柰何。我们还是回船上马各自归去,怕被参寥师斥责人过于啰嗦。王定国到彭城拜访我。一天,划着小船,与颜长道携带马盼盼、张英英、卿卿三人游览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着月光归去。我当时因为有事不能去,晚上穿着羽衣,伫立在黄楼之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后,世间再没有这则乐趣三百余年了。王定国离开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又与参寥师到百步洪下泛舟,追思怀念当时的游览,把它当作故迹,岿然感叹。因此创作此二诗,一首以赠予参寥师,一以寄赠王定国,且给颜长道、舒尧文看,并邀他们同赋的说。

逐句剖析

"长洪斗落生跳波":长洪陡然下落,湍急的水流翻腾着涛波,

# 跳波:言其水势奔流。,斗落:即陡落。形容水势湍急。

"轻舟南下如投梭":南去的轻舟顺水直下,宛如投岀的小小织梭。

# 投梭:形容舟行之快,如织布之梭,一闪而过。

"水师绝叫凫雁起":船夫尖声呼叫,野鸭四散惊飞,

# 凫雁:野鸭子。,绝叫:狂叫。,水师:船工。

"乱石一线争磋磨":一线窄缝中,小舟擦着乱石争先驶过。

"有如兔走鹰隼落":迅急的水流像是狡免奔跑,像是鹞鹰从高空直落,

# 隼:一种猛禽。

"骏马下注千丈坡":又像骏马腾跃来自那千丈高坡。

# 下注:水向下急流。

"断弦离柱箭脱手":水中小舟像琴弦忽地崩离弦柱又像羽箭从手中飞快射出,

# 断弦离柱:柱是乐器上调弦用的木把,使劲旋转,使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在那一瞬间,弦很快地离开柱。

"飞电过隙珠翻荷":像电光从缝隙中一闪而过,又像荷叶上一下翻的露颗。

# 珠翻荷:猛一掀起荷叶,上面的水珠急遽落下。,飞电过隙:飞逝的闪电很快地掠过隙缝。

"四山眩转风掠耳":四面青山令人眼花,惊风从耳边嗖嗖地掠过,

# 四山眩转风掠耳:意思是坐在船上,只听到耳边风声不绝,四面群山一晃而过,令人眼花缭乱。向下看,只见到飞沫四溅,生出无数的漩涡。

"但见流沫生千涡":又见水中飞沫流转,形成千百个小小漩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得到这种冒险的乐趣固然很有快感,

# 险中得乐虽一快:意思是涉险时虽有许多快乐,但也就像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一样,不值一提。《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才觉得自己是“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何异水伯夸秋河":但也跟河伯自夸秋水差不太多。

"我生乘化日夜逝":我此生命运任随自然流转,世间万事也如日夜逝去的水波,

# 日夜逝:源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流水。这里用以比喻像流水一样消逝的万事万物。,乘化:顺应自然。

"坐觉一念逾新罗":却感到意念可以在瞬间自由地越过遥远的国度新罗。

# 一念逾新罗: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有僧问从盛禅师:“如何是觌面事?”禅师说:“新罗国去也。”意谓一念之间已逾新罗国。逾,超过。新罗,朝鲜古国名。

"纷纷争夺醉梦里":人们纷纷你争我夺,全都在醉中梦里何尝过,

"岂信荆棘埋铜驼":哪儿肯相信荆棘丛中会埋没曾在言门站立的铜驼。

# 荆棘埋铜驼:比喻世事的变化。典出《晋书·索靖传》:“(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作者认为,人生本如在醉梦之中,而世人纷纷扰扰,争夺不休,全不知世事的变化,比百步洪的流水还要迅疾。

"觉来俯仰失千劫":觉悟后俯仰之间已失去太多岁月,

# 千劫:意即很长时间。劫:梵文佛家语“劫波”或“劫簸”的省称。在佛教中,大致上一千六百万年为一小劫,三十二亿年为一中劫,一百二十八亿年为一大劫。千劫是指时间之长。

"回视此水殊委蛇":回望百步洪却始终宛曲从地流着。

# 委蛇:从容的样子。

"君看岩边苍石上":请看岸边青苍的岩石,

# 君看岩边苍石上:意思是自古以来,无数船只从这里经过,撑船的篙插在岸边岩石上,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孔洞,如蜂窝一样。岩:一作“岸”。

"古来篙眼如蜂窠":古来留下的篙眼多如蜂窝。

"但应此心无所住":只要此心不去把外物苦苦追索,

# 无所住: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让心识活动停留在特定的对象和内容上,不把特定的对象看成是真的,一成不变的。

"造物虽驶如吾何":时光流逝洪涛汹涌也对我无可柰何。

# 吾:一作“余”。

"回船上马各归去":我们还是回船上马各自归去,

"多言譊譊师所呵":怕被参寥师斥责人过于啰嗦。

# 呵:责怪。,师:参寥。,譊譊:争辩,引申为说个不停,喧闹嘈杂。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王定国到彭城拜访我。

# 王定国:名巩,大名人。工诗,随苏轼学习文案。

"一日":一天,

"棹小舟":划着小船,

"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与颜长道携带马盼盼、张英英、卿卿三人游览泗水,

# 盼、英、卿:马盼盼、张英英、卿卿,三人都是徐州的歌妓。,颜长道:名复,鲁人。曾任国子监直讲官,因反对王安石,被免职。

"北上圣女山":北上圣女山,

"南下百步洪":南下百步洪,

"吹笛饮酒":吹笛饮酒,

"乘月而归":乘着月光归去。

"余时以事不得往":我当时因为有事不能去,

"夜著羽衣":晚上穿着羽衣,

"伫立于黄楼上":伫立在黄楼之上,

"相视而笑":相视而笑,

"以为李太白死":以为李太白死后,

"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世间再没有这则乐趣三百余年了。

"定国既去逾月":王定国离开已经一个多月了,

"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我又与参寥师到百步洪下泛舟,

"追怀曩游":追思怀念当时的游览,

"已为陈迹":把它当作故迹,

"喟然而叹":岿然感叹。

# 喟:一作岿。

"故作二诗":因此创作此二诗,

"一以遗参寥":一首以赠予参寥师,

"一以寄定国":一以寄赠王定国,

"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且给颜长道、舒尧文看,并邀他们同赋的说。

# 舒尧文:名焕,徐州教授,曾有和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百步洪二首(其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前半部分描绘百步洪水势,以“轻舟南下如投梭”起笔,借“兔走鹰隼落”等七个精妙比喻,展现水浪猛势与行舟惊险,再写舟中乘客“四山眩转”之感,令人如临其境。后半部分则由景及理,借人生会晤无常,感慨众人醉心争权夺利,却不知世事变幻之快,以洪水平静与人生短暂对比,道出只要心无所住,便能超脱。全诗巧用比喻,将百步洪的汹涌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借景巧妙融入佛道思想,于写景、说理间尽显苏轼诗歌的豪迈洒脱与深刻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百步洪二首(其一)》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秋,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友人王巩曾到徐州拜访他并一同游览百步洪。王巩离开一个多月后,苏轼与诗僧参寥子到百步洪下泛舟,追思怀念当时的游览,作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前半部分描绘百步洪水势汹涌,用“轻舟南下如投梭”等比喻,生动展现水流湍急。后半部分触景生情,感慨人生短暂。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蕴含着佛家、道家的思想,体现出诗人旷达超脱的胸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有如兔走鹰隼落……飞电过隙珠翻荷”,连用七个比喻,将百步洪的水势迅猛、舟行疾速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如临其境。融情于景:先描绘百步洪的惊险壮观之景,后借景抒发人生苦短、应超脱旷达的情怀,如“我生乘化日夜逝……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使景与情相互交融。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直接点明百步洪的水势,“斗落”二字生动展现水流落差之大,如同从高处陡然坠落,瞬间激起汹涌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以投梭为喻,极言轻舟在湍急水流中前行速度之快,仿佛织布机上飞速穿梭的梭子,毫无阻滞。“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渲染紧张氛围。水师因水流湍急而惊恐地大声呼喊,惊起了岸边栖息的凫雁,画面动静结合。同时,轻舟在狭窄的河道中,于乱石间艰难穿行,船身与石头相互摩擦,“争磋磨”三字将行舟的惊险刻画得入木三分,为后文对水势的进一步描绘奠定了惊险的基调。后四句“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诗人一口气连用七个精妙绝伦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描绘水势的迅猛。兔走、鹰隼落,展现速度之快且敏捷;骏马从千丈高坡疾驰而下,凸显力量与气势;断弦离柱、箭脱手,突出瞬间的爆发力与不可阻挡;飞电过隙强调速度之快如闪电划过;珠翻荷则描绘水珠飞溅、灵动多变的形态。这些比喻将百步洪的水势具象化,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澎湃汹涌。“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四句,生动呈现船上乘客的感受。身处轻舟,船速极快,致使四周山峰似在旋转,急风呼啸而过,令人心动神摇。眼前流沫飞逝,漩涡层叠,奇险又震撼。在此情境下,乘客虽感精神一振,却未料到秋水上涨,江水竟有这般惊人威力。“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过渡。它总结前文对水势的描写,以“崄中得乐”概括惊险体验,又自然引出后半部分对哲理的探讨,巧妙衔接诗歌前后层次,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生”以下六句,源于序文中人生会晤无常的感慨。首句“我生乘化日夜逝”,道尽人生在世,生命如流水,在时光长河中不舍昼夜地流逝,充满无奈与必然。次句“坐觉一念逾新罗”,则表明人的意念不受时空限制,瞬息之间,便能跨越千山万水,抵达遥远的新罗,凸显出意念的自由与强大,仿佛能超脱造物的掌控。“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诗人在此感叹,世间众人多沉迷于争权夺利,如同置身醉梦。却不知世事变幻莫测,沧海桑田转瞬即至。正如洛阳宫门前象征繁华的铜驼,竟会被埋没在荆棘丛中,这种世事变迁之快,远超洪水奔腾,令人唏嘘,可又有几人能真正参透。“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诗人觉悟后惊觉,俯仰之间,仿佛历经千劫,虚度无数光阴。再看那百步洪的流水,依旧蜿蜒流淌,安闲自在。这六句,巧妙融合佛家的世事无常与道家的顺应自然思想,展现出苏轼对生命、意念和世事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思考。“君看”以下四句,围绕行舟于百步洪中的人展开叙述。诗人先引导人们留意,在这百步洪,往昔古人留下诸多遗迹。然而,岁月流转,那些曾在此处行舟的古人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如今唯有岸边的苍石上,密密麻麻如蜂巢般的篙眼,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指出倘若人能让内心无所执着,思想保持旷达超脱,那么纵使自然界的运转如百步洪的水流般迅速,也无法对其心境产生影响。这几句诗,借古之遗迹,引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传达出一种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的豁达心境。结尾两句“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巧妙收束前文。此前,诗人已将人生哲理阐述得梗概尽显,此刻众人也该离船返程。因为多言易扰人心,会遭参寥禅师呵责。这部分内容意在表明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人应超脱旷达,不为外物所累。结尾幽默风趣,尽显苏轼笔力纵横、无往不利的超迈风格,以轻松之语蕴含深刻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百步洪二首(其一)》一诗极为精妙。前半描绘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等句,尽显水势汹涌,巧用“兔走鹰隼落”等七个比喻,将洪波湍急展现得淋漓尽致,笔力雄浑。后半融入佛道思想谈哲理,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劝人超脱。结尾诙谐。全诗景理交融,既呈现自然磅礴之美,又给予人生启迪,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在宋诗中独树一帜,尽显苏轼的才情与旷达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韩苏两公为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有七八转者。韩公《送石洪序》云:“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决江河下流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苏公《百步洪》诗云:“长洪斗落生跳波,……”之类是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卷六

# 只用一“有如”贯下,便脱去连比之调;一句两比,尤为创格。

清纪昀《纪评苏诗》卷十七

# (“水师”二句)此联写得极有声势,方能振起下文。

清赵客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卷八

# 用譬喻入文,是轼所长。此篇摹写急浪轻舟,奇势迭出,笔力破余地,亦真是险中得乐也。后幅养其气以安舒,犹时见警策,收煞得住。

清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二

# 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衬得《诗经》和韩愈的例子都呆板滞钝了。

现代钱钟书《宋诗选注》

# 此诗联用比喻,有的一句两比,都是形容小舟在急流中的疾驶,曲尽险中得乐之致。一波数折,却又气脉紧密,不见牵制之迹,前人多加好评,赵翼《瓯北诗话》卷五所谓“笔力所到,自成创格”。

现代金性尧《宋诗三百首》

# 这首诗是苏轼的名作,由于连珠炮似的使用了一串新颖、生动、传神的比喻而为历代的文学评论家所欣赏。由百步洪水的湍急,引发出对人生、人世转瞬即逝的感慨,是正比;这里掉过头来又说,与转瞬即逝的人世相较,百步洪水的奔流要从容得多,是反比。正比反比,纵横捭阖,抟转关生,头头是道,诗人笔力的雄健,于此可见一斑。

现代钱振振《苏轼〈百步洪〉诗文本解读中的几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姑苏怀古》

下一篇:宋·释斯植《多福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