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ǐn
táng
chūn
·
·
lín
zhōng
shāng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zhuì
yōng
shū
chóu
é
lǎn
huà
xīn
shì
shì
lán
shān
jué
xīn
lái
qiáo
cuì
jīn
kuān
rèn
zhè
shū
kuáng
xià
xiàng
rén
qiào
xián
fāng
róng
zhěng
dùn
nèn
qīng
zhēng
rěn
xīn
ān
qián
guò
liǎo
jiù
yuē
shèn
dāng
chū
zhuàn
tōu
jiǎn
yún
huán
shí
guī
lái
xiāng
shēn
guān
dài
yào
yóu
yún
chán
xiù
qīn
tóng
huān
jǐn
gēng
shēn
kuǎn
kuǎn
wèn
jīn
hòu
gǎn
gèng
duān

译文

坠乱的头发无心梳理,紧锁的愁眉懒得描画,心绪凌乱,事事不顺。近来觉得无比憔悴消瘦,身上的金缕衣也显得宽松了许多。知道如今你这个风流的浪子,心里对我已直是视若等闲。我应该整理好美丽的容颜,这样地轻易辜负青春年华,怎能安心。你又和从前一样过了相约的归期,既然这样,为何当初要骗我,剪下一绺秀发相赠。等到什么时候你回来,我要把你紧紧关在家门外。等到你想要和我欢爱时,我要紧缠鸳鸯绣被、不与你同床共枕。等到更鼓已深,我才慢慢地问你,今后还敢这样无赖失约吗。

逐句剖析

"坠髻慵梳":坠乱的头发无心梳理,

# 慵:懒。,坠髻:下垂的发髻。

"愁蛾懒画":紧锁的愁眉懒得描画,

# 愁蛾:愁眉。

"心绪是事阑珊":心绪凌乱,事事不顺。

# 阑珊:衰减;消沉。此指心情低落。,是事:事事,凡事。韩愈《戏题牡丹》:“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觉新来憔悴":近来觉得无比憔悴消瘦,

# 新来:近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金缕衣宽":身上的金缕衣也显得宽松了许多。

# 金缕衣宽:意谓身体消瘦了。金缕衣,缀以金丝的衣服。此泛指漂亮的衣妆。

"认得这疏狂意下":知道如今你这个风流的浪子,

# 意下:心中。,疏狂:狂放不羁的样子。此指狂放的人。刘禹锡《题窦员外新居》:“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认得:知道。

"向人诮譬如闲":心里对我已直是视若等闲。

# 向人诮譬如闲:意谓若无其事的和别人说笑闲聊。诮:责怪。譬如闲:若无其事。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夫人可来积世,瞧破张生深意,使些儿譬似闲腌见识,着衫子袖儿淹泪。”

"把芳容整顿":我应该整理好美丽的容颜,

# 整顿:整理。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恁地轻孤":这样地轻易辜负青春年华,

# 孤:辜负。孤为辜的本字。

"争忍心安":怎能安心。

# 争忍:怎忍。白居易《华阳观桃花时》:“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依前过了旧约":你又和从前一样过了相约的归期,

"甚当初赚我":既然这样,为何当初要骗我,

# 赚:骗。,甚:为什么。

"偷剪云鬟":剪下一绺秀发相赠。

# 剪云鬟:古代情人离别,女方常剪发相赠。云鬟,女子如云的发鬟。剪:一作翦。

"几时得归来":等到什么时候你回来,

"香阁深关":我要把你紧紧关在家门外。

"待伊要、尤云殢雨":等到你想要和我欢爱时,

# 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缠绣衾、不与同欢":我要紧缠鸳鸯绣被、不与你同床共枕。

# 绣衾:绣花被子。

"尽更深、款款问伊":等到更鼓已深,我才慢慢地问你,

# 款款:缓缓,慢慢。杜甫《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更深:夜深。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今后敢更无端":今后还敢这样无赖失约吗。

# 无端:无赖。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更: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锦堂春·林钟商》是柳永创作的一首闺怨词。以闺中女子视角为题材,上阕描绘女子因爱人疏狂,对诸事兴致阑珊,无心梳妆,尽显憔悴之态。下阕则诉说爱人爽约,女子忆起为其剪发定情,盼其归来,又设想他回来后要故意冷落,深夜细细质问,表达了女子对爱人既爱又怨的复杂情感,以直白细腻笔触展现闺中女子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柳永作为一位极具市民意识的词人,其诸多描写与歌妓情感的词作,往往从世俗的视角与趣味出发,刻画爱情故事。《锦堂春》便是这类作品中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该词具体创作时间现已难以确切考证,不过,鉴于词中内容围绕歌妓展开,推测其创作时期大概率在柳永尚未踏入仕途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整首词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所爱之人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塑造了一位泼辣、自强、有手段、敢抗争的市井女子形象。

2. 写作手法

对偶:开篇“坠髻慵梳,愁蛾懒画”,通过“坠髻”与“愁蛾”的形象对应、“慵梳”和“懒画”的动作呼应,在形式上形成整齐匀称的节奏感,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在内容上,以“坠”字描绘发髻松散之态,“愁”字勾勒蛾眉含忧之状,二者相互映衬,生动展现出妇女慵懒倦怠、无心梳妆的精神状态,同时通过外在动作细节巧妙暗示其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情思,对仗之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张力与艺术表现力,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也为后续深入刻画人物心理做好铺垫。照应:“把芳容整顿”与开篇“坠髻慵梳,愁蛾懒画”照应,体现人物从消沉到振作的变化。

3. 分段赏析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这三句通过外貌与行为的细节描写,生动勾勒出女主人公颓丧的精神状态。以“坠髻”“愁蛾”两个意象开篇,形成工整的四字对偶,强化了人物形象的视觉冲击力。“慵梳”“懒画”直指其无心梳妆的心理,暗合司马迁“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揭示其心绪低落的根源在于情感失落。“心绪是事阑珊”一句总结性收束,由表及里地展现其“万事皆倦”的消沉心境,既承接前文,又为后文的憔悴埋下伏笔。“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此二句以身体变化呼应心理状态,进一步深化人物形象。“憔悴”一词直述面容的枯槁,“金缕衣宽”则借衣带宽松暗喻身形消瘦,化用柳永“衣带渐宽”的经典表达,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可感的生理特征。这种以物写情的笔法,既符合古典诗词的含蓄传统,又强化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感力度,使读者对女子的处境产生共情。“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此处笔锋突转,从人物刻画转向情感剖白。“认得”二字极具张力,既表明女子对情人轻狂本性的深刻认知,又暗含“早知如此”的怨怼与自嘲。“这”字指代明确,将批判矛头直指负心人;“诮譬如闲”以冷语作结,揭露对方视感情如儿戏的态度。此句突破唐宋词中“类型化怨女”的窠臼,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出清醒认知自身处境、具有批判意识的女性形象,展现市民阶层女性特有的现实态度。“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此三句展现人物心理的转折与反抗意志。“芳容整顿”与开篇“慵梳懒画”形成鲜明对照,暗示其从消沉中振作的心理转变;“恁地轻孤”以反问句式强化不甘被轻慢的愤怒,“争忍心安”则直抒抗争决心。通过“整顿—质问—决断”的递进逻辑,既完成上阕收束,又为下阕的报复行动铺设情感基础,体现词作结构的缜密性。“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下阕以倒叙切入,补叙男子背约的行径。“依前”二字极具重量,既点明负心行为的重复性,又暗示女子长期隐忍的辛酸;“赚我”直指男子的欺骗性,而“偷翦云鬟”则深挖情感细节——古代女子剪发赠情郎本是坚贞的象征,此处“偷”字却赋予盟约以荒诞色彩:神圣的仪式沦为轻浮的戏弄。这种对情感契约的解构,深刻揭露市井爱情中权力关系的不对等。“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此句开启女子精心设计的“报复三部曲”,首步以空间隔绝施压。“香阁深关”四字充满画面感:紧闭的房门既是物理屏障,更是心理防线的象征。通过剥夺对方习以为常的亲密空间,女子试图扭转关系中被动顺从的角色,其行动背后既有惩罚意味,亦暗含重获掌控权的诉求,展现市民女性在情感博弈中的主动性。“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第二步以身体抗拒强化心理攻势。“尤云殢雨”化用典故,指男女欢爱;“缠绣衾”三字通过“缠绕”动作的停滞,具象化展现拒绝姿态。女子刻意利用对方的情欲需求作为谈判筹码,将亲密关系转化为权力较量的战场。这种以身体为武器的策略,既符合市井女子的现实智慧,又暴露出封建性别秩序下女性反抗手段的局限性。“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第三步以深夜对峙完成情感清算。“更深”暗示时间的延宕与压力的积累,“款款”二字则凸显其从容姿态——与传统的哭闹撒泼不同,她选择冷静质询,要求对方立誓悔改。这种极具仪式感的场景设计,既带有市民生活特有的戏剧性,又暗含对平等情感关系的诉求。全词戛然而止于“敢更无端”的诘问,留下悬而未决的结局,恰如其分地映射出市井爱情中承诺的脆弱性。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形式,细腻入微地描摹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各个细节的刻画连贯流畅,将她因爱之深切而衍生出的极度怨恨,展现得酣畅淋漓,人物口吻神态仿若跃然眼前。柳永于词中塑造出的市井女子形象,与传统文人诗词中的女性大相径庭。她性格泼辣,颇具自强意识,行事有手段,面对不公更敢于抗争。尽管此词格调并非高雅深邃,但胜在情感真挚浓烈,毫无俗套之感。从这首词不难看出,柳永对风尘女子有着深入的了解与欣赏。柳永在此词中特意选用俗语描绘世俗之事,旨在迎合普通大众的阅读喜好。在语言运用上,他大量运用浅近直白的白话,甚至不乏市井俗语,像“是事”“认得”“诮”“恁地”“争”“赚”“无端”等,这些通俗的文学语言极具表现力。而在结构安排方面,他采用的是深受市民喜爱的浅型结构方式,既有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又包含引人入胜的情节,能够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在柳永笔下,这位风尘女子,如小儿女一样的纯洁,感情真实,可却有点狡黠。她爱其所当爱,怨其所当怨;就是她的“不与同欢”,也绝非矫揉造作,恰是她执著的爱的一种特殊变现形式。从这曲折起伏、动荡开阖的描述中,愈见出她那愁思无状的寂寞情怀。

现代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婉约词派的流变》

# 这是代言体作品,变现一位市民妇女曲折复杂的心理……这位市民妇女不拘封建礼法,不甘示弱,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个形象不同于传统诗词中温柔敦厚,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妇女想象,它本身即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故能深深感动市民群众。

现代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员谢桃坊《宋词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晚春感事四首(其四)》

下一篇:宋·晏几道《碧牡丹·翠袖疏纨扇》

猜你喜欢