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wà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wàng
huái
nán
gèng
bái
tóu
zhàng
xiāo
cāng
zhōu
lián
xīn
yuè
wèi
shuí
hǎo
shù
wǎn
shān
xiāng
duì
chóu

译文

想要眺望淮南,却越发觉得自己白发增多,拄着藜杖,带着萧索的神情,倚靠在沧洲之地。可惜这初升的月亮到底是为谁这般美好呢?数不清的傍晚山峦相对,仿佛一同含着哀愁。

逐句剖析

"欲望淮南更白头":想要眺望淮南,却越发觉得自己白发增多,

# 淮南:谓舒州也。

"杖藜萧飒倚沧洲":拄着藜杖,带着萧索的神情,倚靠在沧洲之地。

"可怜新月为谁好":可惜这初升的月亮到底是为谁这般美好呢?

# 可怜:可喜、可爱的意思。

"无数晚山相对愁":数不清的傍晚山峦相对,仿佛一同含着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望》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是他晚年隐居时,怅望江北触景生情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拄着藜杖,在沧洲之地北望淮南,满头白发更添岁月沧桑之感。面对新月与晚山,诗人愁绪满怀。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新月”徒好、“晚山”含愁之景,寄托了自己对往昔在淮南路为官时意气风发岁月的追忆,以及如今回首往事的万千感慨。短短四句,将诗人内心的愁思与人生的沧桑变化展现得含蓄深沉,风格蕴藉,虽篇幅短小,却饱含着浓厚的感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描绘了“新月”徒然明净美好,“晚山”相对而立的景象,然而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中,这些景色也都染上了哀愁,借此抒发自己回首往事时的感慨与愁思。烘托:用“杖藜萧飒倚沧洲”的自身形象,以及“新月”“晚山”等景象,烘托出一种孤独、惆怅的氛围,强化了内心的愁绪。

2. 分段赏析

《北望》首句“欲望淮南更白头”,点明诗人向北眺望淮南之地,“更白头”形象地写出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流露出对往昔的感慨。“杖藜萧飒倚沧洲”描绘出诗人拄着藜杖,在沧洲之地萧索倚靠的模样,勾勒出孤独的形象。“可怜新月为谁好”中,“可怜”二字以看似惋惜新月美好的语气,实则委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愁闷,无人共赏新月之好。末句“无数晚山相对愁”,将晚山赋予了愁绪,以景衬情,晚山相对仿佛也在哀愁,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满心的惆怅,蕴含着对过往经历的深沉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梁栋《四禽言(其三)》

下一篇:宋·宋祁《七月二十八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