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花厌落梅":二月时节春花盛放催促梅花快快离去。
# 厌:满足。引申为眷恋。
"仙源归路碧桃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要别我而去去你那桃源仙境似的家乡。
# 仙源归路碧桃催: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故事。
"渭城丝雨劝离杯":在那细雨如丝的渭城,仿佛连细雨都在劝着你饮下这离别的酒杯。
# 渭城丝雨劝离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句化用其意。
"欢意似云真薄幸":你对我的情意就像那飘忽的云彩一样,实在是薄情啊,
"客鞭摇柳正多才":而你在外边挥着马鞭,赏着摇曳的柳枝,尽显风流潇洒。
"凤楼人待锦书来":而我在这华丽的楼阁中,苦苦等待着你的一封锦书寄来。
# 凤楼:妇女居处。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离别诗。词的上片点明二月时节,以春花、落梅、碧桃、渭城丝雨等意象描绘离别场景,体现出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奈;下片感慨离别时欢情薄幸,行人有才却要远行,以盼锦书来寄托对未来的期盼。全词借春日之景,抒发了春天离别时对春景的赞美、离别的不舍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等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象征:词中的“落梅”“碧桃”等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落梅”可能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或离人的漂泊,“碧桃”则暗示着归期的催促与未知,借此传达出思妇复杂的情感。对比:“欢意似云真薄幸”将远行之人的薄情与思妇的深情相对比,突出了思妇在离别中的哀怨和无奈。用典:“渭城丝雨劝离杯”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渭城”这一具有特定离别内涵的地点,结合丝雨、离杯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含蓄地表达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化用:“欢意似云真薄幸”化用前人以云喻情感易逝之意,“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将欢情比作薄幸的浮云,形象地表现出离别时欢情短暂、如云般易散的感慨,使情感表达更加蕴藉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阕:“二月春花厌落梅”,点明时间,以春花与落梅的对比,营造出带有淡淡哀愁的氛围,暗示思妇的春愁与怀人之情。这里的“厌”字,似是春花对落梅的排挤,又何尝不是思妇内心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喟叹,进一步烘托出她的惆怅。“仙源归路碧桃催”,用典暗示丈夫离去之久,“催”字生动体现思妇盼归的急切。思妇或许无数次在心中勾勒着丈夫归来的场景,碧桃的绽放,在她眼中,便是催促丈夫归家的信号。“渭城丝雨劝离杯”,化用诗句,通过想象丈夫与友告别,表达思妇渴望重聚的心情,融情于景,委婉细腻。下阕:“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以思妇的心理独白,运用对比,将自己的苦苦思念与想象中丈夫的潇洒在外对比,写出其复杂怨艾的情绪。思妇在这无尽的等待中,心中的爱与怨交织,对丈夫的薄幸既嗔怪又无奈。“凤楼人待锦书来”,直抒胸臆,体现思妇对丈夫平安及思念自己的期盼,情感真挚,将思妇的深情展露无遗。那凤楼之中,思妇望眼欲穿,一封锦书,承载着她对丈夫深深的牵挂与思念,亦是她心灵的慰藉。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是晏几道的词作作品。全词语言婉丽、用词典雅,以乐景衬哀情,细腻展现多情女子对远行者复杂矛盾的情感,将依恋、送行、仰慕、怅恨、盼归等情愫交织呈现。“渭城丝雨劝离杯”一句,化用王维诗意,情深意长,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韵味无穷,尽显晏几道词作含蓄蕴藉、善于抒情的特色。
上一篇:宋·苏辙《除日二首(其二)》
下一篇:宋·家铉翁《风雨归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