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dō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dōng
xiǎng
qián
táng
fēng
liú
chǔ
shì
shuǐ
xiān
xià
gèng
xiǎo
yān
làng
wàng
duàn
péng
láng
jià
shì
kōng
méng
nán
huà
shuí
jiě
xiōng
zhōng
tūn
yún
mèng
shì
lái
cǎo
kàn
gèng
shàng
lín
xiě
tún
jiù
qiáo
shè
wèn
xiān
shēng
dài
chūn
zhǎng
shí
guī
wèi
ài
liú
sān
wàn
qǐng
zhèng
shuǐ
tíng
yān
xiè
duì
chéng
lán
shēn
yàn
yún
xiū
bào
shì
bèi
shī
féng
shǒu
jiē
qíng
zhě
chūn
cǎo
mèng
xià

译文

我像东野那样苦思来作诗。想起那些风流处士,在水仙祠下。更想起小孤山的烟涛波浪里,那望眼欲穿的彭郎矶。一色空濛,神色令人难以描画。谁能写出西湖的浩渺宏大,气吞云梦,也只有把司马相如召唤过来,让他挥笔作赋看看。再写出一篇,《上林赋》。原来的渔樵社在摆鸡豚宴。问我带湖春水涨,山水之乐无穷,什么时候回来。我喜欢那三万里烟波浩渺的西湖,卧在水亭烟谢中。面对玉塔,于深夜之中欣赏湖水的微澜。文吏像云一样不要来拿事劳烦我,写诗咏西湖碰上了强劲对手。“池塘生春草”之类名句的好梦,在夏日里也是适宜的。

逐句剖析

"觅句如东野":我像东野那样苦思来作诗。

# 东野:孟郊,字东野,中唐诗人。有《孟东野集》。其诗质朴深挚,词意透辟,多为苦思而得。其深得韩愈推崇,时人誉为“孟诗韩笔”。其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又,《三山志》谓福州东禅院有东野亭。未知此处果何所指。

"想钱塘、风流处士":想起那些风流处士,

# 想钱塘、风流处士:稼轩《念奴娇》:“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处士:林逋,字君复,钱塘人。结庐西湖之孤山,号西湖处士。《诗话总龟》:“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蓄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

"水仙祠下":在水仙祠下。

# 水仙祠:在杭州西湖。宋·苏轼《书〈林逋诗〉后》诗:“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一·〈祠祀一·水仙王庙〉》:“水仙王庙,在西湖第三桥北。宝庆乙酉,袁安抚韶建,自为记。今在崇真道院。记文(《水仙祠记》):‘予自承乏内史,雨旸(yáng)禬(guì)祷,数诣所谓水仙王庙者。庙有坛壝(wéi)间,扵(yú)是斩牲沥酒以起龙蛰。穹碑植宇,下□跌隆然,摩挲刻文,则吴越钱武肃所著,其额曰“钱唐广润龙王庙”。东偏有堂,列三贤像。乾道中,郡太守周君淙建。退而质诸《临安志》,成周君手,且言广润龙君祠即水仙王庙。按钱塘水仙之事,始见于苏文忠公诗。石本今存,自书其左方曰:“今西湖有水仙王庙”。仙之庙于湖,公出守时盖无恙,后莫知庙所在。六龙南渡,杭为帝所,络孤山筑殊庭。得不废

"更忆小孤烟浪里":更想起小孤山的烟涛波浪里,

# 更忆小孤烟浪里:更忆二句:《归田录》:“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巍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更忆:四卷本丙集作“更隐”。

"望断彭郎欲嫁":那望眼欲穿的彭郎矶。

# 彭郎:宋·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按: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彭郎矶在其对岸,二山与此词自不相及,盖借指福州西湖。

"是一色、空濛难画":一色空濛,神色令人难以描画。

"谁解胸中吞云梦":谁能写出西湖的浩渺宏大,气吞云梦,

# 谁解胸中吞云梦:“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句: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子虚曰:‘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且齐东渚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fú),浮渤澥(xiè),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仿偟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而不复,何为无以应哉!’”《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

"试呼来、草赋看司马":也只有把司马相如召唤过来,让他挥笔作赋看看。

"须更把":再写出一篇,

"上林写":《上林赋》。

"鸡豚旧日渔樵社":原来的渔樵社在摆鸡豚宴。

# 鸡豚旧日渔樵社: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其二》诗:“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鸡豚,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

"问先生、带湖春涨":问我带湖春水涨,山水之乐无穷,

# 春涨:叶梦得《贺新郎》:“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长空烟雨。”,带湖:信州府(今江西上饶)城北灵山门外。宋·韩淲《周国正约过茶山带湖》诗:“从容出处易,缅怀聚散难。记此野城北,望望横灵山。”,先生:作者自指。

"几时归也":什么时候回来。

"为爱琉璃三万顷":我喜欢那三万里烟波浩渺的西湖,

# 琉璃三万顷:指福州西湖烟波浩渺。杜甫《渼陂行》:“波涛万顷堆琉璃。”张孝祥《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正卧水亭烟榭":卧在水亭烟谢中。

"对玉塔、澄澜深夜":面对玉塔,于深夜之中欣赏湖水的微澜。

# 澄澜深夜:苏轼惠州作《江月五首·其一》诗云:“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辛词此句即用苏诗意,谓福州西湖亦似杭州西湖也。“玉塔”非实指某塔,乃指月在水中之倒影而言。查慎行注苏诗,谓玉塔指惠州丰湖旁之大圣塔,非是。宋·陆游《入蜀记·卷二》:“(七月)十六日。……是夜月白如昼,影入溪中,摇荡如玉塔。始知东坡‘玉塔卧微澜’之句为妙也。”又金末元初·元好问《济南杂诗五首·其四》:“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此均可證知玉塔为指月在水中倒影为达诂(gǔ)也。微澜,四卷本丙集作“澄(chéng)澜”。

"雁鹜如云休报事":文吏像云一样不要来拿事劳烦我,

# 雁鹜:喻文吏。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nì)丞曰:‘当署’。”宋·陆游《送张叔潜编修造朝四首·其三》“安用雁行排院吏”,《官居戏咏三首·其一》“衙退庭中立雁空”,《灯下阅吏牍有感》“正苦雁行须束缚”,皆用韩文。

"被诗逢敌手皆勍者":写诗咏西湖碰上了强劲对手。

# 勍者:强手、劲敌。勍,《说文》:“彊也。”

"春草梦":“池塘生春草”之类名句的好梦,

# 春草梦:春草梦二句:《南史谢惠连传》:“谢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加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句’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春草生池塘’,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

"也宜夏":在夏日里也是适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觅句如东野》是辛弃疾所作的词。上阕采用全景式观照手法,勾勒出西湖的山水形胜与历史积淀;下阕则聚焦词人亲历的游赏体验,抒发对湖光风物的眷恋情怀。作品通过时空交错的笔触,将历史文献中的西湖意象与词人身处其境的真实感悟交织呈现,既展现西湖的之美,又传递出词人寄情山水的精神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创作于绍熙三年(1192年),时值辛弃疾担任福建提点刑狱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贺新郎·觅句如东野》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词,词中围绕福州西湖,上片泛咏,下片直抒对西湖的爱怜。辛弃疾运用丰富联想,从古今四方多角度描绘西湖,将游湖、咏湖、爱湖之情展露无遗。上片由西湖之景联想到江南名胜,从“觅句如东野”写起,用司马相如典故展现才华抱负;下片忆带湖隐居生活,“鸡豚旧日渔樵社”流露出对闲适的向往,又以“雁鹜如云休报事”暗示官场纷扰,“诗逢敌手”体现文学追求。全词词句跌宕,情感起伏,既有豪迈气概,又暗含怀才不遇的感慨,通过纵横驰骋、收纵联合的手法,尽显其豪放词风。

2. 写作手法

用典:“觅句如东野”,以唐代苦吟诗人孟郊(东野)自比,表明自己作诗追求精工。“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借用司马相如作《子虚赋》《上林赋》的典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暗示自己有像司马相如一样的文才,却无人赏识。比喻:”“为爱琉璃三万顷”将福州西湖的湖水比作琉璃,形象地写出了湖水的清澈、碧绿和广阔,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对比:“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将官场事务繁杂(雁鹜如云)与诗坛上遇到强劲对手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拟人:“望断彭郎欲嫁”是拟人,将小孤山和彭郎矶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小孤山仿佛在“望断”,想要嫁给彭郎矶,把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作者开篇用“觅句如东野”把自己比作苦吟诗人孟郊,说明写词就像韩愈形容的那样,字字句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作者没有直接写福州西湖,而是巧妙借用杭州西湖的意象,先用“水仙桐”让人联想到钱塘的美景,再通过“寒泉饯秋菊”这样充满诗意的场景,描绘出文人雅士聚会的风雅画面。随后笔锋一转,描写小孤山,用“望断彭郎”的拟人手法,让小孤山仿佛有了少女盼人的情思,在浩渺烟波中展现出山水的灵秀之美。最后,作者以司马相如自比,把西湖的气势比作《上林赋》的宏大,通过“想”“忆”“谁解”几个词,将现实与文学想象融合,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效果。下片围绕情感对比展开,思乡之情和对山水的喜爱相互交织。“鸡豚燕春秋”描绘的田园生活,透露出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三万顷琉璃”展现出西湖的壮美,凸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深夜静静看着玉塔在水波中微微晃动的描写,和内心的乡愁形成鲜明对比。结尾作者以谢灵运创作出“池塘生春草”这样的千古名句自比,用“雁鹜休报事”表现出厌烦政务、渴望尽情创作的心情。这种对比的写法,既呼应了上片的“苦吟”创作态度,又通过情感表达,强调了西湖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清平乐·春宵睡重》

下一篇:宋·张耒《偶题·相逢记得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