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lǎo
zhēng
yán
shuǐ
yú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lǎo
zhēng
yán
shuǐ
yún
méi
tóu
nián
pín
yīn
qín
xiè
què
zèng
zhōng
chén
niǎo
yǒu
shí
néng
quàn
xiǎo
táo
lài
liáo
rén
huā
zuò
bái
tóu
xīn

译文

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发。

逐句剖析

"父老争言雨水匀":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 匀:这里指雨量适时适度。

"眉头不似去年颦":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

# 颦:皱眉。

"殷勤谢却甑中尘":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 甑中尘:谓无米下炊,甑中积满尘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甑: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饭。,却:语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谢:告别。,殷勤:态度热切。

"啼鸟有时能劝客":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

"小桃无赖已撩人":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

# 撩:引逗,挑弄,招惹。,无赖:顽皮,淘气。,小桃:即桃树。

"梨花也作白头新":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发。

# 白头新:白色的新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头”喻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为南宋辛弃疾所作。主题围绕农村生活,上阕通过对比展现农人因雨水均匀的欣喜,下阕描绘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春景。写作上绘景用白描,以物拟人。上阕写父老生活,下阕绘春景,侧面反映农村贫困。此词生动展现农村景象,欢快跳动,尽显词人欣喜,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描绘乡村生活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辛弃疾一生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却于中年遭谗劾。庆元六年(1200),彼时他居于瓢泉边,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深深打动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辛弃疾有感而发,凭借当时的灵感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词。描绘了乡村父老因雨水均匀而流露出的欣喜,以及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生活的贫困状况。

2. 写作手法

对比:用上阕中父老今年因雨水匀眉头舒展与去年愁苦皱眉进行对比,突出雨水均匀对农人的重要性及带来的心情变化。白描: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乡村中父老谈论、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等景象,展现乡村生活场景与春景。拟人:将啼鸟、小桃等赋予人的行为和情感,如啼鸟劝客、小桃撩人,生动展现乡村充满生机的画面。双关:“梨花也作白头新”中“白头”双关,既写花又写人,移情于景,展现丰收景象下画面的生机及词人的振奋。

3. 分段赏析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上阕写人,“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通过对比,以父老们争说雨水均匀、眉头舒展,凸显今年风调雨顺带来的欣喜,暗示去年歉收的愁苦,“争”字生动展现其喜气洋洋;“殷勤谢却甑中尘”,用甑中灰尘的变化,照应去年愁苦,体现今年光景好转及村民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下阕以景衬情,“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从听觉、视觉入手,借啼鸟劝客、小桃撩人,烘托父老待客热情和丰收在望的喜悦,“有时”暗示好年景难得;“梨花也作白头新”,“白头”双关,既写花又写人,移情于景,展现丰收景象下画面的生机及词人的振奋。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是一首极具价值的词作。其写作特色鲜明,全篇叙事流畅自然,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乡村景象,意境清新宜人。上阕与下阕承接缜密,借对比、白描及拟人等手法,生动展现乡村生活。在文学地位上,它别具一格地描绘乡村生活,流露出山野民风的淳厚与待客的浓情,侧面反映南宋农村状况,情韵悠长,是辛弃疾词作中展现乡村题材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劝客”所用口吻,犹如杜甫晚年所在绝句之以亲昵语气恼花折柳,“撩人”则为老年人心目中语。

现代当代学者徐北文、石万鹏《二安词选》

# 上下片所写事相与物互相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和乐,喜悦的气氛,甚可感人。此所谓实际情形,或者即为辛氏农庄之实际情形,或者辛氏心中之理想,无论如何,此乃十分美好之情形,值得称颂。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施议对教授《辛弃疾词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义山《王母祝语·石榴花诗》

下一篇:宋·刘克庄《字说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