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未成韩信阵":符离之役中背水而战却未能像韩信那样大破敌军,
# 韩信阵: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汉高祖三年,张耳与韩信合兵击赵王歇、成安君陈余,韩信背水而战,大破赵平,斩陈余于低水之上。此喻宋、金符离之战。
"明星已陨武侯军":你染病过世就像诸葛谢世,天下殒落一颗明星。
# 武侯:诸葛亮的封号。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亮屯兵武功(今属陕西)五丈原,将死之夜,有赤星投于亮营,顷刻,亮死。此喻张浚之死。,陨:殒落,喻死亡。
"平生一点不平气":你生平未酬的壮志、抑郁愤懑之情没有逝去,
"化作祝融峰上云":化作了南岳衡山祝融峰上的流云。
# 祝融:祝融峰,为南岳衡山最高峰。传说祝融为帝喾的火官,死后葬衡山之阳,祝融峰由此得名。张浚死后亦葬衡山之下,故以祝融比之。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挽张魏公》是南宋诗人刘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悼念南宋主战派名将张浚(追封魏国公)的挽诗。全诗通过历史典故,浓缩了张浚壮志未酬的一生。首句借汉代韩信背水列阵的典故,暗指张浚北伐抗金的战术失利;次句以诸葛亮(武侯)星落五丈原喻指张浚病逝军中的悲壮结局;后两句升华主题,将张浚生前郁结的愤懑与不屈精神,具象化为祝融峰上永不消散的云霭,既暗含对英雄抱恨的痛惜,又寄托其爱国魂魄的永恒不灭。全诗短短四句,既歌颂了张浚坚持抗敌的爱国精神,又凝练了南宋主战派的历史命运与士人精神。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前两句巧用典故深化悲怆主题。“背水未成韩信阵”反用韩信背水列阵破赵之典,暗指张浚北伐虽效韩信奇谋,却因朝廷掣肘、兵力不足而功败垂成,以历史辉煌反衬现实惨败;“明星已陨武侯军”巧用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之典,借喻张浚病逝导致抗金事业崩塌,“明星陨落”强化悲情,赋予历史与现实的共振感。两处典故以“未成”“已陨”勾连,将张浚与韩信、诸葛亮并置,既抬高其历史地位,又通过命运反差凸显“时运不济”的宿命感。厚重典故与惨烈现实碰撞,令读者于回响中痛感南宋主战派的悲壮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刘过《挽张魏公》是一首悲怆的七言绝句,以28字浓缩南宋主战派名将张浚的壮烈人生与时代困境。全诗借史论今,运用历史典故,既是对英雄末路的哀悼,亦是对南宋朝廷苟安政策的无声控诉。诗作开篇即以典故破题,反用“韩信背水阵”与“诸葛亮星陨”两大经典。韩信背水列阵以少胜多,本为军事智慧的象征,却被诗人用来反衬张浚北伐的困局——虽效仿奇谋,却因朝廷掣肘、兵力匮乏而功败垂成。“未成”二字凸显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次句化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典故,“明星陨落”既暗喻张浚的离世,又以“武侯军”的崩塌象征抗金事业的核心支柱轰然倒塌。两处典故以“未成”“已陨”勾连,将张浚与韩信、诸葛亮并置,既抬高其历史地位,又通过命运反差强化“时运不济”的宿命感,赋予诗歌厚重的历史纵深。后两句笔锋转向英雄末路的悲怆独白。“平生一点不平气”以口语化的“一点”与宏大的“不平气”形成强烈反差,将张浚由于壮志未酬的的愤懑浓缩为具象的生命能量。末句“化作祝融峰上云”完成精神升华——祝融峰顶的云霭既是张浚爱国魂魄的永恒寄托,又是南宋主战精神的象征,突出了张浚的“公忠为国”、志存社稷的高大形象。这首短诗运用了军事典故,在28字间构筑起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清代学者方回评其“雄浑写悲凉”,道出了诗歌刚柔并济的美学特质;《宋诗纪事》赞其“千载下犹闻剑气”,则精准捕捉到字里行间激荡的爱国热血。
4. 作品点评
刘过《挽张魏公》是南宋主战派诗人悼念抗金名将张浚的七言绝句,以28字浓缩时代风云与英雄悲歌。全诗巧用韩信背水阵、诸葛亮星陨五丈原两大典故,反衬张浚北伐壮志未酬的遗憾,又以“祝融峰上云”将英雄遗恨升华为永恒意象,语言凝练却力透纸背。这首挽诗气势磅礴,意趣深婉,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符离惨败的反思,而且歌颂了张浚坚持抗敌的爱国精神,堪称南宋爱国诗歌的佳作。
# 诗中表现了对主战派爱国名臣张浚的崇敬,也流露了对张浚壮志未酬、“功厄于命”的惋惜,从而抒发了自己爱国忧时的情怀。全诗用典贴切,言简意赅,豪气逼人。
现代井冈山大学教授萧东海《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
上一篇:宋·陆游《花下小酌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著《出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