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yuán

朝代:宋作者:刘过浏览量:3
zhōng
yuán
miǎo
miǎo
cháng
wén
guān
tiān
fāng
yǒu
chén
liú
xuè
lèi
gèng
jié
jiào
tiān
chāng
guān
yuè
bīng
shuāng
zhòng
gōng
diàn
殿
chūn
fēng
cǎo
huāng
yóu
gěng
zhōng
bào
zhǔ
chā
tiān
jiàn
guāng
máng

译文

中原邈远呵,道路多么漫长,大宋的宝贵文物衣冠已被敌人劫掠到北方。独有我这样的孤臣流淌着血泪,更无奇人豪杰叩击宫门大声叫嚷。中原的山河冷月映照浓重冰霜,汴京故宫春风吹拂着野草桔树满眼荒凉。而我依然怀着一腔孤忠日夜想着报效君皇,就像那冲天剑气夜夜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逐句剖析

"中原邈邈路何长":中原邈远呵,道路多么漫长,

# 邈邈:遥远。

"文物衣冠天一方":大宋的宝贵文物衣冠已被敌人劫掠到北方。

# 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

"独有孤臣流血泪":独有我这样的孤臣流淌着血泪,

"更无奇杰叫天阊":更无奇人豪杰叩击宫门大声叫嚷。

# 天阊:天门,传说中的天门,亦指皇宫的正门。

"关河夜月冰霜重":中原的山河冷月映照浓重冰霜,

"宫殿春风草木荒":汴京故宫春风吹拂着野草桔树满眼荒凉。

"犹耿孤忠思报主":而我依然怀着一腔孤忠日夜想着报效君皇,

# 耿:忠诚。

"插天剑气夜光芒":就像那冲天剑气夜夜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 插天剑气夜光芒:这句用的是龙泉剑的典故。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五,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后被沉埋于丰城监狱下的地层中。《晋书·张华传》:“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大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一自佩”。(以上《龙洲道人诗集》卷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思中原》是宋代诗人刘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题围绕诗人对收复中原的强烈渴望,抒发忧国忧民情怀。首联写诗人遥望中原,感慨路途邈远,汴京文物衣冠遥不可及;颔联追怀自己与他人恢复之策不被采纳的悲愤;颈联借“冰霜重”“草木荒”之景,寄寓恢复中原的无力与北方沦陷的凄凉;尾联彰显诗人“忠君”“报主”之心不灭。运用了借景抒情与用典等手法。四联层层递进,首联铺垫,颔联述志,颈联借景,尾联明心。作品结构严谨,思绪活跃,充分展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的悲愤,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夜思中原》由刘过创作。北宋灭亡后,南宋在与金对峙中,先后签订“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北方大片土地沦陷。淳熙年间(约1186年),怀才不遇且过着流浪生活的刘过,心里怀念旧时中原、汴京,虽有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却无能为力,因对祖国满怀愧疚,触景生情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国诗。通过描绘中原邈远、汴京天各一方的情景,追述自己及他人上书未被采纳的遭遇,展现关河夜月冰霜、宫殿草木荒芜之景,表达了诗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抒发其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后一句巧用龙泉剑典故,传说龙泉剑由欧冶子和干将联手所铸,曾被沉埋于丰城监狱下,其精气上彻于天。诗人在此以龙泉剑自比,表明自己虽不被重用、如剑被沉埋,但报国忠心和才华如剑气般不会磨灭,借此表达恢复中原的坚定决心。对偶:“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关河”对“宫殿”,“夜月”对“春风”,“冰霜重”对“草木荒”,对仗精切。此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边关寒夜、汴京宫殿在春风中荒凉的景象,表达对中原沦陷、恢复无期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以地理阻隔暗喻政治隔阂,开篇即点明中原沦陷的沉痛现实。“邈邈”形容空间遥远,“天一方”则强化了故都汴京与南宋朝廷的天各一方之感,实则暗指南宋朝廷苟安议和,导致中原恢复无望的政治现实。诗人将“路何长”的路程的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凸显了山河破碎的悲怆。“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通过“独有”与“更无”的强烈对比,塑造出诗人孤忠耿介的自我形象。上句以“挥血泪”的具象化动作,直抒早年上书北阙却无人采纳的悲愤;下句借《离骚》“天阊”典故,暗讽南宋朝廷闭塞言路、拒纳忠言的腐朽。“奇杰”呼应辛弃疾、陈亮等主战派人物被排挤的史实,揭示了南宋主战力量的孤立无援。“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一句,上句“冰霜重”既写边塞苦寒之景,又隐喻宋军北伐受阻的困境;下句“草木荒”以汴京春景反衬金人统治下的荒凉,与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异曲同工。对仗工整却暗含今昔对比,“春风”与“荒”字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痛楚。“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以剑气典故收束全篇,将个人气节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象征。化用《晋书·张华传》龙泉剑沉埋地脉、光耀冲天的传说,自喻虽遭贬谪仍怀报国热忱。“插天”二字以夸张笔法凸显忠贞之志的不可磨灭,与首联“邈邈”形成呼应,使全诗在悲怆中迸发出壮烈豪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七律是形式完美、情感动人的作品。发端气象宏远,将视线伸向中原、汴京,以悲语起笔,奠定沉痛基调;结语辞尽意不尽,以壮语收束,尽显诗人坚强性格与忠诚爱国之情。全诗开阖变化,过接自然,神完气足。颔联感情激越,忠愤之气溢于言外;颈联对仗精切,气韵流动,饶有唐人风味。诗人以委婉沉痛之笔,表达对中原的怀念、对朝政的不满及自身怀才不遇的哀怨,展现出可贵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农家叹》

下一篇:宋·徐集孙《言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