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jūn
xíng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2
chì
guāng
mǎn
miàn
chún
zhū
qiú
sǎng
sān
shí
yāo
chuí
jīn
yìn
jié
shòu
zhū
jiàng
gǎn
guò
tíng
chú
lín
jīng
èr
shí
wàn
zhù
tīng
zhōng
guān
huī
féi
niú
bǎi
tóu
jiǔ
wàn
shí
làn
màn
gōng
huān
yán
bīng
zhì
lüè
qiú
sūn
lán
shān
qián
fēng
huǒ
mǎn
shuí
lìng
xiǎo
jiāo
màn
yán

译文

满面容光嘴唇红如朱砂,满脸虬髯额头宽阔,年纪三十多岁。腰间垂挂金印,系着紫色绶带,众将不敢越过他的庭院台阶。二十万羽林军精锐士卒,专注聆听钟鼓声,注视着军旗。百头肥壮的牛,万石美酒,尽情欢乐一日以享受娱兴。他自己说不喜欢研读兵法,认为智谋策略何必去学孙武和吴起。贺兰山前烽火遍布,是谁让那些小敌寇如此骄横傲慢,拖延战事。

逐句剖析

"赤光满面唇激朱":满面容光嘴唇红如朱砂,

"虬须虎颡三十余":满脸虬髯额头宽阔,年纪三十多岁。

"腰垂金印结紫绶":腰间垂挂金印,系着紫色绶带,

"诸将不敢过庭除":众将不敢越过他的庭院台阶。

"羽林精卒二十万":二十万羽林军精锐士卒,

"注听钟鼓观麾旟":专注聆听钟鼓声,注视着军旗。

"肥牛百头酒万石":百头肥壮的牛,万石美酒,

"烂漫一日供欢娱":尽情欢乐一日以享受娱兴。

"自言不喜读兵法":他自己说不喜欢研读兵法,

"智略何必求孙吴":认为智谋策略何必去学孙武和吴起。

"贺兰山前烽火满":贺兰山前烽火遍布,

"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是谁让那些小敌寇如此骄横傲慢,拖延战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军行》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刻画了一位形象鲜明的将军。诗歌通过对将军形象、生活及战事现状的描写,主题上既展现将军的风采与自信,也隐含对战争局势的忧虑。写作手法上运用外貌、场景描写塑造人物,语言较为直白。分段先写将军外在与权势,再写其治军与生活,后写其言论及战事,层次分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宋代军事生活,体现司马光对军事将领与战事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赤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余。腰垂金印结紫绶,诸将不敢过庭除。”:通过外貌描写,“赤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余”刻画将军容光焕发、唇红须虬、额头宽阔的威武形象,凸显其英气与威严。“腰垂金印结紫绶,诸将不敢过庭除”则从侧面表现将军地位尊崇,以诸将的敬畏衬托其权势,展现将军在军中的威严形象。“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钟鼓观麾旟。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钟鼓观麾旟”描绘将军治军场景,二十万羽林精卒严阵以待,听从指挥,展现出军队的纪律与气势。“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描写将军生活奢华,以大量的肥牛美酒供一日欢娱,突出其生活的奢靡。“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是将军的言论,表现其自信,认为自己无需像孙武、吴起那样精通兵法也有智略。“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则笔锋一转,写贺兰山前烽火连天,小虏却仍骄慢拖延,暗示战事紧张,引发对将军智略能否应对战事的思考,也流露出诗人对局势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下一篇:宋·刘一止《青玉案·小山遮断蓝桥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