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俄生柳":肘后突然长出肉瘤。
# 肘后俄生柳:喻世事变幻无常。俄,即俄而,指很短的时间。柳,即瘤,假借字。
"叹人生、不如意事":感叹人生、不如意的事,
# 叹人生:“叹人生”二句:《晋书·羊祜传》:“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黄庭坚《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八九。”
"十常八九":十件中常常有八九件。
"右手淋浪才有用":右手洒脱挥毫才有用处,
# 右手淋浪才有用:“右手”两句:用晋人毕茂世语,见前《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注,但此处强调一“闲”字,以见“不如意”。淋浪:指开怀畅饮。
"闲却持螯左手":左手却闲着持蟹。
# 持螯左手:《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里用此典,隐指作者罢官赋休之事。
"谩赢得、伤今感旧":徒然收获、伤今感旧的情绪。
"投阁先生惟寂寞":扬雄投阁后只剩寂寞,
# 投阁先生惟寂寞:“投阁”两句:人生是非曲直,生前死后俱难了结。投阁先生:指扬雄。据《汉书·扬雄传》,王莽称帝,扬雄误以为自己牵连谶纬符命,遂自投天禄阁,几死。然京城为之传言曰:“惟寂寞,自投阁。”
"笑是非、不了身前后":可笑是非、难以了断生前身后事。
"持此语":持此话语,
# 持此语:“持此语”两句:谓是耶非耶,无人解答。
"问乌有":去问虚拟的乌有先生。
# 乌有:指乌有先生,是《庄子》寓言中一位虚构的人物。
"青山幸自重重秀":青山幸好层层叠叠,秀丽依旧。
# 青山幸自重重秀:“青山”五句:纵西风飘飘,落木萧萧,然青山依然秀立。
"问新来":问新近景象,
"萧萧木落":树木萧萧落叶,
# 萧萧木落: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颇堪秋否":能否承受秋意。
"总被西风都瘦损":总被西风吹得枯瘦,
# 总:此同“纵”。
"依旧千岩万岫":仍如从前千岩万峰般挺立。
"把万事":面对万事,
"无言搔首":无言挠头思绪万千。
# 搔首:思索貌。
"翁比渠侬人谁好":我与那些人相比谁更好,
# 翁比渠侬人谁好:“翁比”四句:宁作独立不阿的我,绝不屈志附人。此用殷浩语,见前《鹧鸪天》(“不向长安路上行”)。渠侬:方言。他,她。
"是我常、与我周旋久":是我经常、与自己内心周旋太久。
"宁作我":宁可做真实的自己,
"一杯酒":哪怕只有一杯酒相伴。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借青山意象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坚守自我的孤傲。上片直白倾吐仕途困顿的牢骚,下片则借青山永恒之态暗喻友人超脱俗世的洒脱,转而以"托事明志"的决绝口吻,剖白自己宁可孤守本真、绝不屈从流俗的品格。全词通过"青山言人"的比兴与"上怨下坚"的情感跌宕,将文人失意之痛与气节持守之志熔铸一体,在自我开解与精神突围中完成了个体生命困境的诗意升华。
2. 写作手法
用典:上片化用肘后生柳、扬雄等典故,借世事无常的典故与人生失意的典故,抒发对时光浪费、人间是非不定的牢骚与痛心。对比:将自身与“渠侬”(官场当权者)对比,通过“问谁好”的思考,隐含对得失、是非、价值的评判,凸显不与世俗周旋的高尚情操。
3. 分段赏析
《贺新郎・再用前韵》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部分,情感层层递进。上片主要写人生中的无奈与不甘。作者用“俄”“叹”“闲”这些字眼,结合历史故事,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比如开头提到“肘后生柳”(古人以柳树比喻人生起伏),暗示命运变化难测。接着感叹人生失意,虽然引用了前人的句子,却像是从自己心底涌出的真实感受。他写自己左手握酒却无蟹可尝,看似在说生活琐事,实则是暗讽时光白白流逝的苦闷。最扎心的是那句“漫赢得”——过去的回忆越美好,越反衬出如今的失落。最后借汉代文人扬雄的悲剧,道出坚持正直却无人理解的孤独,甚至质问虚构的“乌有先生”:这世界黑白颠倒,谁能给我答案?这种困惑,成了他面对现实时挥之不去的痛。下片画风一转,不再借用典故,而是以青山为象征,展现自己永不妥协的傲骨。开篇三句直接把青山比作自己:任它风吹雨打,青山始终巍然挺立。这里藏着双重骄傲——既赞美青山不受世俗污染,又庆幸自己与随波逐流的人不同。接着他问青山:秋天树叶落尽时,你能否承受这份萧瑟?这既是担心“同类”,也在暗示自己遭遇的政治寒冬。但青山给出了答案:哪怕枝叶凋零,山峦依旧挺拔,正如他面对打击时的不屈。结尾处,他对比自己和当权者:谁更“好”?不直接回答,却用行动表态——宁可喝酒当闲人,也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这一选择,把全词推向了最高潮:即便世界混沌无常,他也要守住内心那片永不倒塌的青山。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很特别,它不仅情感动人,还蕴含深刻的人生思考。和普通抒情诗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更加厚重。词中巧妙运用历史典故却不显生硬,选取的意象都恰到好处,语言虽然像散文般自然流淌,却承载着复杂的情感。全词上下两部分看似分开描写,实则紧密呼应,这种独特的结构让它既有诗歌的韵味,又具备散文的自由灵动,展现出抒情文学特有的美感。
上一篇:宋·李弥逊《蝶恋花·福州横山阁》
下一篇:宋·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