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袅一痕雪在":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
# 一痕雪:指晚开的几朵洁白的梅花仿佛一抹残雪。 痕,痕迹。,袅:摇曳。
"叶藏几豆春浓":几颗青梅已悄然出现在绿叶间,透露浓浓的春意。
# 几豆:指梅子。
"玉奴最晚嫁东风":梅花本早于梨花开放,但这几朵梅花偏偏晚些开,它终于等到与春风相会的机会,
# 玉奴:南齐东昏侯的潘妃字玉奴,东昏侯兵败,玉奴与他同死。古人常以玉奴指女子,此指青梅。
"来结梨花幽梦":似乎与梨花约好一同在梦中相见。
"香力添熏罗被":梅花的芬芳好像美人罗被上散发出来的熏香气息,
# 熏:熏炉。
"瘦肌犹怯冰绡":而梅花欲落未落,欲残未残之状,好比美人瘦弱的肌体,仿佛连冰绡薄纱衣的重量都经受不起。
# 冰绡:洁白的生丝制品。,瘦肌:即瘦削的花瓣。
"绿阴青子老溪桥":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
# 青子:即青梅。
"羞见东邻娇小":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
# 东邻: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东邻原指美女,此处指梅花。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梅花的词,借梅花冰清玉洁、花期较晚、与梨花似有幽梦之约、香气袭人、娇美柔弱以及与青梅形成对比等景象,写出了词人对梅花超凡脱俗、坚韧不屈品质的赞美,对其娇美风姿的怜爱,同时借梅花自喻,含蓄地抒发了自身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以及对独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出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精妙构思与深厚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将青梅晚花比作“玉奴”,赋予其人的行为,“嫁东风”仿佛花如同女子嫁给春风,“结幽梦”又赋予花与人一样能产生梦境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晚花在春日中姗姗来迟且带有梦幻般气质的特点,把花写得富有情趣与生命力。“羞见东邻娇小”:赋予青梅晚花以人的心理活动,“羞见”一词让花仿佛有了人类因自身迟暮而面对娇艳“东邻”时的羞涩情感,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借花表达出词人内心类似的自惭与迟暮之感。比喻:“枝袅一痕雪在”:把青梅枝上的花朵比作“一痕雪”,形象地描绘出花朵在枝头轻盈、洁白的姿态,给人以清新、素雅的视觉感受,同时“痕”字又强调了花的痕迹般的轻柔,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想象出花在枝头的模样。“瘦肌犹怯冰绡”:把青梅晚花比作“瘦肌”,将花瓣比作“冰绡”,从形态上细腻地刻画了花的瘦弱娇柔,仿佛它有着如同人一般纤细的“肌肉”,且对像冰绡一样轻薄寒冷的外界环境感到害怕,生动地展现出花的娇弱之态。烘托:“绿阴青子老溪桥”:通过描写花落后溪边桥畔出现绿阴和青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花事渐了的氛围,以此烘托出青梅晚花凋零的结局,强化了对晚花的怜惜之情。绿阴青子的出现暗示着花期已过,而晚花曾在枝头绽放的美好已不复存在,这种烘托手法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花的命运的无奈与伤感。对比:“羞见东邻娇小”:“东邻娇小”与青梅晚花形成鲜明对比,“东邻”代表着娇艳、青春的形象,而青梅晚花此时已到迟暮之时,以“东邻”的娇小衬托出晚花的迟暮与憔悴,突出了两者在状态上的差异,进一步借花表达出词人对自身迟暮的感慨和自伤情绪。这种对比让词人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落差与无奈。用典:“羞见东邻娇小”,“东邻”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是古代文学中用来形容女子美貌的经典形象。后世文人常用“东邻”来代指美丽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况青梅枝上的晚花,既符合青梅与晚花的形象特点,又巧妙地运用典故,使词的表达更加含蓄、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全力渲染梅花的超凡脱俗与冰清玉洁,同时巧妙展现其为人间带来的盎然春意。开篇以“一痕雪”来描摹梅花,堪称精妙。其一,梅花洁白无瑕,恰似皑皑白雪,纯净而素雅;其二,梅花花期短暂,极易凋零飘落,犹如春日残雪,转瞬即逝,徒留一抹怅惘;其三,枝头的梅花疏疏落落,星星点点的白色,仿佛是冬日未尽的残雪,给人以稀落之感。而“袅”字的运用,更是神来之笔,赋予梅花一种若有若无、缥缈如烟的朦胧美感,仿若从画境中袅袅而来。词的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如梦似幻的优美画面,在展现梅花柔弱姿态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其坚韧不屈的内在气质,以及词人对梅花那份缱绻深沉的喜爱之情。次句巧妙化用欧阳修“叶间梅子青如豆”的诗意,构思新奇独特。此句并非单纯描写梅子,其中还暗藏梅花的踪迹。一个“藏”字,灵动鲜活,将春光的繁盛与梅花的娇羞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春光的掩映下,叶间的梅花若隐若现,愈发显得春意浓郁,词人对晚梅的由衷赞美之情也悄然融入其中。“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这两韵紧扣“晚”字,对梅花展开细腻描绘,采用拟人化手法,将晚梅比作绝世佳人。在百花争艳之时,这位佳人却仍沉醉在幽梦之中,迟迟未醒,远远落后于她的众多姊妹。“玉奴”一词源自苏轼诗句,在此处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极为贴切。“最晚”一词,精准呼应词题中的“晚花”。“嫁东风”化用李贺诗句,而在词人的笔下,白梅不紧不慢,恰好在东风吹拂之际含苞待放。原来,白梅的晚开,是为了能与梨花共赴一场幽梦,仿佛二者之间有着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缘。此句不仅巧妙点明“晚”与“白”的特点,更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意境杳冥的氛围,尽显词人的奇思妙想。词的下片,依旧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晚花以丰富的情感,着重刻画梅花那冰肌玉骨的绝美姿态、馥郁袭人的香气以及娇艳动人的容颜,词人对梅花的无限怜爱之意,尽在字里行间,无需多言。“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这一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梅花的香气与娇态。一个“添”字,巧妙暗示罗被先前已被早梅熏染多次,而今晚梅绽放,其香气更为浓郁,层层叠加,令人沉醉。“瘦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形态,梅花通体晶莹剔透,宛如身着冰绡的仙子,轻盈飘逸。词人由此展开奇妙想象,那清瘦娇弱的梅肌,面对寒凉的冰绡,似乎也会心生几分怯意。如此一来,梅花娇美柔韧、冰清玉洁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惜。“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一韵,以“青梅枝上晚花”作为收尾,与词题紧密呼应,使整首词首尾连贯,浑然一体。在那绿阴遮蔽的溪桥边,青梅日渐成熟,而东邻枝头的“晚花”却风姿绰约,娇艳无比。两者相互对照,青梅在晚花的映衬下,不禁自惭形秽,羞于直视其芳华。词尾运用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通过刻画青梅的心理活动,从侧面极力烘托出梅枝上那如“一痕雪”般的晚花,是何等的娇小玲珑、清丽动人。以待嫁的“东邻”美女来比喻青梅枝上的晚花,既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晚花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又巧妙化用典故,为词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4. 作品点评
通览全词,词人选材别具一格,视角独树一帜,仅用短短八句,便巧妙运用了诸多精妙的修辞手段,令人拍案叫绝。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与姿态,宛如将梅花化作了灵动鲜活的佳人;比喻则将梅花比作“一痕雪”“玉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梅花的神韵与风姿;烘托手法更是一绝,借青梅的“羞见”,侧面烘托出晚花的娇美;对比手法让青梅与晚花形成鲜明反差,凸显晚花的出众;用典之处,无论是化用欧阳修、李贺的诗句,还是借“玉奴”“东邻”之典,都信手拈来,不着痕迹。这些修辞手段相互交融,自然贴切,共同营造出强烈的艺术美感,充分彰显出词人在构思上的匠心独运、运笔时的行云流水以及遣词间的精妙入微,其深厚的创作功力可见一斑。
# 词借晚花为喻,言着花已过芳时,纵勉及残春,自惜香微而肌瘦,乃隐寓不遇之惑。老去冯唐,鬓丝看镜,遇矫小邻姬,能无羞见耶?
近代学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