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条索漠楝花繁":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
#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楝:张本作柳。
"风敛余香暗度垣":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 垣:矮墙。,敛:收敛。
"黄鸟数声残午梦":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
# 午梦:午睡时的梦。,黄鸟:黄莺。
"尚疑身属半山园":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题壁诗。诗中描绘了夏日乡村桑条、楝花等田园景物,以及黄鸟啼鸣打断诗人午梦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刻画这些瞬间景象,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与生机盎然,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罢相后闲居期间悠然闲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诗中通过对夏日乡村宁静美好、充满生机的景色描写,如桑条、楝花、黄鸟等景象,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闲居时悠然闲适的情感融入其中。动静结合:“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描写桑树、楝花是静态画面,展现乡村的宁静;而微风将楝花余香吹过矮墙,又为画面增添了动态感,动静相生,使乡村景色更具生机。
3. 分段赏析
“桑条索漠楝花繁”:形象塑造上,简洁勾勒出桑树稀疏、楝花繁茂的夏日乡村景致,展现出田园特有的质朴与生机。炼字精妙,“索漠”一词生动表现出桑树枝叶的稀疏状态。“风敛余香暗度垣”:表达技巧方面,运用通感,将嗅觉与触觉相融合,描绘微风悄悄将楝花余香送过矮墙,使无形的香气变得可感,烘托出乡村环境的清幽静谧。“黄鸟数声残午梦”:内容主题上,黄鸟的几声啼叫,打破午间的宁静,打断诗人的梦境,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乡村午后的安静氛围,也流露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尚疑身属半山园”:情感主旨上,从反面着笔,生动体现出诗人在湖阴先生家的惬意,宾至如归之感跃然纸上,也暗示出两人情谊深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闲适生活的写照。其语言清新自然,短短二十八字,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将片刻景象细腻呈现,体现了诗人体物入微的功力。“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动静结合,生动展现环境特色。“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充满生活情趣,余味悠长。该诗于平淡中见真章,以细腻笔触描绘生活场景,表达诗人恬淡心境,是王安石后期诗歌中展现其独特生活与文学风格的作品。
# (“一水”二句)此亦句法偶同耳,未必有意效之(指许浑“河势抱关来”句)。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上一篇:宋·陆游《日用》
下一篇:宋·杨炎正《贺新郎·十日狂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