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句如东野":我像东野那样苦思来作诗。
# 东野:孟郊,字东野,中唐诗人。有《孟东野集》。其诗质朴深挚,词意透辟,多为苦思而得。其深得韩愈推崇,时人誉为“孟诗韩笔”。其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又,《三山志》谓福州东禅院有东野亭。未知此处果何所指。
"想钱塘、风流处士":想起那些风流处士,
# 想钱塘、风流处士:稼轩《念奴娇》:“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处士:林逋,字君复,钱塘人。结庐西湖之孤山,号西湖处士。《诗话总龟》:“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蓄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
"水仙祠下":在水仙祠下。
# 水仙祠:在杭州西湖。宋·苏轼《书〈林逋诗〉后》诗:“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一·〈祠祀一·水仙王庙〉》:“水仙王庙,在西湖第三桥北。宝庆乙酉,袁安抚韶建,自为记。今在崇真道院。记文(《水仙祠记》):‘予自承乏内史,雨旸(yáng)禬(guì)祷,数诣所谓水仙王庙者。庙有坛壝(wéi)间,扵(yú)是斩牲沥酒以起龙蛰。穹碑植宇,下□跌隆然,摩挲刻文,则吴越钱武肃所著,其额曰“钱唐广润龙王庙”。东偏有堂,列三贤像。乾道中,郡太守周君淙建。退而质诸《临安志》,成周君手,且言广润龙君祠即水仙王庙。按钱塘水仙之事,始见于苏文忠公诗。石本今存,自书其左方曰:“今西湖有水仙王庙”。仙之庙于湖,公出守时盖无恙,后莫知庙所在。六龙南渡,杭为帝所,络孤山筑殊庭。得不废
"更忆小孤烟浪里":更想起小孤山的烟涛波浪里,
# 更忆小孤烟浪里:更忆二句:《归田录》:“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巍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更忆:四卷本丙集作“更隐”。
"望断彭郎欲嫁":那望眼欲穿的彭郎矶。
# 彭郎:宋·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按: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彭郎矶在其对岸,二山与此词自不相及,盖借指福州西湖。
"是一色、空濛难画":一色空濛,神色令人难以描画。
"谁解胸中吞云梦":谁能写出西湖的浩渺宏大,气吞云梦,
# 谁解胸中吞云梦:“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句: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子虚曰:‘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且齐东渚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fú),浮渤澥(xiè),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仿偟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而不复,何为无以应哉!’”《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
"试呼来、草赋看司马":也只有把司马相如召唤过来,让他挥笔作赋看看。
"须更把":再写出一篇,
"上林写":《上林赋》。
"鸡豚旧日渔樵社":原来的渔樵社在摆鸡豚宴。
# 鸡豚旧日渔樵社: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其二》诗:“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鸡豚,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
"问先生、带湖春涨":问我带湖春水涨,山水之乐无穷,
# 春涨:叶梦得《贺新郎》:“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长空烟雨。”,带湖:信州府(今江西上饶)城北灵山门外。宋·韩淲《周国正约过茶山带湖》诗:“从容出处易,缅怀聚散难。记此野城北,望望横灵山。”,先生:作者自指。
"几时归也":什么时候回来。
"为爱琉璃三万顷":我喜欢那三万里烟波浩渺的西湖,
# 琉璃三万顷:指福州西湖烟波浩渺。杜甫《渼陂行》:“波涛万顷堆琉璃。”张孝祥《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正卧水亭烟榭":卧在水亭烟谢中。
"对玉塔、澄澜深夜":面对玉塔,于深夜之中欣赏湖水的微澜。
# 澄澜深夜:苏轼惠州作《江月五首·其一》诗云:“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辛词此句即用苏诗意,谓福州西湖亦似杭州西湖也。“玉塔”非实指某塔,乃指月在水中之倒影而言。查慎行注苏诗,谓玉塔指惠州丰湖旁之大圣塔,非是。宋·陆游《入蜀记·卷二》:“(七月)十六日。……是夜月白如昼,影入溪中,摇荡如玉塔。始知东坡‘玉塔卧微澜’之句为妙也。”又金末元初·元好问《济南杂诗五首·其四》:“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此均可證知玉塔为指月在水中倒影为达诂(gǔ)也。微澜,四卷本丙集作“澄(chéng)澜”。
"雁鹜如云休报事":文吏像云一样不要来拿事劳烦我,
# 雁鹜:喻文吏。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nì)丞曰:‘当署’。”宋·陆游《送张叔潜编修造朝四首·其三》“安用雁行排院吏”,《官居戏咏三首·其一》“衙退庭中立雁空”,《灯下阅吏牍有感》“正苦雁行须束缚”,皆用韩文。
"被诗逢敌手皆勍者":写诗咏西湖碰上了强劲对手。
# 勍者:强手、劲敌。勍,《说文》:“彊也。”
"春草梦":“池塘生春草”之类名句的好梦,
# 春草梦:春草梦二句:《南史谢惠连传》:“谢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加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句’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春草生池塘’,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
"也宜夏":在夏日里也是适宜的。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贺新郎·觅句如东野》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词,词中围绕福州西湖,上片泛咏,下片直抒对西湖的爱怜。辛弃疾运用丰富联想,从古今四方多角度描绘西湖,将游湖、咏湖、爱湖之情展露无遗。上片由西湖之景联想到江南名胜,从“觅句如东野”写起,用司马相如典故展现才华抱负;下片忆带湖隐居生活,“鸡豚旧日渔樵社”流露出对闲适的向往,又以“雁鹜如云休报事”暗示官场纷扰,“诗逢敌手”体现文学追求。全词词句跌宕,情感起伏,既有豪迈气概,又暗含怀才不遇的感慨,通过纵横驰骋、收纵联合的手法,尽显其豪放词风。
2. 写作手法
用典:“觅句如东野”,以唐代苦吟诗人孟郊(东野)自比,表明自己作诗追求精工。“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借用司马相如作《子虚赋》《上林赋》的典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暗示自己有像司马相如一样的文才,却无人赏识。比喻:”“为爱琉璃三万顷”将福州西湖的湖水比作琉璃,形象地写出了湖水的清澈、碧绿和广阔,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对比:“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将官场事务繁杂(雁鹜如云)与诗坛上遇到强劲对手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拟人:“望断彭郎欲嫁”是拟人,将小孤山和彭郎矶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小孤山仿佛在“望断”,想要嫁给彭郎矶,把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作者开篇用“觅句如东野”把自己比作苦吟诗人孟郊,说明写词就像韩愈形容的那样,字字句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作者没有直接写福州西湖,而是巧妙借用杭州西湖的意象,先用“水仙桐”让人联想到钱塘的美景,再通过“寒泉饯秋菊”这样充满诗意的场景,描绘出文人雅士聚会的风雅画面。随后笔锋一转,描写小孤山,用“望断彭郎”的拟人手法,让小孤山仿佛有了少女盼人的情思,在浩渺烟波中展现出山水的灵秀之美。最后,作者以司马相如自比,把西湖的气势比作《上林赋》的宏大,通过“想”“忆”“谁解”几个词,将现实与文学想象融合,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效果。下片围绕情感对比展开,思乡之情和对山水的喜爱相互交织。“鸡豚燕春秋”描绘的田园生活,透露出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三万顷琉璃”展现出西湖的壮美,凸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深夜静静看着玉塔在水波中微微晃动的描写,和内心的乡愁形成鲜明对比。结尾作者以谢灵运创作出“池塘生春草”这样的千古名句自比,用“雁鹜休报事”表现出厌烦政务、渴望尽情创作的心情。这种对比的写法,既呼应了上片的“苦吟”创作态度,又通过情感表达,强调了西湖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上一篇:宋·辛弃疾《清平乐·春宵睡重》
下一篇:宋·张耒《偶题·相逢记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