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初翻帘绣":雪花初落,如同蝴蝶翻动帘幕上的绣纹。
# 蝴蝶:喻雪片飞舞。
"万玉女、":无数玉女、
"齐回舞袖":一起舞动衣袖,恰似雪花纷飞。
# 回:指飘飞。
"落花飞絮濛濛":雪花如落花飞絮般濛濛飘落,
# 濛濛:一作蒙蒙。
"长忆著、":长久回忆起、
"灞桥别后":灞桥送别之后的情景。
# 灞桥:用灞桥风雪中有诗思事,唐昭宗宰相郑綮能诗,人问其新作,他回说自己的诗思在灞桥风雪中(见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这里语含双关,灞桥又是唐人折柳饯别之处所,此扣离别之意。
"浓香斗帐自永漏":在散发着浓香的斗帐中,独自度过漫长的夜晚。
# 漏:即漏箭,为古代宫中计时器具。意夜深。,浓香:代指梅花。
"任满地、":任凭满地积雪,
"月深云厚":月色深沉,云层厚重。
# 月深云厚:指积雪。
"夜寒不近流苏":夜寒侵袭,却不靠近流苏帐,
# 流苏:帘帐上垂下来的繐子,用彩羽或丝织品制成,起装饰作用。这里泛指帘幕。
"只怜他、":只是可怜、
"后庭梅瘦":后庭的梅花,被风吹落了许多。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介绍了十一月三十日的雪景,描绘了飞雪的动态与静态美,体现了雪的多姿多彩。营造出优美、静穆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雪的赞美以及孤高的志趣。
2. 写作手法
比喻:“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女蒙蒙”,将雪比作“蝴蝶”“玉女”“落花”“飞絮”,多角度描绘雪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飞雪的动态美。正衬:“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以寒梅衬白雪,以梅之高格衬托雪之洁白,同时也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志趣。动静结合:上片写雪的动态美,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动静结合,使雪景更具立体感,也融入了词人的思想感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词人别出心裁,将飘雪比作蝴蝶翻动帘幕绣纹、玉女舒展舞袖,以细腻的比喻与拟人手法,赋予雪花灵动姿态,营造出飘逸唯美的视觉效果。继而笔锋一转,“落花飞絮濛濛,长忆著、灞桥别后”,借雪花如落花飞絮的濛濛之景,自然过渡到对“灞桥别后”的回忆。“灞桥”,与雪景交织,既点明时令之寒,又暗藏别后孤寂,情景交融中见思念绵长。下片:“浓香斗帐自永漏”,以“浓香”“斗帐”的温暖意象反衬“永漏”的漫长清冷,体现词人独坐帐中、时光难捱的孤独。“任满地、月深云厚”则放任外界风雪弥漫,暗含内心对现实的疏离与无奈。结句“夜寒不近流苏,祗怜他、后庭梅瘦”尤见匠心:“不近流苏”见其甘愿忍受寒冷,“怜梅瘦”以拟人手法借梅花的清瘦自喻,既写对自然景物的怜惜,亦隐含对自身处境的感怀。全词以景起,以景结,在雪景与别情、外界与内心的交织中,委婉传递出孤寂怅惘的心境,语言婉约而意蕴深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紧扣“见雪”主题,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雪景,又借景抒情,将别后思念与冬日孤寂融入其中,语言婉约,意境清幽,展现了毛滂词作细腻的抒情风格。
# 这首词好处乃在上半阕。蝴蝶翻飞绕帘,是近观;玉女挥袖翩翩,乃是仰空而望。飞雪似落花飞絮三月天,又使人忆起灞桥绿烟,杨花柳絮,更使人联想起风雪灞桥,寻梅觅诗。总之,驰骋想象,巧比妙喻,是上半阕的诱人之处。结处之忧梅,则词尽而意不尽意尽则情不尽。惜春护花之情,悄然而出。以“月深云厚”来喻雪,亦是奇笔。月何以有深浅?云何以存厚薄?若谓月即是月,云即是云,月深即夜深,云厚即阴重,那又何必写月写云?析其为状雪则大妙。月是雪之光色,云是雪之外形,能到此境,非等闲作手所能企及。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元曲大家王星琦《雪》
上一篇:宋·黄庭坚《戒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