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徐行":车缓缓前行,
"马后驰":马儿紧跟在后,
"天寒游子来盱眙":天寒地冻中游子来到盱眙。
"功名邂逅未可知":功名是否能偶然获得尚未可知,
"生身毕竟要何为":人生在世究竟该为何事而活。
"既不起草黄金闺":既不能在富贵人家起草文书,
# 起:江湖集作视。
"又不侍宴白玉墀":也不曾入宫侍宴于白玉台阶。
# 侍:原作待,据四库本改,江湖集作陪。
"何不夜投将军飞":为何不连夜去拜见将军,
# 飞:江湖集作扉。
"劝上征伐鞭四夷":劝他挥师征讨四方的夷族。
"沧海可填山可移":沧海能被填平,高山能被移走,
"男儿志气当如斯":男儿的志气就应当如此坚定。
"安能生死困毛锥":怎能被生死困在笔墨之间,
"八韵作赋五字诗":只会写八韵诗或五言句。
"金牌郎君黄头儿":那些佩戴金牌的公子哥,
"有眼不忍重见之":看到这般景象也不忍直视。
"志大才疏浩无期":志向远大却才学浅薄毫无指望,
"逢人举似人笑嬉":逢人诉说这般抱负只换来嘲笑。
"谓之痴人未必痴":说他是痴人未必真傻,
# 人:江湖集作儿。
"唤作奇士何能奇":称他为奇士又怎算得上奇特。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车徐行,马后驰,天寒游子来盱眙”以简笔勾勒出游子行旅的画面:“徐行”“后驰”的车马,“天寒”的环境,共同烘托出孤寂清冷的氛围,点明诗人漂泊盱眙的背景,为后文的感慨铺垫。“功名邂逅未可知,生身毕竟要何为”两句直抒胸臆,由行旅的迷茫转向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功名如偶然相遇般不确定,活着究竟为何?看似消极的疑问,实则暗含对世俗功名观的质疑,流露出壮志难酬的郁愤。“既不起草黄金闺,又不侍宴白玉墀”进一步表明诗人的立场:“黄金闺”代指宫廷文书,“白玉墀”指朝堂宴饮,二者皆是古代文人求取功名的常规路径;诗人明确拒绝这两种选择,暗示他不屑于依附权贵、钻营仕途,坚守独立人格。“何不夜投将军飞,劝上征伐鞭四夷”笔锋一转,借“将军飞”(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寄托理想:若能连夜投奔岳飞,劝其挥师北伐、驱逐外敌,才是男儿该有的作为。“鞭四夷”以夸张手法展现收复河山的豪情,凸显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与报国的热忱。“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紧承上文,用“填沧海”“移高山”的宏大意象,强调男儿志气应如自然伟力般不可动摇,语言质朴却气势磅礴,将个人壮志升华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安能生死困毛锥,八韵作赋五字诗”笔调转为自嘲:“毛锥”代指笔墨,“八韵”“五字”指吟诗作赋的文才;诗人反问“怎能在笔墨间困守一生”,流露出对仅靠文才苟且的厌倦,暗含怀才不遇的不甘。“金牌郎君黄头儿,有眼不忍重见之”中,“金牌郎君”“黄头儿”或指当时主和求安的权贵(如秦桧之流),诗人直言“不忍重见”,表达对这些误国庸才的愤慨与蔑视,情感激烈而尖锐。“志大才疏浩无期,逢人举似人笑嬉”转为自我解嘲:虽胸怀大志却才疏力薄,空有理想却难实现,即便向人诉说也只换来嘲笑。看似颓唐的话语,实则暗含对世俗偏见的反抗——即便不被理解,仍坚持自己的追求。末句“谓之痴人未必痴,唤作奇士何能奇”以矛盾之语收束:世人笑我“痴”,可这“痴”恰是对理想的执着;称我“奇”,却无人真正认可我的不同。表面自嘲“痴”“奇”的徒劳,实则以反语强化不被理解的孤独,更显其志之坚、情之切。
上一篇:宋·黄庭坚《竹枝词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吴则礼《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