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
·
yàn
tóng
shū
chū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3
zhàng
yáo
hóng
xiǎo
yuè
duò
shěn
yān
huǎn
bǎn
xiāng
tán
chàng
chè
jiā
xīn
zhì
yuàn
méi
tóu
liǎn
dài
fēng
héng
cuì
jiāo
hán
shēng
suì
jìng
huá
xián
zhào
luán
liáng
shí
róng
diàn
yáo
chāi
zhì
jīn
lěng
luò
qīng
wàng
lán
qiáo
dàn
yún
qiān
chóng
shān
chóng
shuǐ

译文

步帐中红色的绮罗轻轻摇动。晓月渐渐坠落,烟雾沉沉堆积在台阶。缓缓地打着檀木拍板,唱完晏家新创作的曲子。哀怨涌上眉头,紧蹙的眉峰如翠峰横陈。芭蕉在寒意中,雨点击打发出细碎的声响。镜子的光泽被遮蔽。镜子空自照着如孤鸾般的自己。回想离去的时候是那么轻易。镶嵌金花的盒子和美玉制成的钗子,到现在都被冷落轻易抛弃。极目远望蓝桥方向,只看到千里暮云。重重叠叠的山,层层叠叠的水。

逐句剖析

"步帐摇红绮":步帐中红色的绮罗轻轻摇动。

"晓月堕":晓月渐渐坠落,

"沈烟砌":烟雾沉沉堆积在台阶。

"缓板香檀":缓缓地打着檀木拍板,

"唱彻伊家新制":唱完晏家新创作的曲子。

"怨入眉头":哀怨涌上眉头,

"敛黛峰横翠":紧蹙的眉峰如翠峰横陈。

"芭蕉寒":芭蕉在寒意中,

"雨声碎":雨点击打发出细碎的声响。

"镜华翳":镜子的光泽被遮蔽。

"闲照孤鸾戏":镜子空自照着如孤鸾般的自己。

"思量去时容易":回想离去的时候是那么轻易。

"钿盒瑶钗":镶嵌金花的盒子和美玉制成的钗子,

"至今冷落轻弃":到现在都被冷落轻易抛弃。

"望极蓝桥":极目远望蓝桥方向,

"但暮云千里":只看到千里暮云。

"几重山":重重叠叠的山,

"几重水":层层叠叠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是北宋张先创作的一首词。词以上阕描写姬妾演唱新曲时的情景,环境清冷,其歌声中饱含哀怨。下阕写姬妾对被遣之事的思量,曾经的钿盒瑶钗被冷落轻弃,如今望眼欲穿,只见暮云千里、山水重重,表达出姬妾被遣后的哀怨惆怅以及对往昔的眷恋,通过对姬妾遭遇和情感的刻画,展现出一种凄婉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步帐摇红绮”描绘步帐中红绮摇动,营造出一种华丽却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接着“晓月堕,沈烟砌”,晓月坠落、烟雾堆积在台阶,勾勒出清冷的环境,暗示姬妾的心境。“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写姬妾缓慢地打着檀板,唱完晏家新制的曲子,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细腻刻画姬妾的神态,眉头含怨,眉峰紧蹙如翠峰横陈,生动展现其内心哀怨。“芭蕉寒,雨声碎”,借芭蕉在寒雨中的细碎声响,进一步烘托出姬妾内心的凄凉与哀怨,上阕通过环境、人物演唱及神态描写,营造出哀怨凄清的氛围。下阕:“镜华翳”写镜子蒙上灰尘,暗示姬妾生活的变化。“闲照孤鸾戏”,以孤鸾自比,表达自己的孤独。“思量去时容易”,回忆被遣之事,感叹离去的轻易。“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曾经珍贵的钿盒瑶钗如今被冷落抛弃,象征着往昔美好生活的消逝。“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运用蓝桥典故,表达对美好往昔的向往,然而只见暮云千里,未来渺茫。最后“几重山,几重水”,以山水重重,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阻隔与无奈,下阕通过对姬妾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刻表达出她被遣后的哀怨、失落与无奈。

2. 作品点评

从标题可知,这首词源于晏殊爱妾被夫人变卖这一事件,晏殊内心郁闷却不便表露,张先在知晓此事后,当即挥笔写下此词,代好友倾诉相思之苦。词中“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几句,将晏殊对爱妾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甚至让晏殊听闻后心痛不已,终瞒着夫人赎回小妾,足见这几句词的感染力。张先能如此精准地刻画晏殊的心境,侧面反映出他对晏殊及其小妾的熟悉程度。若非时常往来于晏殊家中,张先很难洞悉小妾擅歌这一细节,更难以深切体会晏殊内心的纠结与思念,进而将其融入词中。由此可见,张先与晏殊的情谊绝非普通朋友可比,他们之间有着深厚且默契的情感纽带。值得一提的是,张先曾为晏殊的《珠玉集》作序,这在《名臣录》中有记载。此序不仅是两人友谊的重要见证,想必也蕴含着张先对挚友及其作品的独到见解与高度评价。然而遗憾的是,这份珍贵的文字资料后来失传,使得后人无缘领略张先眼中的晏殊及其作品风貌,实在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葛长庚《瑞鹤仙·赋情多懒率》

下一篇: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郦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