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duān
宿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3
shí
liú
shù
jìn
hóng
líng
luò
xiǎo
qiáo
dōng
liáng
xīn
shì
shān
chuán
péng
ān
shì
wèi
chǔ
rén
gōng
chōng
chōng
bái
tóu
xíng
cǎi
pín
huā
xūn
fēng

译文

一树石榴花盛开,映照得溪水都泛出红色。零落飘落在小桥的东面。端午节这天,心中涌起凄凉的情绪和心事,山间的雨打在船篷上。饱尝人世间的滋味,楚人遗弓,得失何须挂怀。不要忧心忡忡。头发花白的漂泊在外的行客,没有心思去采摘苹花,辜负了这和暖的南风。

逐句剖析

"石榴一树浸溪红":一树石榴花盛开,映照得溪水都泛出红色。

"零落小桥东":零落飘落在小桥的东面。

# 小桥:指合路桥,在吴江县管下(见《吴郡志》)。

"五日凄凉心事":端午节这天,心中涌起凄凉的情绪和心事,

# 五日:指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万俟咏《南歌子》:“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

"山雨打船篷":山间的雨打在船篷上。

"谙世味":饱尝人世间的滋味,

# 世味:人世间的滋味,犹世情。,谙:熟悉。

"楚人弓":楚人遗弓,得失何须挂怀。

# 楚人弓:汉刘向《说苑·至公》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也。’”词人在此以达观态度对待世事,以自我排解。

"莫忡忡":不要忧心忡忡。

# 忡忡:忧愁不安。《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白头行客":头发花白的漂泊在外的行客,

# 白头行客:作者自指。谓其年老而奔行于路。

"不采苹花":没有心思去采摘苹花,

# 不采苹花:“不采”二句:采苹花,《诗经·召南·采》:“于以采,南涧之滨。”苹:植物名、彩蘋。

"孤负薰风":辜负了这和暖的南风。

# 孤负薰风:同“辜负”。有负,对不起。薰风:和暖的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端午宿合路》是宋代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在端午时节宿于合路时的所见所感。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氛围。“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石榴花盛开,映红了溪水,然而花已零落,飘落在小桥东面,这种美好与凋零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点明了时间是端午,“凄凉心事”直接道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而“山雨打船篷”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的氛围,雨打船篷的声音,更增添了几分孤寂与愁闷。下阕则着重抒发情感。“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词人以楚人失弓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洞察和一种豁达的态度,劝自己不要过于忧心。“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词人自称“白头行客”,强调自己的漂泊与衰老,“不采苹花,孤负薰风”则表现出自己因心事重重而无心欣赏这美好的景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落寞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起兴:“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诗人先描绘了一幅石榴花映照在溪水中,一片火红,却又零落飘散在小桥东的景象。以这一具体的自然景象起兴,引出下文关于端午时节凄凉心事的抒发。石榴花的美丽与零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自然地过渡到对诗人内心凄凉情感的描写。用典:“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中“楚人弓”句巧用“楚人失弓”的典故。该典故原意是楚共王出游时丢失了心爱的弓,却不以为意,认为楚国人捡到还是楚国的东西,不必去找。在这里,作者以典故中的楚共王自比,表达自己历经世事沧桑,对世间得失荣辱已看得很淡的心境。尽管身处困境,遭遇诸多不如意,但作者劝诫自己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情景交融:“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这两句诗将情与景紧密融合在一起。“五日”点明时间是端午佳节,本应是欢乐喜庆的日子,然而诗人却有着“凄凉心事”,这种内心的凄凉之感与外在的节日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山雨打船篷”描绘了山间雨滴打在船篷上的情景,雨滴的声音和打在船篷上的冲击力,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山雨打船篷这一景象的描写,将自己内心的凄凉、孤独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在端午时节那种落寞、惆怅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却又带着几分落寞的画面。“石榴一树浸溪红”,“浸”字用得极为精妙,将石榴花的红色渲染开来,仿佛溪水都被染成了红色,生动地展现出石榴花盛开时的艳丽景象。“零落小桥东”,“零落”一词与前文的“浸溪红”形成鲜明对比,美好的花朵飘落在小桥东面,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美好事物的易逝,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和词人的心境。“五日”明确了是端午佳节,本应是欢乐喜庆的日子,然而“凄凉心事”却表明词人内心充满了惆怅与忧伤。“山雨打船篷”,通过描写山间雨打在船篷上的声音和情景,进一步烘托出这种凄凉的氛围。雨打船篷的声音,仿佛是词人内心的愁绪在敲击,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与痛苦。​​“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此三句中,词人以楚人失弓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看法。“谙世味”表明词人对人世间的滋味有着深刻的体会,“楚人弓”则暗示了一种得失无常的人生哲理。“莫忡忡”则是词人自我劝慰,劝自己不要过于忧心忡忡,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但在这豁达背后,又隐藏着几分无奈与苦涩。​​“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结尾三句描绘了一个漂泊的老者形象。“白头行客”点明了词人的身份和衰老的状态,“不采苹花,孤负薰风”则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因心事重重而无心欣赏这美好的景致。“苹花”和“薰风”都是美好的象征,然而词人却“不采”“孤负”,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羁旅愁思和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采石》

下一篇:宋·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