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乌栖栖飞且号":老乌鸦孤寂地飞着并且啼叫,
"晨来枝上啄楮桃":早晨来到树枝上啄食楮桃。
"楮桃已空楮叶死":楮桃已经没有了,楮树的叶子也枯死了,
"犹啄枯枝觅虫蚁":它还在啄着枯枝寻找虫蚁。
"老乌赋分何其贫":老乌鸦命运是多么贫苦,
"未啼已被邻公嗔":还没啼叫就被邻居责怪。
"吁嗟老乌不自省":唉,老乌鸦自己却不懂得反省,
# 省:一作知。
"墙头屋上纷成群":在墙头屋顶上面纷纷结成群体。
"吴中贵游重鹦鹉":吴地的富贵人家看重鹦鹉,
"千金远致能言语":不惜花费千金从远方买来能说话的鹦鹉。
"花底红绦郑袖擎":在花的下面,美女用红色丝带托举着鹦鹉,
"盘中碧果秦宫取":盘子里面放着从富贵人家取来的碧绿果实。
"天生灵物得人怜":天生灵巧的鹦鹉得到人们的怜爱,
"过者须来鹦鹉边":路过的人都要到鹦鹉旁边看看。
"老乌事事无足录":老乌鸦事事都不值得被记载,
"人间犹传夜啼曲":但人间还在流传它夜啼的曲子。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分段赏析
“老乌栖栖飞且号,晨来枝上啄楮桃。”首句描绘了老乌鸦孤寂、凄凉的形象,“栖栖”二字生动地表现出它的不安与落寞,“飞且号”更增添了几分悲哀。“晨来枝上啄楮桃”具体描写了它的行为,展现出它为了生存而忙碌的状态,为后文刻画其困苦生活做铺垫。“楮桃已空楮叶死,犹啄枯枝觅虫蚁。”此句进一步强调了老乌鸦生存环境的恶劣。“楮桃已空”“楮叶死”说明食物来源已经断绝,但它仍“犹啄枯枝觅虫蚁”,突出了它的艰难和无奈,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它的悲惨处境。“老乌赋分何其贫,未啼已被邻公嗔。”“赋分何其贫”直接点明了老乌鸦命运的贫苦,“未啼已被邻公嗔”则通过邻居的责怪,表现出它不仅生活困苦,还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宽容,进一步深化了它的可怜形象。“吁嗟老乌不自省,墙头屋上纷成群。”“吁嗟”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老乌不自省”则带有一种惋惜和无奈的情绪。“墙头屋上纷成群”描绘了老乌鸦虽然数量众多,但却无人关注的场景,更凸显了它们的孤独和无助。“吴中贵游重鹦鹉,千金远致能言语。”描写鹦鹉的受宠情况。“重鹦鹉”表明吴地富贵人家对鹦鹉的喜爱,“千金远致”突出了他们为了得到鹦鹉不惜花费巨资,从远方将其买来,体现了鹦鹉在富贵人家眼中的珍贵。“花底红绦郑袖擎,盘中碧果秦宫取。”这两句具体描绘了鹦鹉在富贵人家的优越生活。“花底红绦郑袖擎”描绘了美人用红色丝带托着鹦鹉的优雅场景,“盘中碧果秦宫取”则表现了鹦鹉享受着美味的食物,与老乌鸦的贫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生灵物得人怜,过者须来鹦鹉边。”“天生灵物得人怜”强调了鹦鹉因灵巧而得到人们的喜爱,“过者须来鹦鹉边”则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鹦鹉的关注和喜爱程度,路过的人都要到鹦鹉旁边观看,突出了鹦鹉的受宠地位。“老乌事事无足录,人间犹传夜啼曲。”尾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老乌鸦事事都不值得被记载,但人间却还在流传它夜啼的曲子。这一方面暗示了社会的不公,老乌鸦虽然有着自己的生存困境却无人问津,而鹦鹉却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也引发读者对于世间价值评判标准的思考。
上一篇:宋·韩驹《夜泊宁陵》
下一篇:宋·朱敦儒《鹊桥仙·姮娥怕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