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浴清蟾":圆圆的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池塘里,像是在尽情沐浴,
# 清蟾:明月。
"叶喧凉吹":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
"巷陌马声初断":街巷中车马不再喧闹。
"闲依露井":我和她悠闲地倚着井栏,
# 露井:没有覆盖的井。
"笑扑流萤":她嬉笑着扑打飞来飞去的流萤,
# 笑扑流萤:扑捉萤火虫。
"惹破画罗轻扇":弄坏了轻罗画扇。
# 画罗轻扇:用有画饰的丝织品做的扇子。唐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人静夜久凭阑":夜已深,人已静,我久久地凭栏凝思,
# 凭阑:凭栏,身倚栏杆。
"愁不归眠":往昔的欢聚,如今的孤伶,更使我愁思绵绵,不想回房,也难以成眠,
"立残更箭":直站到更漏将残。
# 更箭:计时的铜壶滴中标有时间刻度的浮尺。
"叹年华一瞬":可叹青春年华,转眼即逝,
"人今千里":如今你我天各一方相距千里,
"梦沉书远":不说音信稀少,连梦也难做。
"空见说、":听说她相思恹恹、
"鬓怯琼梳":害怕玉梳将鬓发拢得稀散,
# 琼梳:饰以美玉的发梳。
"容销金镜":面容消瘦而不照金镜,
# 金镜:铜镜。,销:一作消。
"渐懒趁时匀染":渐渐地懒于赶时髦梳妆打扮。
# 趁时匀染:赶时髦而化妆打扮。
"梅风地溽":眼前正是梅雨季节,
# 溽:湿润。,梅风:梅子成熟季节的风。
"虹雨苔滋":潮风湿雨,青苔滋生,
# 虹雨:初夏时节的雨。
"一架舞红都变":满架迎风摇动的蔷薇已由盛开时的艳红夺目,变得零落凋残。
# 舞红:指落花。
"谁信无聊为伊":有谁会相信百无聊赖的我,
# 伊:一作憀。
"才减江淹":像才尽的江淹,无心写诗赋词,
# 才减江淹:一作“为伊才减江淹”。相传江淹少时梦人授五色笔而文思大进,而后梦郭璞取其笔,才思竭尽。即后世所称“江郎才尽”。
"情伤荀倩":又像是伤情的荀倩,哀伤不已,这一切都是由于对你热切的思念。
# 情伤荀倩:荀粲,字奉倩。其妻曹氏亡,荀叹曰:“佳人难再得!“不哭而神伤,未几亦亡。
"但明河影下":举目望长空,只见银河茫茫,
"还看稀星数点":还有几颗稀疏的星星,点点闪闪。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借秋夜凭栏的孤寂场景展现了时空阻隔下的相思之苦,营造出清冷幽邃的意境,抒发了对往昔欢聚的追忆与今朝离散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上阕“水浴清蟾,叶喧凉吹”以实景描绘秋夜清景,“闲依露井,笑扑流萤”转入对往昔共处时光的虚写,共同构成今昔交织的时空结构。下阕“人静夜久凭阑”将现实凭栏动作与“梦沉书远”的虚境结合,形成情感张力。用典:“才减江淹”化用南朝江淹梦失五色笔的典故,暗示才思衰退源于相思;“情伤荀倩”借用《世说新语》荀粲悼亡的典故,强化情伤之深。两处典故均以历史人物情感困境映射自身相思体验。
3. 分段赏析
上片“人静夜久凭栏,愁不归眠,立残更箭”是全词关键。这三句勾勒精妙,原本平铺直叙的语句,经此点染,转而成为对旧时光的追忆。那是个夏夜,词人独倚栏杆,登高思念远方,离情别绪涌来,难以成眠。从黄昏到深夜,再到天快亮时,更鼓声渐歇,他仍倚着栏杆,望着远方,想着久别的恋人。他感叹时光易逝,两人分隔两地,别说书信稀少,连梦都难圆。此时,他眼前浮现出去年夏天屋前场地的画面——“轻罗小扇扑流萤”。黄昏里,墙外车马喧闹声渐息,月光洒进墙内小溪,像在水底摇晃;风吹树叶,发出带凉意的声音。那是个美丽、幽静又富有诗意的夜晚。她站在井栏边“笑扑流萤”,连手中的“画罗轻扇”都扑破了。这个充满生活趣味的细节,把当日的欢爱场景写活了。下片写两地相思。“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是词人听说的她对他的思念。因苦苦思念,她鬓发渐少,容颜消瘦,握玉梳怕碰稀疏的头发,对菱花镜伤怀憔悴,“欲妆临镜慵”,生动刻画出她别后身心状态的变化。“渐”“趁时”二字,写出时间流逝的过程。接着“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三句,由人事转向眼前景物:梅雨时节,阴多晴少,地上潮湿,庭院青苔滋生,既因风雨连绵,也因往来人稀。那架蔷薇,已从盛开时的鲜红娇艳,变得飘零憔悴。这既写季节变迁,也暗含他内心的黯然,景中藏情,刻画深刻。“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是词人对她的思念。先用“无聊”概括,重点在“为伊”——因相思之苦,如江淹般才思减退;因相思之痛,似荀粲般沉默神伤。两人相思如此深切,他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到她身旁,安慰怜惜,可终究不能,所以说“空见说”。“谁信”二字,道尽词人内心细微曲折,将两人相思之苦推向更深。这些地方体现了周词沉郁顿挫、笔力刚健的特点。结尾“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写银河映照、晨星稀疏,表明词人凭栏直到破晓、通宵未眠。纵观全词,是词人“夜久凭栏”时思想情感的流动过程。上片“人静”三句,在此处再次呼应。银河星点,更添念旧伤今的愁绪;如此一来,上下片所有情事都包容其中。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片从秋夜景物、人物外在行为逐步深入到内在情感郁结,以“年华一瞬,人今千里”点出核心意绪;下片承接此情感脉络展开铺陈。全篇虚实相生、今昔交叠,通过时空与意象的交错组接形成跌宕多姿的叙述层次,在沉静勾勒中渐显浑厚质感,展现出精妙的艺术表现力。
# 篇法之妙,不可思议。
近现代陈洵《海绡翁说词稿》
上一篇:宋·晏殊《殢人娇》
下一篇:宋·朱敦儒《好事近·我不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