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东流":汉水滔滔,向东流去,
# 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都洗尽、髭胡膏血":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 膏血:指尸污血腥。,髭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人尽说、君家飞将":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
#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旧时英烈":从前是何等的英勇壮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
#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谈兵玉帐冰生颊":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 从戎:从军。,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
"传遗业":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腰间剑":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
"聊弹铗":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 弹铗:敲击剑柄。
"尊中酒":今天拿着酒杯,
"堪为别":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故人新拥":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
"汉坛旌节":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 汉坛旌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汉书·高帝纪》:“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
"马革裹尸当自誓":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
# 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
"蛾眉伐性休重说":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 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
# 楚楼:即兰台。故址在今湖北江陵。
"庾台月":庾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 庾台:一称南楼,在今湖北武昌市。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词。描绘了词人送别升职友人的场景,借对友人名将后代身份的强调,表达了对友人建功立业、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赞扬与鼓励之情,同时也委婉表达了希望友人铭记彼此情谊之意。
2. 写作手法
用典:“汉坛旌节”,运用汉高祖刘邦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暗示友人官位重要,能如韩信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记取楚台风,裴台月”引用战国宋玉和东晋庾亮的典故,委婉表达希望友人铭记彼此情谊。借物抒情:“腰间剑,聊弹铗”,借弹剑这一动作,以战国冯谖自比,抒发自己勇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运用反语手法,看似轻松表述战争影响被洗净,实则暗藏作者对当下人们轻视战争威胁的愤懑,为全词奠定深沉基调。“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通过众人对友人先辈英勇事迹的传颂,侧面塑造出友人先辈的英雄形象,也从侧面激励友人继承先辈的英勇精神,语言质朴而有力,风格豪放大气。下片,“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前半句作者以冯谖自比,借弹剑动作抒发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懑;后半句通过描述以酒送别的场景,展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情感复杂而真挚。“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巧用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突出友人官职重要,饱含对友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直抒胸臆,以坚定有力的语言激励友人投身报国,摒弃沉溺酒色的行为,尽显豪迈之气。结尾“但从今,记取楚台风,裴台月”,借助典故,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期望友人铭记彼此共度的美好时光,使情感表达既深沉又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满江红·汉水东流》全词激昂沉郁,语言质朴且气势磅礴。词中既有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怀,情感复杂交织却层次分明。其风格豪迈大气,情感真挚深沉,展现出辛弃疾词作的高超艺术水准,对后世豪放词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与重要借鉴意义。
上一篇:宋·严羽《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下一篇:宋·黄庭坚《逍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