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yāo
shèn
gēng

朝代:宋作者:刘过浏览量:2
háo
guǎn
chéng
làn
wèi
céng
fēng
guān
nèi
hóu
hòu
zhī
shēn
wài
suí
zūn
bàn
fēng
liú

译文

将羊毛拔下已制成毛笔,羊头烹煮至熟烂,犹如曾受封关内侯的显贵。羊死后不再知晓身外之物,它的遗骸仍随酒宴成为风流佳话。

逐句剖析

"拔毫已付管城子":将羊毛拔下已制成毛笔,

"烂胃曾封关内侯":羊头烹煮至熟烂,犹如曾受封关内侯的显贵。

# 胃:一作首。

"死后不知身外物":羊死后不再知晓身外之物,

"也随樽俎伴风流":它的遗骸仍随酒宴成为风流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羊腰肾羹》是宋代诗人刘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篇“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巧用典故,“管城子”代指毛笔,羊毫制成笔,“关内侯”本是古时爵位,羊头曾被封此爵,写羊生前身后的不同遭遇;后两句“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进一步发挥想象,写羊死后全然不知生前身后事,其腰肾化作羹汤,随着酒器菜肴,供人享用,成为风流宴饮中的一部分。全诗风格诙谐风趣,以独特视角切入,借羊腰肾羹这一事物,展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表达出一种豁达洒脱、不拘小节的人生态度,读来让人不禁莞尔,别具一番文学韵味与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拔毫已付管城子”:此句开篇便巧用典故,“管城子”是毛笔的别称,诗人以诙谐幽默的口吻,道出羊毛被拔去制成毛笔这一事实。看似平淡叙述,实则蕴含着对生命某种无奈“宿命”的暗示,羊毫脱离羊身,开启另一种功用生涯,展现出世间万物用途转换的奇妙,也为全诗定下略带调侃、玩味生活的基调。“烂首曾封关内侯”:继续以幽默笔法,引入羊头曾被封“关内侯”这一典故。古时羊头或因祭祀等用途被赐予高位虚名,诗人将此与现实中羊的普通身份对照,产生一种荒诞感。在一庄一谐间,揭示出生命生前身后所经历的巨大反差,生前平凡甚至卑微,死后却因人为赋予的“荣耀”,变得似是而非,引发人们对虚名与实质的思考。“死后不知身外物”:诗意从对羊生前死后外在遭遇的调侃,转入对生死本质的思索。羊死去后,自然不会知晓生前那些诸如毛与头的“身外物”去向及遭遇,这是一种对生命终结状态的直白描述,却又透着哲学韵味,暗示着人或万物在死亡面前,一切尘世纷扰皆归虚无,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之感。“也随樽俎伴风流”:此句将视角拉回现实场景,羊腰肾成为羹汤,伴随着酒樽与餐具,出现在风流雅士的宴席之上。没有丝毫对羊沦为食物的悲悯,反而将其视为融入世俗雅趣的一部分,展现出诗人豁达不羁的生活态度,把生死轮回、万物用途看作平常,羊既已死,不如让它以另一种形式参与人间欢乐,使全诗在洒脱氛围中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