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éi
tuì
退
shì
guān

朝代:唐作者:元结浏览量:2
guǐ
mǎo
suì
西
yuán
zéi
dào
zhōu
fén
shāo
shā
lüè
jìn
ér
míng
nián
zéi
yòu
gōng
yǒng
shào
fàn
zhōu
biān
ér
tuì
退
néng
zhì
gài
méng
shāng
lián
ér
zhū
shǐ
使
wèi
rěn
zhēng
liǎn
zuò
shī
piān
shì
guān
suì
féng
tài
píng
shān
lín
èr
shí
nián
quán
yuán
zài
tíng
dòng
dāng
mén
qián
jǐng
shuì
yǒu
cháng
yàn
yóu
mián
rán
zāo
shì
biàn
shù
suì
qīn
róng
zhān
jīn
lái
diǎn
jùn
shān
yòu
fēn
rán
chéng
xiǎo
zéi
rén
pín
shāng
lián
shì
xiàn
lín
jìng
zhōu
jiàn
quán
shǐ
使
chén
jiāng
wáng
mìng
zéi
yān
jīn
zhēng
liǎn
zhě
zhī
huǒ
jiān
shuí
néng
jué
rén
mìng
zuò
shí
shì
xián
wěi
jié
yǐn
gān
竿
chuán
jiāng
jiā
jiù
mài
guī
lǎo
jiāng
biān

译文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他们也同情可怜贫穷的百姓。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逐句剖析

"癸卯岁":癸卯年,

#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西原贼入道州":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

# 道州:今湖南县道县。,西原贼:对西原州境内少数民族的蔑称

"焚烧杀掠":焚烧杀戮掠夺,

"几尽而去":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明年":第二年,

# 明年:第二年。

"贼又攻永破邵":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

# 攻永破邵: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

"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 边鄙:边境。

"岂力能制敌与":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

# 与:通“欤”,吗。

"盖蒙其伤怜而已":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

"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昔岁逢太平":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

# 昔岁:从前。岁,一作“年”。

"山林二十年":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

# 庭户:庭院。

"洞壑当门前":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 洞壑:山洞,沟壑。

"井税有常期":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

# 井税:这里指赋税。井:即“井田”。

"日晏犹得眠":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 晏:晚。

"忽然遭世变":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

# 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数岁亲戎旃":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 戎旃:战旗,一说为军帐。

"今来典斯郡":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

# 典:治理、掌管。

"山夷又纷然":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 山夷:古代对聚集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

"城小贼不屠":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

"人贫伤可怜":他们也同情可怜贫穷的百姓。

# 伤:同情。

"是以陷邻境":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

"此州独见全":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 见全:被保全。

"使臣将王命":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

# 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岂不如贼焉":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今彼征敛者":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

# 彼:一作“被”。

"迫之如火煎":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能绝人命":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

# 绝:断绝。

"以作时世贤":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思欲委符节":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

# 委符节:辞官。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引竿自刺船":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 刺船:撑船。,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

"将家就鱼麦":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

# 就:靠近。,将:带着。

"归老江湖边":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 湖:一作“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贼退示官吏》乃唐代文人元结的诗作,该诗痛斥了统治者的苛政暴行。诗前小序详述时代背景,安史之乱余波未平,广西“西原蛮”起事,连破州郡,却独对饱受战火的道州网开一面,此非兵弱,实是蛮众恻隐百姓疾苦。反观朝廷委派的租庸使,全然不顾道州民众,以酷政催逼赋税,行径甚于盗贼。诗中,元结撕开盛世表象,将官吏不顾民生、横征暴敛的丑态暴露无遗。他控诉“官害猛于贼”的荒诞现实,字字如刀,直刺腐朽的官僚体系。面对如此黑暗世道,元结毅然表明心志,宁可挂印归田、退隐山林,也不愿为邀功请赏而残害百姓。整首诗以质朴文字直抒胸臆,情感浓烈真挚,尽显对黎民的深切悲悯与对苛政的无畏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乾元二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元结作诗几乎不写近体,内容富有现实性。其诗以五言古风为主,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其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代表作品有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散文《右溪记》《菊圃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元结出守道州(今湖南道县)。是年腊月,广西“西原蛮”举事,铁蹄踏破道州城垣,肆虐三十余日,烧杀掳掠,城邑满目疮痍。次年仲夏,元结赴任道州刺史,七月间,“西原蛮”连破永州(今湖南零陵)、邵州(今湖南邵阳),却独独绕过饱经战火的道州。元结深知,此非官衙武备强于敌寇,实乃边民恻隐,不忍再伤道州黎庶。反观朝廷所遣租庸使,视百姓疾苦如无物,在民众“朝食草根,暮啖树皮”(《舂陵行》)的绝境下,仍以酷政催征赋税。目睹民间惨状,元结痛心疾首,遂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叙事诗,也是一首讽世抒怀诗。描绘了安史之乱后,道州百姓于战乱与苛政下的悲惨境遇,深刻揭露封建官吏借王命之名行残害百姓之实的丑恶嘴脸,讽刺鞭挞“时世贤”残民邀功的本质。同时,诗人于诗中表达出宁愿弃官归隐,也不愿与苛吏同流合污的刚正气节,尽显对黎民百姓的深切悲悯。

2. 写作手法

照应:文中“井税有常期”与“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相互呼应,前者状昔日赋税有定制可循,后者摹今日征敛如烈火煎迫民财,以昔时之“有度”照见今日之“无节”,尽显赋税之差变,深斥官吏之苛酷;“伤可怜”是因为“贼”悯百姓之艰,“绝人命”道出官吏逼民之惨,两相呼应,以“贼”之善衬官吏之恶,更显为政者之不仁。对比:昔之“井税有常期”与今之“征敛如火煎”,见赋税之宽苛异变;昔之“日晏犹得眠”与今之“人贫伤可怜”,呈民生之安乐与危殆;战乱中“贼”因“人贫”而存慈心,官吏却借“王命”以逞暴虐。此等对比层层递进,既剖白世态之陵替,更将“官”“贼”置于正邪两端,“贼”尚知恤民,官反不如“贼”,直斥统治者贪残之本质,笔锋如刀,力透纸背。铺垫:首段极言昔年山林幽栖、赋税有制的隐居之乐,非为铺陈闲情,实乃为后文张本:以太平之景作参照,方显今日官场之浊、征敛之虐,使今昔之变触目惊心;次段述“贼”因“人贫伤可怜”而宥城,亦非褒扬“贼”众,实为蓄势,先著“贼”之“仁”,再斥官吏之“暴”,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之诘问更具雷霆之力。

3. 分段赏析

首段自“昔年”至“日晏”,诗人回忆往昔,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隐逸图景。此时,元结尚在山林间隐居,“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寥寥数字,便将远离尘世喧嚣、悠然自得的岁月娓娓道来。“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此处“井税”借指唐代租庸调制,“有常期”三字道出赋税制度的合理有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百姓生活安稳,即便日头高悬仍能安睡,足见社会安定祥和。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歌颂,不仅映照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更为后文揭露当下苛政的黑暗埋下伏笔。第二段以“忽然”转折,笔锋急转,切入动荡不安的现实,展开对“今”与“贼”的描写。安史之乱后,天下大乱,元结一介文人,毅然投身于征讨叛军的战斗,后又临危受命,赴任道州刺史。此时,“西原蛮”起事,周边州郡接连沦陷,道州却奇迹般得以保全。“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并非道州城防固若金汤,而是“贼”见道州百姓生活贫苦,心生怜悯。这一情节看似在褒扬“贼”的仁慈,实则暗含深意。诗人巧妙地将“贼”的恻隐之心与后文官吏的冷酷无情形成鲜明对比,以“贼”之善反衬“官”之恶,含蓄委婉中暗藏机锋,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第三段直斥“今”时官吏的恶行,字字铿锵。“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诗人以犀利的反问,将官吏与“贼”进行对比,义愤填膺地质问:身负王命的官吏,所作所为竟还不如所谓的“贼”?紧接着,“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短短十字,生动描绘出官吏催征赋税时的凶狠模样,百姓在其逼迫下,仿佛置身于熊熊烈火之中,痛苦不堪。这与首段“井税有常期”的清明形成强烈反差,深刻揭露了官吏横征暴敛的丑恶嘴脸。“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再次以反问收尾,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所谓的“时世贤”,不过是踩着百姓的血泪上位的刽子手。诗人对这些官吏的讽刺与批判,如利箭般直刺封建统治的腐朽本质,满含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对苛政的强烈愤懑。​末段从“思欲”至“归老”,元结敞开心扉,向世人坦露自己的矛盾与抉择。作为朝廷官吏,他理应遵从王命,履行职责;然而,面对百姓的悲惨遭遇,他又实在不忍为了邀功请赏而残害生灵。在这进退两难的困境中,诗人毅然决然地选择“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宁愿放弃官职,归隐江湖,也不愿与那些残民以逞的官吏同流合污。这一抉择,不仅是对统治者无度征敛的无声抗议,更是其“民为贵”思想的生动体现,字里行间彰显出刚正不阿的气节与胸怀天下的担当,为全诗注入了一股浩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子美褒称元结《舂陵行》兼《贼退示官吏》二诗云:“两章对秋水,一字偕华星。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盖非专称其文也。至于李义山,乃谓次山之作以自然为祖,以元气为根,无乃过乎?秦少游《漫郎》诗云:“字偕华星章对月,漏泄元气烦挥毫”,盖用子美、义山语也。

宋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

# 人皆知次山诗朴老古淡,在盛唐自成一家,惟子美《舂陵行序》云:“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得矣!”数语真次山知己。

明末清初李沂《唐诗援》

# 真朴恻怛,如读“变风”、“小雅”。不独有仁慈之心,亦可以为诗史也。

清清代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注》

# 若纯作刺时语,亦伤厚道。看首尾词意和平,可知古人用笔之妙。

清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

# 诗忌拙直,然如元次山《舂陵行》、《贼退示官吏》诸诗,愈拙直,愈可爱。盖以仁心结为真气,发为愤词,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

清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登太白峰》

下一篇:唐·独孤及《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