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舟高荡涨波凉":木兰舟在高涨的碧波上摇荡,水波带来阵阵凉意。
"愁被矮桥妨":愁绪被那座矮桥阻隔。
# 妨:一本作“坊”。木兰船。
"暮烟疏雨西园路":黄昏的烟雾、稀疏的细雨笼罩着西园的小路,
"误秋娘、":耽误了美人、
# 秋娘:唐宪宗时美人,常用作歌妓、美人的代称。唐杜牧曾作《杜秋娘诗·序》。
"浅约宫黄":精心梳妆打扮。
# 宫黄:指宫黄妆,以蝶粉搽面,蜂黄涂额的装束。此代指桂花。
"还泊邮亭唤酒":再次停泊在邮亭边,唤人置酒,
# 邮亭:古时官方驿站。
"旧曾送客斜阳":想起从前也曾在斜阳下在此送客。
# 客:指去姬。
"蝉声空曳别枝长":蝉声徒劳地在别的枝头拖长鸣叫。
"似曲不成商":听起来不成曲调。
# 商:五音之一,商为秋声。
"御罗屏底翻歌扇":回忆起在绣着御罗图案的屏风下,她舞动歌扇,
"忆西湖、":又想起在西湖边、
"临水开窗":临水开窗的美好时光。
"和醉重寻幽梦":带着醉意再次追寻那美好的梦境,
"残衾已断熏香":可残留的被子上,她的熏香气息已消散。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兼怀人题材的词。借咏桂,抒写了作者对苏州去姬和杭州亡妾的深切怀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倒装:“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正常语序应为“忆西湖、临水开窗,御罗屏底翻歌扇”。词人先描绘出爱人在御罗屏底舞动歌扇的画面,再点明这是回忆起在西湖边临水开窗时的场景,通过倒装,使情感表达更具波澜,先将印象深刻的画面呈现,再回溯回忆的源头,强化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之情。触景生情:“兰舟高荡涨波凉”“暮烟疏雨西园路”,由爱人乘坐的兰舟离去、西园路上的暮烟疏雨,引发了自己的愁绪,以及对爱人的不舍、愧疚与眷恋之情;下片中,听到“蝉声空曳别枝长”,看到“残衾已断熏香”,触景伤情,借蝉声暗喻爱人离去,由残衾断香的景象,勾起对爱人的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伤感与痛苦。
3. 分段赏析
上片“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从语言角度看,“凉”字一语双关,既写水波的清凉,又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感。“妨”字生动地表现出矮桥阻断视线后词人的懊恼与愁绪。从意象营造上,“兰舟”象征着离别与漂泊,其“高荡”的动态与词人逐渐升腾的愁绪相呼应。词人看着爱人乘坐的兰舟离去,心也随之牵动,矮桥却横亘眼前,阻断了眺望的视线,这一画面将词人的不舍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从意象来看,“暮烟”“疏雨”营造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与词人此时的心境相契合。“西园”在吴文英词中多次出现,具有独特的情感指向,是词人情感的重要寄托地。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西园路上的暮烟疏雨之景,抒发内心愁思。“误秋娘、浅约宫黄”一句,化用典故,以六朝妇女额角饰黄的“约黄”之美,暗示爱人的美丽与娇柔,而“误”字则写出因离别匆忙,耽误了爱人梳妆,饱含着词人的愧疚与眷恋。“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还”字点明故地重游,从结构技巧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对往昔的回忆。“邮亭”“斜阳”是典型的离别意象,旧地重游,景物依旧,却不见爱人,产生“人面桃花”之感。词人通过“唤酒”这一行为来排遣心中的愁苦,“旧曾”与“还泊”形成今昔对比,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也明确了此为忆旧之作,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词人对爱人离去的失落与感伤。下片“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从表现手法看,以蝉栖别枝、长声歌鸣来暗喻爱人离他而去,属于比兴手法。“空曳”“不成商”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蝉声的主观感受,在他听来,蝉声徒然拉长,却不成曲调,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厌烦与孤寂。蝉声本是自然之音,却因词人的思念与伤感之情,变得难以卒听,进一步烘托出其失落与惆怅的心境。“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此句为倒装句,先描绘出爱人在御罗屏底舞动歌扇的画面,再以“忆”字引出回忆。从意象和内容主题角度,“御罗屏”“歌扇”展现出往昔生活的精致与美好,“西湖”“临水开窗”则勾勒出两人曾经在西湖边的浪漫生活场景。词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回忆起与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夫唱妇随、其乐融融,与当下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深刻地表达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从情感主旨来看,词人借酒浇愁,希望能在醉梦中与爱人重逢,追寻曾经的美好。然而,“残衾已断熏香”却将他拉回现实,“残衾”暗示着如今的孤独与凄凉,爱人留下的熏香气息也已消散,进一步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悲哀与绝望。此句以景结情,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失去爱人后的痛苦与无奈,都蕴含在这残衾断香的景象之中,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感伤与遐想。
4. 作品点评
《风入松·桂》是吴文英婉约词风的作品。从写作特色看,表面虽未直接着墨于“桂”,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将对苏州去姬和杭州亡妾的怀恋之情,巧妙融入行舟、西园、蝉声等意象之中,情感细腻而深沉。语言典雅工丽,“御罗屏底翻歌扇”营造出幽微的意境。此词展现了吴文英在咏物与怀人题材融合方面的技巧,全词意境浑融,丰富了南宋婉约词的表现内涵。
# 此非赋桂,乃借桂怀人也。西园送客,是一篇之眼,客者,妾也。西园,故居。邮亭,别地。既被妨,故还怕,而秋娘不可见矣,此游固未到西园。蝉声似曲,歌扇都非,‘临水开窗’,故居回首,至重寻已断。则西园固可不到矣,何恨与矮桥哉。‘和醉’应‘唤酒’,脉络字字可寻。
近代陈洵《海绡说词》
上一篇:宋·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下一篇:宋·黄公槐《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