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秋去":春来秋去。
# 春来秋去: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往事知何处":往事该到哪里重寻?
"燕子归飞兰泣露":天气渐寒,燕子南归飞去,兰草上也沾满露珠,如在悲啼。
# 兰泣露:兰花在露中哭泣。泣露,兰花上露水滴下来像哭泣的泪水。
"光景千留不住":时光啊,千留万留也留不住。
# 千留:千百遍地挽留。,光景:风光景色。
"酒阑人散忡忡":饮酒过后,客人已散,我满怀忧伤。
# 忡忡:忧愁的样子。,酒阑:饮酒结束。阑,阑珊,将尽。
"闲阶独倚梧桐":无聊地来到阶前,独自倚着梧桐树。
# 梧桐:梧桐树,落叶乔木。,闲阶:犹言空阶。
"记得去年今日":回想起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同样是西风萧瑟,黄叶乱舞。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闺怨题材。通过描写时光流转、酒宴散后主人公的孤独情境,以及对过去情景的回忆,表达了闺人相思之苦和对时光易逝、好景不长的哀愁,抒发了其忆旧怀人的惆怅情怀。
2. 分段赏析
上片:“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起首“春来秋去”四字,如白描般简洁却有力地勾勒出时光流转的匆匆态势,春去秋来的更迭,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紧接着“往事知何处”,以问句的形式陡然掀起情感波澜,在时光的滚滚车轮下,曾经的美好往事仿佛被岁月的尘埃掩埋,不知去向何方,这一问,将主人公对往昔的眷恋与迷茫之情展露无遗。“燕子归飞兰泣露”,此句堪称神来之笔,秋意渐浓,燕子南飞,这是自然的迁徙规律,却也触动了主人公的心弦,仿佛燕子的离去带走了某些珍贵的东西;而幽兰带露,在词人的笔下仿佛是在为秋之将逝而哭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兰花以人的情感,进一步渲染出哀伤的氛围。“光景千留不住”,则直接点明主旨,无论主人公在心底发出多少次挽留时光的呼喊,美好的光景都如指间沙,无法紧握,留而不住。这几句层层递进,将主人公对时光易逝、往事难追的无奈与怅恨表现得淋漓尽致。下片:“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酒阑人散忡忡”,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饮酒作乐本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忧愁,试图留住美好的时光,然而当酒宴结束,宾客纷纷散去,热闹过后的空虚与惆怅如潮水般涌来,“忡忡”二字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此时内心的忧惧与不安。“闲阶独倚梧桐”,进一步刻画主人公的孤独形象,“闲阶”突出环境的寂静与冷清,“独倚”强调形单影只,而梧桐在古典诗词中常与离别、孤独等情感相联系,主人公独自倚靠在梧桐树下,其孤独寂寞之感跃然纸上。“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将思绪拉回到去年的今日,同样是黄叶飘零、西风萧瑟的景象,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感触,时光看似循环往复,可人事却已不同,这种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情境,让主人公深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也让整首词的情感在怀旧与感今中达到高潮,蕴含着无尽的深沉与厚重,令人回味无穷。
# 词人在酒筵狼藉曲终人散之际独倚梧桐,见秋风中飘零的枯叶,感悼人生之短促,死亡之迫临。春来秋去,往事成烟,再也无法追寻,而自己也正在一步步地迈向那自己不堪直面的坟茔。黄叶西风尽管依旧,但在这“依前黄叶西风”的参照下,人已不是“原来的我”了,两鬓星霜,白发搔短,令人忧心忡忡。而这一切都缘于生命的逝去,死亡的迫近,晏殊心头很难没有死亡恐惧的块垒。
现代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康化《唐诗宋词的江湖》
下一篇:宋·项安世《牡丹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