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lǎo
xiàng
juàn

朝代:宋作者:刘过浏览量:3
lǎo
xiàng
juàn
xiàng
wén
jūn
shuō
shì
ér
jīn
zěn
shēng
xiāo
qiǎn
mèi
jīng
chén
céng
rǎn
chù
kōng
yǒu
xiāng
hóng
shàng
ruǎn
liào
hún
xiāo
cháng
duàn
zhěn
xīn
liáng
mián
shè
tīng
tóng
shū
qiū
shēng
chàn
dēng
yùn
lěng
chū
jiàn
lóu
fàng
zhū
lián
juǎn
wǎn
zhuāng
cán
cuì
diàn
láng
lèi
hén
níng
liǎn
rén
dào
chóu
lái
jiǔ
nài
chóu
shēn
jiǔ
qiǎn
dàn
xìng
jiāo
qín
wán
shàn
jiāng
shàng
huā
fēng
yuàn
yún
wàn
dié
cùn
xīn
yuǎn

译文

年老之后就像司马相如一样倦于奔波。向卓文君诉说如今这般的境遇,今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呢?曾经沾染过京城尘土的衣袖,如今只剩下当年与歌女相处时留下的脂粉香气,仿佛还带着一丝柔软。想想你我那时的情景,怎不让人魂销肠断地悲伤呢。那时,我们在充满凉意的客舍中同眠共枕,一起聆听秋天的绵绵细雨敲打窗外梧桐树叶的响声。眼前昏暗摇曳的烛火中,我们初见时的情景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看如今,在这低矮的楼阁中,帘幕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你晚妆脱落,首饰、器物摆放得一片狼藉,泪水挂满了你的脸庞。人们都说,忧伤可用酒来驱散,可无奈的是我们的忧伤那么深重,而酒却这么薄浅,怎么能消解我们的愁苦呢。为解忧我们能做的只有弹几下焦尾琴,摇几下细绢扇而已。千万不要到江边弹奏那凄切的琵琶曲,我真怕会招惹得荻花也跟我们一起伤心,枫叶也和我们一起凄怨。云海层层高如山,但怎能比得上我们心中积压着的那么多的伤感。

逐句剖析

"老去相如倦":年老之后就像司马相如一样倦于奔波。

# 相如:西汉文人司马相如,此指作者。

"向文君、说似而今":向卓文君诉说如今这般的境遇,

# 文君:即卓文君,此指作者在客舍所遇的一歌妓。

"怎生消遣":今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呢?

# 消遣:消解,排解。

"衣袂京尘曾染处":曾经沾染过京城尘土的衣袖,

# 衣袂京尘曾染处:指自己在京城艰苦谋生。

"空有香红尚软":如今只剩下当年与歌女相处时留下的脂粉香气,仿佛还带着一丝柔软。

# 空有香红尚软:意为自己漂泊多年只落得歌楼妓馆中的风流名声。香红,指代歌妓。

"料彼此、魂消肠断":想想你我那时的情景,怎不让人魂销肠断地悲伤呢。

"一枕新凉眠客舍":那时,我们在充满凉意的客舍中同眠共枕,

"听梧桐、疏雨秋风颤":一起聆听秋天的绵绵细雨敲打窗外梧桐树叶的响声。

"灯晕冷":眼前昏暗摇曳的烛火中,

"记初见":我们初见时的情景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楼低不放珠帘卷":看如今,在这低矮的楼阁中,帘幕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晚妆残":你晚妆脱落,

"翠钿狼藉":首饰、器物摆放得一片狼藉,

# 翠钿狼藉:此指歌妓身上杂乱地穿戴一些首饰。狼藉,杂乱的样子,“钿”一作“蛾”,

"泪痕凝脸":泪水挂满了你的脸庞。

"人道愁来须殢酒":人们都说,忧伤可用酒来驱散,

# 酒:醉酒。

"无奈愁深酒浅":可无奈的是我们的忧伤那么深重,而酒却这么薄浅,怎么能消解我们的愁苦呢。

"但寄兴、焦琴纨扇":为解忧我们能做的只有弹几下焦尾琴,摇几下细绢扇而已。

# 焦琴:琴名,即焦尾琴。《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但寄兴:一作但托意。

"莫鼓琵琶江上曲":千万不要到江边弹奏那凄切的琵琶曲,

# 琵琶江上曲: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形容云海苍茫辽远之貌。

"怕荻花、枫叶俱凄怨":我真怕会招惹得荻花也跟我们一起伤心,枫叶也和我们一起凄怨。

"云万叠":云海层层高如山,

# 云万叠:形容云海苍茫辽远之貌。

"寸心远":但怎能比得上我们心中积压着的那么多的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老去相如倦》是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词作。词人借词中与落魄歌女的邂逅场景,融入司马相如卓文君、白居易商女的双重典故,借司马相如晚年倦怠、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羁旅之悲,曲折传达自身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深沉悲慨。同时,词中又蕴含不畏困顿、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昂情怀,哀婉情调与豪壮气魄交织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贺新郎·老去相如倦》是宋代词人刘过所写,公元1192年,也就是宋光宗绍熙三年的时候,刘过已然三十九岁了。在这一年的秋天,他前往宁波(古时称为四明)去参加选拔举人的牒试,结果却再一次落选了。满怀失意的他,偶然间邂逅了一位女子,那女子如同半老徐娘一般,有着历经世事的沧桑韵味。当时的刘过,自己也正处于人生的坎坷境遇之中,这种相似的命运,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深共鸣。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两人的心迅速靠近了。于是,刘过便写下了那首广为流传的《贺新郎》赠予这位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贺新郎·老去相如倦》是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写爱情的词。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代”他人立言,模拟他人的身份、口吻和情感来创作。在这首词中,词人仿佛化身一位多情女子,倾诉内心的哀怨与思念,追忆往昔与爱人的相遇、相处,感慨如今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年华的感伤、对离别之情的无奈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用典:“焦琴”即“焦尾琴”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蔡邕传》,吴地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良木,于是请求用来制作琴,制成后弹奏出的琴音美妙,琴尾还保留着烧焦的痕迹。表达出怀才不遇之感。自己空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在这乱世之中,就像那焦尾琴虽有美音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纨扇”指班婕妤的团扇。班婕妤被谮,退处长信宫,赋诗以自诉哀衷。其中有“新裂齐纨素”、“裁成合欢扇”、“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之语。作者用纨扇的典故,是说自己的恩爱或者美好的境遇如同纨扇一样容易断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自己可能遭受了排挤或者不被重用,就像班婕妤失宠一样。虚实相间:“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通过“衣袂京尘”这一昔日入京经历的实写与“香红尚软”这一往昔美好情境的虚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在京都奋斗生活的怀念以及如今功业未成、繁华不再的怅惘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此句以司马相如自比,一个“倦”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之感。“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词人想象向妻子倾诉如今的心境,却不知该如何排解内心的苦闷。“怎生消遣”这一疑问,将词人的无奈与烦闷推向高潮,深刻地表现出他在人生暮年时的倦怠与对生活的迷茫,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愁绪。“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衣袂京尘曾染处”回忆往昔在京城的经历,“京尘”象征着官场的纷扰与仕途的奔波。“空有香红尚软”,“香红”可能指代美好的事物或人,如今只剩下一片虚无,美好不再。“料彼此、魂消肠断”,词人设想对方也和自己一样肝肠寸断,通过这种对对方的揣度,进一步强化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离别的痛苦,使情感更加真挚动人。“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一枕新凉眠客舍”描绘出词人在客舍中孤寂的处境,“新凉”不仅点明季节的变化,更烘托出他内心的凄凉。“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秋风中梧桐叶飘落,疏雨滴答,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灯晕冷”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清的感觉,“记初见”则在凄凉的氛围中插入回忆,往昔的美好与如今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词人的惆怅之情。下片:“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钿狼藉,泪痕凝脸。”“楼低不放珠帘卷”描绘出居所的简陋,“不放珠帘卷”暗示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晚妆残,翠钿狼藉,泪痕凝脸”,细致地刻画了女子憔悴的容颜,“晚妆残”说明她无心梳妆,“翠钿狼藉”描绘出眉毛的凌乱,“泪痕凝脸”则直接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悲伤,通过对女子外貌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她内心的哀怨。“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人道愁来须殢酒”引用俗语,表明人们通常认为借酒可以消愁。“无奈愁深酒浅”,然而词人的愁绪太深,即使借酒也无法排解,“愁深”与“酒浅”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愁绪的沉重,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词人内心的痛苦。“但寄兴、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但寄兴、焦琴纨扇。”,“焦琴”和“纨扇”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焦琴”可能象征着知音难觅,“纨扇”则寓意着女子的被弃,词人借此表达自己的孤独与哀怨。“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琵琶曲往往带有哀怨的情感,而“荻花枫叶”本身就带有凄凉的意象,词人害怕听到这样的曲子,担心会更增添自己的哀愁,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氛围。“云万叠,寸心远。”“云万叠”描绘出天空中云层重叠的景象,象征着愁绪的纷繁复杂。“寸心远”则表明词人内心的忧愁遥远而深沉,“云万叠”的宏大与“寸心远”的渺小形成对比,更突出了词人内心愁绪的无边无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阕起结二句当老去而回忆初逢,则昔年之东京梦华,事事皆堪肠断,况在秋灯客舍中耶!下阕代伊人写怀,酒调琴,借作排愁之具。结处自感,与“枫叶”、“荻花”夕同其凄韵矣。

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惟一《颂古三十六首(其二十)》

下一篇:宋·陈岩《百丈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