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n
gōng
chūn
·
·
kuài
péng
lái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qín
wàng
shān
tóu
kàn
luàn
yún
dào
jiāng
zhī
yún
zhě
wéi
zhě
yún
cháng
kōng
wàn
bèi
西
fēng
biàn
miè
huí
shǒu
tīng
yuè
míng
tiān
lài
rén
jiān
wàn
qiào
háo
shuí
xiàng
ruò
shàng
qiàn
měi
rén
西
鹿
zhì
jīn
guó
rén
wàng
guī
suì
yún
wèn
chuī
jūn
jiàn
wáng
tíng
xiè
guǎn
lěng
yān
hán
shù

译文

看秦望山上,乱云飞渡,暴雨倾注,犹如江湖倒泻下来。不知道是云化为雨,还是雨化为云?万里长空,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回首倾听,明月星夜天籁长鸣,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是谁将若耶溪畔上的,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导致吴国灭亡,只剩下麋鹿出没在姑苏台?至今越国人仍盼望着西施,坐船归来。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乐器以示欢乐?难道君看不见,古代王、谢望族的亭台楼阁,而今只剩凋残的树木,寒烟清冷,孤寂的乌鸦仍在呼唤着离魂!

逐句剖析

"秦望山头":看秦望山上,

# 秦望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

"看乱云急雨":乱云飞渡,暴雨倾注,

"倒立江湖":犹如江湖倒泻下来。

"不知云者为雨":不知道是云化为雨,

"雨者云乎":还是雨化为云?

"长空万里":万里长空,

"被西风、变灭须臾":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

# 须臾:形容时间短。

"回首听":回首倾听,

"月明天籁":明月星夜天籁长鸣,

# 天籁:大自然的音响。这里指风。

"人间万窍号呼":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

# 万窍:《庄子·齐物论》中有“······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谁向若耶溪上":是谁将若耶溪畔上的,

# 若耶溪:河名,在会稽南。

"倩美人西去":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

# 美人:指西施。传说西施曾经在若耶溪上浣纱。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为了报仇,使用美人计,把西施送给吴国,后吴国被越国灭亡。,倩:请。

"麋鹿姑苏":导致吴国灭亡,只剩下麋鹿出没在姑苏台?

# 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麋: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

"至今故国人望":至今越国人仍盼望着西施,

"一舸归欤":坐船归来。

"岁云暮矣":一年已到年底了,

"问何不、鼓瑟吹竽":何不演奏乐器以示欢乐?

"君不见":难道君看不见,

"王亭谢馆":古代王、谢望族的亭台楼阁,

# 王亭谢馆:王、谢为东晋豪门贵族,山头子弟很多,多住在会稽。王亭谢馆泛指他们在会稽一带的游乐场所。

"冷烟寒树啼乌":而今只剩凋残的树木,寒烟清冷,孤寂的乌鸦仍在呼唤着离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由宋代辛弃疾所作。主题围绕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抗金期望。上片写景,寓含哲理;下片借吴越争霸典故抒情。写作手法上,景中有情、寓情于景。上片描绘风雨后晴空美景,下片反思历史。此词意境苍茫壮阔,情寄景中,寄慨遥深,充分展现辛弃疾词作深沉的内涵与雄浑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抗金前途的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是辛弃疾所写。嘉泰三年(1203)秋,辛弃疾被重新起用,六月十一日到任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同年下半年,他登上绍兴知府官署内的蓬莱阁,观狂风骤雨,由此兴思古幽情,慨然而作此词,以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及自身的抗金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古词。通过描绘狂风暴雨后晴空万里之景,寓含风雨洗礼后有更美景象的哲理;借吴越争霸典故,抒发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抗金前途充满希望,期望当局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思想感情。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上片对狂风暴雨及雨后天晴的景色描写,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呈现,更是作者对抗金局势的情感寄托,借景暗示抗金之路虽坎坷但前景乐观。用典:下片借助吴越争霸中吴国因贪图安乐而亡国的典故,警醒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应积极奋发,雪洗国耻,同时借范蠡的事迹抒发自身抱负难展的感慨。引用:“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这句引用《庄子・天运》中语句,生动展现狂风暴雨的磅礴气势,强调风雨乃自然现象,增添词的文化底蕴与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上片,开篇“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直接描绘作者在秦望山头登高所见狂风暴雨之景,“乱”“急”“倒立”“不知”等词生动展现暴雨的磅礴气势,且引用《庄子・天运》语句,点明风雨自然之理。随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笔锋一转,写风雨刹那间被西风驱散,天空放晴。“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描绘明月下西风呼啸、万窍发声之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瞬息变化的描写,寓理于景、寓情于景,暗示抗金之路虽曲折但前途光明。下片,“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运用吴越争霸典故,强调吴国因贪图安乐而亡国,告诫当朝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奋发雪耻。作者心系范蠡,借范蠡与自身境遇对比,抒发壮志难酬之感,引出“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最后以“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描绘昔日繁华之地如今的萧条冷落,流露出无奈伤感之情,以古喻今,影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悲歌慷慨。

明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序》

# 当其落笔风雨疾。

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

# 前半写景,后半书感,皆极飞动之致。写风雨数语,有云垂海立气概。下阕慨叹西子,徒沼吴官而美人不返,悲吴宫兼惜美人,此意颇新警。后更言“王亭谢馆”同付消沉,宁独五湖人远。感叹尤深。蓬莱阁为越中胜地,秦少游、周草窗皆赋诗词。此作高唱人云,当以铜琶铁板和之。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此词甚苍莽,而以清逸出之,于稼轩词中又一格局。南宋末年词人赋蓬莱阁词皆不及此。

近代中国科学院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梅尧臣《秋雷》

下一篇:宋·曾丰《触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