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回去吧。
"清溪无底":清溪深不见底。
"上有千仞嵯峨":上有巍峨千仞山。
# 嵯峨:山势高峻貌。,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叫一仞。
"画楼东畔":画楼东侧。
"天远夕阳多":天边洒满夕阳余晖。
"老去君恩未报":年老却未报君恩。
"空回首、":徒然回首、
"弹铗悲歌":弹剑悲歌。
# 弹铗悲歌:用战国冯谖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及《史记·孟尝君列传》。铗,剑。
"船头转":船头转向,
"长风万里":乘万里长风,
"归马驻平坡":归马停驻在平坦的山坡上。
# 驻平坡:形容快马疾驶,不可停留。这里是形容盼归阳羡的急切心情。驻:一作“注”。
"无何":转瞬即逝,
# 无何:“无何有之乡”的简称。
"何处有":何处寻得,
"银潢尽处":银河的尽头。
# 银潢:指星空。银为银河,潢为天潢星。
"天女停梭":天女停下织梭。
# 天女:即织女。
"问何事人间":问人间为何事。
"久戏风波":长久沉浮风波。
# 风波:喻政治斗争。,戏:角力,较量。
"顾谓同来稚子":回头对同行的幼子说,
# 稚子:想象中的随从,非实指。一说指幼子苏过,其时十四岁。
"应烂汝、":怕已朽烂成灰、
# 应烂汝:用“王质烂柯”典故,见梁任昉《述异记》。
"腰下长柯":你腰间长斧柄。
# 柯:斧柄。
"青衫破":青衫破旧,
"群仙笑我":群仙嘲笑我,
"千缕挂烟蓑":千缕烟雨挂满蓑衣。
# 烟蓑:喻天宫烟云缠绕,仿佛蓑衣披身。一说即指蓑衣。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仕途感慨与归乡题材的词。词中描绘苏轼恩准归乡途中,看到清溪流深、高山巍峨、天空辽阔、夕阳西下等景色,营造出既豪迈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体现出苏轼仕途不顺,虽已年老却未能报答君恩的无奈与遗憾,同时也表达出他对归乡生活的向往。整首词借归乡之行与沿途风光,写出了苏轼面对人生转折时复杂的心路历程和对未来的思索。
2. 写作手法
用典:运用“弹铗悲歌”等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心境。借景抒情:借“清溪”“嵯峨”等自然景象,抒发自己复杂的情感,既有归乡的期待,又有仕途的感慨。对比:将过去的仕途坎坷与即将到来的归乡生活对比,突出心境变化。
3. 分段赏析
《满庭芳·恩放归阳羡》上阕描绘归乡途中见闻与感慨。“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塑造出一位暮年却仕途失意,无法报答君恩,只能空自悲叹的人物形象。“空”字尽显回首往事时的无奈与怅惘。词中运用“弹铗悲歌”典故,简洁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借典故抒情,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饱含对自身坎坷仕途的喟叹,尽显复杂的人生感慨。
4. 作品点评
《满庭芳·恩放归阳羡》在写作特色上,词中巧妙运用典故,如“弹铗悲歌”“烂柯”等,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丰富了词作内涵。在描绘景物时,以“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等展现出阳羡山水的雄浑壮阔,又借景抒情,将仕途感慨与归乡之情融入其中。此词体现了他在历经仕途波折后的心境转变。整首词情感真挚复杂,既有对往昔的遗憾,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充分展现了苏轼词作的高超艺术水准与独特魅力。
上一篇:宋·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下一篇:宋·刘克庄《绳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