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末疏红尾尾霞":山的尽头,稀疏的红色晚霞如鱼尾般摇曳,层层叠叠,
"晚烟丛薄是人家":傍晚的烟雾笼罩在草木丛生之处,那里隐隐约约是几户人家。
"移船更喜吹香好":我划动船只前行,更加欣喜地闻到阵阵沁人的芳香,
"枸橘药开媚浅沙":原来是枸橘花盛开,它们在浅浅的沙滩边娇艳绽放,姿态妩媚动人。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枸橘花开媚浅沙,”枸橘花多为白色或淡紫色,与“浅沙”的浅黄色形成柔和的色彩对照,花朵的明艳与沙岸的素净相互衬托,画面层次分明。移步换景:“枸橘花开媚浅沙,”全诗以诗人“移船”的动作为线索,视角从“山末疏红”的晚霞,到“晚烟丛薄”的人家,最后聚焦于岸边的“枸橘花开”。“枸橘花开媚浅沙”是船行至浅滩时的近景描写,通过“移船”的动作,诗人将镜头从远景逐步拉近至特写,展现了空间转换中的景物变化。拟人:“枸橘花开媚浅沙”中,“媚”字将枸橘花拟人化,仿佛它懂得“取悦”岸边的浅沙。花朵本是自然景物,诗人却用“媚”来形容其姿态,使其具有了人的灵动与亲昵感,仿佛花在主动与沙岸互动,生动展现了花开的明媚与生机。
2. 分段赏析
“山末疏红尾尾霞”一句描绘出山尽头天边的远景。“疏红”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写出晚霞稀疏而绚烂的色彩,给人以灵动之感;“尾尾”叠词的运用,将云霞随风飘动的形态生动展现,仿佛每一片晚霞都有了生命,在天际摇曳生姿,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空画卷。“晚烟丛薄是人家”承接上句,由天空转向地面景物描写。“晚烟”点明时间为傍晚,暮色中烟雾缭绕,“丛薄”指草木丛生之处,在朦胧的烟霭笼罩下,隐约可见人家的踪迹。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乡村特有的静谧氛围,将自然环境与人类居所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气息。“移船更喜吹香好”描写诗人乘船而行时的感受。一个“移”字,交代了诗人的行动轨迹,也让画面有了动态感;“更喜”直白地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吹香好”则将嗅觉感受融入其中,诗人在移动的过程中,意外闻到了宜人的香气,为后文的景色描写做了铺垫,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此时愉悦的心境。“枸橘花开媚浅沙”一句揭晓香气来源,点明是枸橘花盛开。“媚”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枸橘花以人的姿态,生动地描绘出花朵在浅沙之上娇艳绽放的模样,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此句将枸橘花与浅沙的景致相结合,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美感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上一篇:宋·陈普《答友人》
下一篇:宋·罗必元《驻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