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者少":知音者太少,
"算乾坤许大":算算天地之间如此之大,
# 许大:这么大。,算:料想,推算。
"著身何处":哪里才是我托身之处。
# 著身:安身,立身。
"直待功成方肯退":我早已下定决心为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后才肯退隐,
"何日可寻归路":但不知何日才到我功成身退的那一天。
"多景楼前":在这多景楼前,
"垂虹亭下":垂虹亭下,
# 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
"一枕眠秋雨":卧于床榻,听秋雨淅沥,听着听着也许就睡着了。
"虚名相误":官位真是误我太深,
# 虚名:指官位。
"十年枉费辛苦":追求了十年,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不是奏赋明光":我不是没有向朝廷献上辞赋,
# 明光:汉代宫殿名,后泛指宫殿。此指朝廷。
"上书北阙":不是在向朝廷上书献赋时,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此处亦指朝廷。
"无惊人之语":没有惊人之语。
"我自匆忙天未许":可能是我心太急了,皇上只是暂时还没有答应让我做官,
# 未许:不赏识,不重视。,天:指皇帝。
"赢得衣裾尘土":所以我现在只落得衣裾上尽是尘土。
"白璧追欢":至于拿出白璧,
# 白璧:白玉璧。
"黄金买笑":黄金追欢买笑,
"付与君为主":如今都交给您做主吧。
# 君:您,指辛弃疾。,付:托付。
"莼鲈江上":我像张翰那样产生了莼鲈之思,
"浩然明日归去":我决心明天就归隐了。
# 浩然:不可阻遏、无所留恋的样子。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留别抒怀词。词中叙写落拓不遇的境遇,从正反两面剖白怀才不遇之由,抒发苍凉无奈与深沉怨怼,风格粗犷而狂逸俊致。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开篇即破空而来,直陈天下虽大却难觅知音、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将报国无门的苍凉与对时局的无奈和盘托出,语势磅礴而情感沉痛。“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则以直白的慨叹,抒发对功名难就、归期无定的苦涩,揭露南宋主战派被压制的现实困境。想象:“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三句虚写想象中醉眠于壮丽景致的情景,以“多景楼”“垂虹亭”的名胜意象,叠加“秋雨”的清冷氛围,虚构出超脱现实的归隐场景,实则借景抒怀,含蓄表达对仕途失意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景虚而情真。
3. 分段赏析
上阕:“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三句,作为词之开篇,刘过以直抒胸臆之法,如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知音者少”四字,似利刃直剖内心,道尽无人理解其抗金复国抱负的孤独与苦闷;“算乾坤许大”将视野骤然扩展至天地之间,却以“著身何处”的反问收束,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结合历史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左,刘过虽身为主战派,屡屡“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甚至曾向宰相进言恢复中原方略,却始终未获重用,这广阔天地于他而言,竟无立足之所,磅礴语势下潜藏着无尽的苍凉与无奈。“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两句,刘过进一步倾诉内心的矛盾与悲叹。从字面看,他坚守着功成身退的理想信念,但联系当时“文恬武嬉”的南宋王朝局势,主和派把持朝政,主战派备受压制,北伐之路艰难重重。这就意味着他所期盼的“功成”遥不可及,“何日可寻归路”的疑问,饱含着对年华流逝的痛惜,以及理想难以实现的苦涩,直接而真挚地传达出内心的煎熬。“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三句,词人笔锋一转,由现实困境转入想象之境。多景楼、垂虹亭皆是景色壮丽、令人神往之地,刘过想象自己能在此处,于秋雨中安然入眠,享受闲适之趣。然而,这并非单纯的写景抒乐,实则是以虚景衬实情,借想象中的归隐之乐,反衬现实中报国无门的痛苦,寄托了他对远离世俗纷扰、回归宁静生活的强烈渴望,达到了景虚而情实的艺术效果。下阕:“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刘过在此深入剖析自己报国无门、落魄失意的根源。他先以否定句式强调,自己并非缺乏才华,无力向朝廷呈辞献赋、上书言事,也并非没有治国安邦的惊世之语。相反,他积极奔走,努力争取实现抱负,可“天未许”三字,道出残酷现实——皇帝不赏识、不重用,即便自己再匆忙努力,最终也只能落得“衣裾尘土”的狼狈模样。这些语句如利剑般直指南宋朝廷的腐朽与昏聩,语言犀利,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深切感受到他的心酸与无奈。“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三句,看似写与辛弃疾相聚时的追欢场景,在离别之际,不谈友情之深,不言世事之艰,只提及相聚时的欢乐。但细细品味,这种避重就轻的写法,反而从侧面凸显出二人交情深厚,无需多言便能相互理解。同时,也暗含着在壮志难酬的现实中,只能借酒作乐以排遣苦闷的无奈。“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刘过巧妙运用张翰因思念家乡莼菜鲈鱼而辞官归隐的典故,在尽情倾诉满腹悲愤牢骚之后,明确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意愿。以归隐作结,既与上阕中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相呼应,又使整首词的主旨更加鲜明突出,情感表达完整流畅,如同水到渠成,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也深刻展现了一位爱国志士在理想破灭后的无奈抉择。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情感激昂,风格豪放,于狂放不羁中蕴含俊逸之致,极具艺术感染力。
# 尽道休官好,而林下曾无足迹。上阕“功成”、“归路”二句,洵警世之语。十年误尽虚名,作者盖深悔之。彼黄金场上,荣利场中,自有人在。但未可语莼鲈江上之客,故以“自述”标题也。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本词用通俗的语言,明快的旋律,把满腔的悲愤向朋友倾吐出来,丝毫不加掩饰,生动活泼,情致婉转,自然成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不详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薛祥生《唐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程垓《如梦令·风入藕花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