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漫山过眼空":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转眼间就凋谢一空。
"也宜恼损杜陵翁":这也足以让杜甫那样的诗人烦恼不已啊。
"若将玉骨冰姿比":如果把(梅花)那像玉一样的骨、冰一样的姿容,与(世俗之人相比),
"李蔡为人在下中":(那些人就如同)李蔡一样,人品属于下等之中。
"寻驿使":寻找传递书信的驿使,
"寄芳容":想要把梅花(美好的姿容,代指自己的心意)寄给远方的人。
"垅头休放马蹄松":在那山头可不要让马蹄放松。
"吾家篱落黄昏后":在我家篱笆旁边,黄昏之后,
"剩有西湖处士风":还留存着像西湖处士林逋那样的高雅风骨。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分段赏析
上片“桃李漫山过眼空”以“漫山”与“过眼空”形成视觉与时间的强烈对比,暗喻世事无常,繁华易逝,“杜陵翁”的典故既呼应杜甫手植桃李却遭风雨的无奈,又暗含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隐忧。下片“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以梅花的“玉骨冰姿”与《史记》中李蔡的世俗形象形成品格对比,借古讽今,贬斥趋炎附势的世俗风气;“寻驿使,寄芳容”化用陆凯折梅赠友的典故,暗含对高洁友人的思念,“垅头休放马蹄松”以动态意象强化对美好事物的坚守;结尾“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以林逋自喻,通过“篱落黄昏”的田园场景与“西湖处士”的隐逸典故,展现退隐后孤高自守的情怀。全词上下片虚实相生,将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交织,通过多重对比与用典,在沉郁中透出清逸,既延续了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悲壮底色,又彰显了其“以文为词”的深刻哲思。
下一篇:宋·杨万里《春日六绝句(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